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哪些?

律师回答

(一)客体。
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土地管理制度。土地使用权的享有和转让是由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的,不能作为一种商品,随意买卖。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的行为显然违反了国家土地管理制度。
(二)客观方面。
1、实施了违反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行为;
2、实施了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的行为;
3、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该罪为情节犯。
(三)主体。
该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单位也可以构成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
(四)主观方面。
该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以牟利为目的。不以牟利为目的的不构成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
一、倒卖文物罪的构成要件具体是
倒卖文物罪的构成要件是: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文物管理制度。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倒卖国家禁止买卖的文物,情节严重的行为。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以牟利为目的。
二、占用耕地多少亩会判刑
占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十亩以上的会判刑。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数量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大量毁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非法占用耕地罪与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界限如下:
1、本罪与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都是与土地管理有关的犯罪。二者的不同在于:
(1)客体不同。本罪侵害的是国家对土地特别是耕地进行保护的管理制度;而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侵害的则是国家对土地使用权合法转让的管理制度;
(2)犯罪客观方面不同。非法占用耕地罪是结果犯,表现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侵占耕地,数量较大,造成大量耕地毁坏的行为。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则是情节犯,表现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实施了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行为。其中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是指以买卖以外的其他形式非法转移土地使用权的行为,也即未按国家法律规定程序办理征用或者划拨手续的行为,或者末按规定权限办理审批手续的土地转让的行为。倒卖土地使用权,包括毫不掩饰和明码标价地将土地卖给他人,而收取价款和以某种形式掩盖其土地买卖的实质而将土地卖给他人的两种行为方式。
2、对二者的处罚虽都采取了判处有期徒刑和罚金的刑罚方法,但前者没有明确确定的罚金标准;而后者则采取的是倍比罚金制的方式以确定罚金的标准。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由哪些构成?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要件包括: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上表现为故意,犯罪客体是国家的土地管理制度,客观上表现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行为。...查看全文

哪些条件会构成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

(一)客体。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土地管理制度。土地使用权的享有和转让是由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的,不能作为一种商品,随意买卖。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的行为显然违反了国家土地管理制度。(二)客观方面。...查看全文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构成?

1.行为人有通过非法倒卖、转让土地使用权来非法牟利的目的。2.这一犯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土地使用权的经营管理者和土地使用权的享有者。3.行为人必须有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的行为。其中“违反土地管理...查看全文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构成条件

法律解析: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行为人存在直接故意;2、行为人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3、行为人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4、行为侵害了国家的土地管理制度。 【法律依...查看全文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构成条件?

律师分析: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行为人存在直接故意;2、行为人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3、行为人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4、行为侵害了国家的土地管理制度。 【法律依...查看全文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构成条件

法律解析: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行为人存在直接故意;2、行为人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3、行为人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4、行为侵害了国家的土地管理制度。 【法律依...查看全文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刑事构成要件有哪些?

律师分析: (一)主体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主体。(二)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以牟利为目的,不以牟利为目的,不构成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查看全文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刑事构成要件有哪些

德州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构成要件:(一)主体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主体。(二)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以牟利为目的,不以牟利为目的...查看全文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构成有哪些呢?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构成如下: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对象是国家土地管理制度;2、客观要件,本罪客观上表现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行为;3、主要部件,本罪的...查看全文

非法变卖土地使用权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非法变卖土地使用权罪的构成要件包括:_x000D_ 1.主体是一般主体;_x000D_ 2.主观上表现为故意;_x000D_ 3.客体是国家的土地管理制度;_x000D_ 4.客观上表现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查看全文

串通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哪些?

串通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构成四要件有: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年满16岁即可构成本罪,不要求特殊身份;主观上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客体上侵犯了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和市场经济秩序;客观方面实施了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查看全文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

法律分析: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构成特征有:_x000D_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土地管理制度;_x000D_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行...查看全文

非法买卖土地使用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非法买卖土地使用罪的构成要件包括:_x000D_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土地管理制度;_x000D_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行为,必须是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查看全文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构成特征有哪些?

法律解析: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构成特征有: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土地管理制度;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行为;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查看全文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构成特征有哪些?

法律分析: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构成特征有:_x000D_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土地管理制度;_x000D_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行...查看全文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构成要件是:(一)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二)主体要件: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三)客观要件:表现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行为...查看全文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法律分析: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构成要件是:_x000D_ (一)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_x000D_ (二)主体要件: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_x000D_ (三)客观要件:表现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查看全文

怎样构成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

法律解析: 1.行为人有通过非法倒卖、转让土地使用权来非法牟利的目的。2.这一犯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土地使用权的经营管理者和土地使用权的享有者。 3.行为人必须有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的行为。其中“违反土地管...查看全文

怎样构成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

法律解析: 1.行为人有通过非法倒卖、转让土地使用权来非法牟利的目的。2.这一犯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土地使用权的经营管理者和土地使用权的享有者。 3.行为人必须有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的行为。其中“违反土地管...查看全文

如何构成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

法律分析:具备下列条件的,可构成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即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和牟利的目的;客观方面是实施了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行为,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对土地的管理制度。法律依据...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