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中的原告与被告原则

律师回答
摘要:本文主旨: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8、119和121条规定,对于错误对象的起诉,原告可以提出撤回申请;对于错误被告的诉讼请求,法院最终可以驳回,即被告不承担责任。
有两个处理结果:1、原告撤回其中对错误对象的起诉(需要原告提出申请)2、法院最终驳回原告对错误被告的诉讼请求(即被告不承担责任)。
法律客观: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
延伸阅读
原告与被告在民事诉讼中的权利与义务
在民事诉讼中,原告与被告都拥有一定的权利与义务。原告作为诉讼的提起方,有权利要求法院保护其合法权益,提供证据证明其主张的合理性,并有义务提交相关证据。原告应积极参与诉讼过程,配合法院的调查和审理工作。被告作为被诉方,有权利进行辩护,提供相关证据来反驳原告的主张,并有义务回应法院的传票和出庭要求。被告应积极参与诉讼,履行法院的调查要求,确保其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双方在民事诉讼中的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是确保公正审判和维护法治的重要基础。
结语:在民事诉讼中,原告与被告的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是确保公正审判和维护法治的重要基础。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原告有权要求法院保护其合法权益,提供证据证明其主张的合理性,并应积极参与诉讼过程。被告则有权进行辩护,提供相关证据来反驳原告的主张,并应积极履行法院的调查要求。在本案中,有两个处理结果可选:一是原告撤回对错误对象的起诉,需要原告提出申请;二是法院最终驳回原告对错误被告的诉讼请求,即被告不承担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五章 其他规定 第九十二条 本法所称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是指下列财产:
(一)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生活资料;
(二)依法归个人、家庭所有的生产资料;
(三)个体户和私营企业的合法财产;
(四)依法归个人所有的股份、股票、债券和其他财产。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一章 总则 第三条 在诉讼过程中不得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向当事人收取费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八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事实,不适用有关自认的规定。
自认的事实与已经查明的事实不符的,人民法院不予确认。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事诉讼中的原告和被告地位

民事诉讼可在异地法院起诉,根据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法院。劳动保障监察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上级部门可调查下级部门管辖的案件。管辖争议需由上一级部门解决,省级政府可制定具体办法。...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原告和被告的类别

(1)公民作为民事主体,在与他人发生民事争议时,可以自己的名义起诉或应诉,成为原告或被告。(2)法人也是民事主体,在与他人发生争议后,也可以自己的名义起诉或应诉,成为当事人。(3)其他组织也可以作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4)对于外...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费原告与被告谁负责

法律分析:民事诉讼费原告与被告负责如下:一般来讲,在起诉状中原告都会要求被告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即使原告不提,法官也会按照谁败诉谁承担后果的原则判定输的一方承担损失后果,这都要等到案件审理了结后才能确定。以...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有原告被告吗

1.民事纠纷,由法院负责管辖并裁决,法院会对民事纠纷案件存档。2.民事纠纷案件,法院当然会有案件记录(案底)。但这里的案底只是法院的案件档案,不是行政处罚案底,也不是刑事犯罪案底。3.如果没有履行法院判决,法院还会进入强制执行程序...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被告能代理原告吗

法律分析: 民事诉讼中,被告不能代理原告。因为在诉讼过程中,原被告之间的关系是对抗的关系,如果被告代理原告,就相当于自己和自己打官司,对原告不公平。而且一般情况下原告也不会委托被告为诉讼代理人。《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_...查看全文

诉讼中的原告和被告

本文主要介绍了原告和被告在诉讼中的定义和角色,原告是提起诉讼的人,被告是被诉讼的人。原告是认为自己权益受到侵害的一方,被告是被指认侵害原告合法权益的一方。原告是主动发起诉讼的一方,而被告是经法院传唤应诉的一方。...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的原告就被告和举证原则是怎么样的?

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原则:谁主张谁举证,证据不足责任在提出主张的当事人。法庭调查收集证据的权利。法庭判决前未能提供证据的承担不利后果。对于自认的事实与查明事实不符的,法庭不予确认。某些事实无需举证证明,如自然规律、众所周知的事实、...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一般地域管辖通常实行原告就被告的原则

我国民事诉讼中一般地域管辖采用的是什么原则 一、原则规定—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一般地域管辖使用的原则是“原告就被告”,实施原告就被告的理由一方面在于抑制原告滥诉,是被告免受原告不当诉讼的侵扰;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人民法院传唤被告参与...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原告和被告的法律权利

原告和被告在诉讼中享有不同的权利,包括提起诉讼、提出、撤销、变更和放弃诉讼请求、申请缓交、减交或者免交案件受理费等权利。被告则可以提起答辩和反诉、承认和反驳原告诉讼请求、对案件提出管辖异议。...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的起诉方是被告还是原告?

法律分析:起诉方就是原告,被起诉方就是被告。从审理过程到结果来说没有什么区别,法院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去审判处理的,不会因为是起诉方就有什么特权的。双方都可以举证并主张自己的权益和观点。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不告不理原则

民事诉讼法审判原则 不告不理原则 不告不理,是指没有原告的起诉,法院就不能进行审判。具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没有原告的起诉,法院不得启动审判程序,即原告的起诉是法院启动审判程序的先决条件;二是法院审判的范围应与原告起诉的范围...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被告可以代理原告吗

法律分析: 民事诉讼中被告不能代理原告。因为原被告之间的关系是对抗的关系,如果被告代理原告,就相当于自己和自己打官司,对原告不公平。而且一般情况下原告也不会委托被告为诉讼代理人。《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_x000D_ 当...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管辖 原告就被告原则是什么意思

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原告就被告是国际的普遍惯例之一,这样做有利于法院送达法律文书,节约诉讼成本、缩短诉讼周期,也有利于最终的执行。根据这一规定,一般地域管辖的原则是“原告就被告”,即被告在哪个法院辖区,原告就应当到哪个法院起诉,案...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被告怎么起诉原告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原告的权益与义务

原告权利与义务: 原告有权提起诉讼、变更或撤回诉讼请求、申请先予执行、减免案件费用,胜诉后申请执行。同时,原告有义务依法行使诉讼权利,遵守诉讼秩序并执行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原告和被告的举证规则是什么?

民事诉讼中,原告和被告的举证顺序非常重要。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首先必须由原告提供证据,然后被告进行质证,最后由被告提供证据,原告进行质证。这种严格的举证质证程序是为了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只有经过人民法院的认可和确认...查看全文

原告主张与被告反驳:民事诉讼的焦点

原审原告与一审原告的区别在于: 1、前者是指具有上诉权、为维护自己利益而提起上诉的人; 2、后者包括提起上诉的上诉人及代理上诉人提起上诉的人; 3、在其他情况下,上诉人由其法定代理人或委托代理人代为提起上诉时,二者是分离的。...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被告怎么提起诉讼原告?

律师解答: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原告未出庭的判决原则是什么?

民事诉讼中,原告不出庭让律师代理一般不会对案件有实质影响,但复杂案情或未向律师交待全部事实经过时应出庭。离婚诉讼要求原告必须亲自出庭,不能全权委托代理律师。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可缺席判决,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出...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原告撤诉后如何处理被告?

一审法院对原告撤诉的裁定需待二审裁定一审法院是否具有管辖权。如果一审法院有管辖权,可作出是否准许撤诉的裁定;若无管辖权,应移送至有管辖权的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法院可按撤诉处理条件,如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经许可中途退庭。被告...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