民法典规定法定继承人要怎样认定?

律师回答
摘要:继承人必须是在继承开始时仍然存活的人,并且必须与被继承人有婚姻、血缘或相互扶养关系。非亲属关系的人即使接受遗赠也不被称为继承人。胎儿在被继承人死亡时还不被视为继承人。继承人不能丧失继承权。
1、能够作为继承人的必须是于继承开始时间生存的人。
2、能够作为继承人的只能是与被继承人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以及相互扶养关系的人。与被继承人没有这些关系的人,即使接受了被继承人的遗赠,也只是受遗赠人,而不能被称为继承人。
3、胎儿在被继承人死亡时因尚在母腹中,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人,因此此时还不能将其认作被继承人的继承人。
4、继承人须未丧失继承权。
延伸阅读
民法典中如何确定法定继承人的身份和权益保障?
民法典对于确定法定继承人的身份和权益保障提供了明确的规定。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法定继承人是指在法律上享有继承权的人,一般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直系亲属。确定法定继承人的身份主要依据是亲属关系和继承顺序。在继承过程中,法定继承人享有合法的继承权益,包括继承遗产、享有遗产的所有权等。同时,民法典对于法定继承人的权益保障也进行了规定,确保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例如,对于遗嘱的有效性和遗产的分配等问题,法定继承人享有法律保护。民法典的规定为确定法定继承人的身份提供了明确的依据,并保障其合法权益的实现。
结语:综上所述,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能够成为继承人的必须是于继承开始时间生存的人,并且与被继承人存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相互扶养关系。胎儿在被继承人死亡时尚未出生,因此不被认作被继承人的继承人。此外,继承人必须未丧失继承权。民法典的规定明确了法定继承人的身份和权益保障,确保其享有合法的继承权益,并受到法律的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
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法典规定法定继承人要怎样认定?

继承人须在继承开始时生存,与被继承人有婚姻、血缘或扶养关系。胎儿不算继承人。继承人不能失去继承权。...查看全文

民法典规定法定继承人怎样认定

中国法定继承人分为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包括各种类型,父母也包括不同类型。...查看全文

民法典规定无法定继承人要怎样继承?

无人继承或受遗赠的遗产,应支付丧葬和债务费用,补偿照料者。如为集体所有制成员,则归集体所有;如为全民所有制成员或无业居民,则归国家所有。无主财产程序转移,非继承程序。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认定无主财产的程序。...查看全文

民法典规定无法定继承人怎样继承

没有继承人的财产将归国家所有,用于公益事业,但如果有遗嘱或抚养协议,应按照其规定进行继承。如果死者是集体所有制组织成员,其财产归所在组织所有。...查看全文

民法典规定法定继承人如何认定

法定继承人有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一顺序继承人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包括婚生、非婚生、养子女和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继父母。...查看全文

民法典规定法定继承人该如何认定

继承人分一、二顺序,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包括婚生、非婚生、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查看全文

民法典规定无法定继承人怎么继承

法律分析:无法定继承人的,如果被继承人留有遗嘱或者遗赠抚养协议,那么按照遗嘱或者遗赠抚养协议进行继承;如果连这些都没有的话,被继承人的财产归国家所有,用于公益事业;死者生前是集体所有制组织成员的,归所在集体所有制组织所有。...查看全文

民法典规定的法定继承人

法律解析: 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其中第一顺序继承人有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查看全文

民法典规定的法定继承人

法律分析: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其中第一顺序继承人有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查看全文

民法典规定的法定继承人

法律解析: 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其中第一顺序继承人有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查看全文

民法典规定的法定继承人?

律师分析: 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其中第一顺序继承人有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法定继承顺序要怎样规定的?

按我国民法典规定,继承开始后,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如无第一顺序继承人,则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如有法律问题,应咨询律师。...查看全文

民法典规定法定继承金怎样分配

法定继承金分配方式:同一顺序继承人应均等分配,但对生活困难或缺乏劳动能力的可优先照顾;对尽主要扶养义务或共同生活的,可多分等。...查看全文

民法典标准法定继承人怎么认定?

律师解答: 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其中配偶、子女、父母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查看全文

民法典标准法定继承人怎么认定?

法律解析: 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其中配偶、子女、父母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查看全文

民法典怎样规定继承关系

夫妻、父母子女间可相互继承,包括法定、遗嘱、遗赠扶养等方式。一方死亡,需按照法定继承顺序分配遗产,有遗嘱则遵循遗嘱,有遗赠扶养协议则遵循协议。...查看全文

民法典规定无法定继承人如何继承

如果没有确定继承人,遗嘱或遗赠抚养协议将决定继承;如果没有这些,财产将归国家并用于公益事业;若死者是集体所有制组织成员,则财产归所在组织所有。...查看全文

民法典如何规定法定继承人?

民法典规定的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继承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然后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如果第一顺序继承人不存在,则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文章还介绍了继承范围的具体定义,例如子女包括...查看全文

民法典规定法定继承怎样遗产过户

《民法典》规定继承人需提供财产证明、身份信息等资料,共同继承。如只由一人继承,他人需办理放弃继承手续。最后到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过户。...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法定继承顺序怎样规定的

《民法典》规定继承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无先后顺序,其次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未有第一顺位继承人才轮到第二顺位。继承权是重要的民事权利,是合法继承人无偿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