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罪的判定方式

律师回答
摘要:交通肇事逃逸罪的认定和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标准。交通肇事逃逸罪的认定包括明知发生事故后逃离现场、无责任认定后驾车离开、报案后不履行义务等情况。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标准根据逃逸情节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缓刑,特别恶劣情节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最高可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客体和主观、客观方面的要素。
一、交通肇事逃逸罪的认定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是强行离开现场的。
二、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标准
涉嫌交通肇事罪,现取保候审,应当如果不存在交通肇事逃逸情节,应当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积极赔偿可以判处缓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
(一)主体:一般主体
即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主体不能理解为在上述交通运输部门工作的一切人员,也不能理解为仅指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等交通工具的驾车人员,而应理解为一切直接从事交通运输业务和保证交通运输的人员以及非交通运输人员。
(二)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
交通运输,是指与一定的交通工具与交通设备相联系的铁路、公路、水上及空中交通运输,这类交通运输的特点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紧相连,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危害到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公私财产的广泛破坏,所以,其行为本质上是危害公共安全犯罪。
(三)主观方面:过失
主观要件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四)客观方面
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延伸阅读
结语:交通肇事逃逸罪的认定标准包括:明知事故逃离现场、认为无责任逃离现场、报案后不履行处理义务、离开医院未报案、离开医院留下虚假信息、调查期间逃匿、否认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强行离开现场等。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标准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积极赔偿可缓刑;逃逸或恶劣情节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为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客体和主观、客观方面。主体为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客体为交通运输安全,主观方面为过失,客观方面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事故、重伤、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〇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章 调 查 第三节 交通肇事逃逸查缉 第四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并组织专门力量办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启动查缉预案,布置警力堵截,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查缉。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方式是什么?

1、应这样对交通肇事逃逸进行认定:主观上为了逃避法律责任或救助义务,驾驶肇事车辆或者遗弃肇事车辆,逃离道事故现场的;客观上有逃离现场的行为的,那么就会被认定肇事逃逸。2、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本规定中...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的方式有哪些?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明知发生交通事故后逃离现场的行为,包括酒驾、无证驾驶等嫌疑。逃逸行为可以是驾车逃离,也可以是弃车离开后又返回。此外,即使当事人离开现场并否认事故发生,但有证据证明其应该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也属于交通肇事逃逸的范畴。...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方式有哪些

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况及处罚。交通肇事逃逸包括八种情形,如明知发生交通事故后逃离现场等。对于酒后发生交通事故逃逸的行为,根据后果追究法律责任。若有人为逃匿者提供帮助,还会被认定为包庇罪。根据刑法规定,肇事逃逸处罚根据情节轻重,可处以拘...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罪的认定

法律分析:一、逃逸行为与责任认定的关系 根据1991年9月22日国务院《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20条规定:当事人逃逸或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负全部责任。 交通肇事罪...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罪的认定

一、交通肇事逃逸罪的认定标准交通肇事逃逸应具备的条件:第一,时间上当事人知道已经发生交通事故;第二,当事人主观上是为逃避法律责任(是否包括刑事和民事责任,认识不一,我们倾向仅仅是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罪逃逸的认定

法律分析:交通肇事罪逃逸的认定:主观上为了逃避法律责任或救助义务,驾驶肇事车辆或者遗弃肇事车辆,逃离道事故现场的;客观上有逃离现场的行为的,那么就会被认定肇事逃逸。构成犯罪的,那就可以认定为交通肇事罪逃逸。...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罪行的判定依据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后擅自逃离现场,推卸责任的行为。此行为严重扰乱交通秩序,法律对其予以严惩。交通肇事逃逸包括驾车逃离、无证驾车逃离、伤者送医后离开等情况。然而,对于事实无争议、抢救伤者、暂时离开医院等特定情...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罪

法律解析: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罪

法律解析: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罪的定罪规定?

法律解析: 1、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等。 【法律依据】: 《中华...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罪的定罪规定?

律师解答: 1、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等。 【法律依据】: 《中华...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罪的定罪规定?

法律解析: 1、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等。 【法律依据】: 《中华...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如何判定的

法律分析: 交通肇事逃逸的判定为:机动车驾驶人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实施了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九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如何判定的

法律分析:交通肇事逃逸判定为机动车驾驶人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法律依据:_x000D_ 《道路交通安...查看全文

怎样判定交通肇事逃逸

法律分析:判定交通肇事逃逸的方法:从主观目的上来看,驾驶人因为其自身的原因,导致了事故的发生,从而想逃避法律责任;从客观行为上来看,应该有驾车或弃车以及潜藏逃匿的行为。法律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罪行的认定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后擅自逃离事故现场,推卸责任的行为。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包括违法规导致重大事故逃逸、酒驾毒驾逃逸、无驾照驾驶逃逸、驾驶不安全车辆逃逸、驾驶无牌证车辆逃逸、严重超载逃逸以及为逃避法律追究逃逸。...查看全文

论交通肇事逃逸罪的认定

交通肇事罪逃逸的认定及相关规定。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逃逸情况可分为交通肇事罪逃逸、未遂和中止。具体构成犯罪及处罚需根据事实和证据判断。法律依据为《刑法》第133条和133条之二。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侵犯客体、过失主...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罪的定罪标准

法律分析:交通肇事逃逸罪的定罪标准是:_x000D_ 1、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_x000D_ 2、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_x000D_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罪的定罪标准?

律师分析: 1、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等。 【法律依据】: 《中华...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置方式是什么?

法律解析: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