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诉与调解的差异及影响

律师回答
摘要:调解与诉讼的区别是:调解是法院主持下双方自愿协商解决争议,诉讼是法院依法审理解决案件。根据《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142条,法院在受理案件后可经审查后征得双方同意,直接进行调解。
调解与诉讼的区别是:调解是在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自愿协商,达成协议,解决民事争议的活动。诉讼是法院在当事人和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和解决案件的活动。
法律客观: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一百四十二条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法律关系明确、事实清楚,在征得当事人双方同意后,可以径行调解。
延伸阅读
撤诉和调解:对案件解决方式的比较及其法律后果
撤诉和调解是两种常见的案件解决方式,它们在实践中具有一些差异和相似之处。撤诉是指原告自愿撤回对被告的起诉,通常在诉讼程序中的早期阶段进行。调解则是通过第三方的协助,促使诉讼双方自愿达成和解协议,从而避免进一步的法律争议。
撤诉和调解的选择会对案件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撤诉可能意味着原告放弃了对被告的索赔权利,但并不排除重新提起诉讼的可能性。而调解则通常会导致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从而结束诉讼程序,减少了时间、精力和费用的消耗。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撤诉和调解并非适用于所有案件的解决方式。具体的选择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的意愿来决定。在法律实践中,律师的专业意见和法院的指导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以确保选择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总之,撤诉和调解是案件解决中常见的方式,通过对其差异的比较和对法律后果的考虑,当事人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解决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法律结果。
结语:调解与诉讼的区别在于,调解是在法院主持下,双方自愿协商达成协议解决争议,而诉讼则是法院依法审理和解决案件。根据《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人民法院在案件审查后,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调解。撤诉和调解是常见的案件解决方式,撤诉是原告自愿撤回起诉,而调解则通过第三方协助达成和解协议。选择撤诉或调解需根据具体情况、法律规定和当事人意愿决定,律师和法院的指导也起重要作用。当事人应根据差异比较和法律后果考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式,以达到最佳法律结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23修正):第二章 法律 第五节 其他规定 第五十九条 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的法律案,在列入会议议程前,提案人有权撤回。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二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三节 开庭审理 第一百四十八条 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 第二审程序 第二百三十八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发现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审理有下列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的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一)违反本法有关公开审判的规定的;
(二)违反回避制度的;
(三)剥夺或者限制了当事人的法定诉讼权利,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四)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的;
(五)其他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全责与主责的差异及影响

撞死人全责和主要责任在民事赔偿方面有区别,保险赔偿也不同。全责需全赔,主责按责赔,比例不同。主责以上构成交通肇事罪,判刑不同。对方负次要责任可减轻刑期。具体比率需根据实际情况判定。...查看全文

司法调解与诉讼的差异及特点

调解和和解在性质、参加主体和效力方面存在明显区别。调解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当事人对自己权利的处分,调解书具有执行力;而和解只有双方当事人参加,和解协议不具有执行力,需要原告申请撤诉并经法院准许才能结束诉讼。...查看全文

调解与不调解的差异

仲裁与调解虽有相似之处,但本质上存在差异。仲裁不可随意排除或终止程序,而调解更灵活。调解协议需当事人完全同意,仲裁裁决则无需同意即生效。调解书须签收后方生效,仲裁裁决立即生效且不可反悔。仲裁是第三者评判裁决争议,调解则通过协商解决...查看全文

法律纠纷解决方式:诉讼与仲裁的差异及影响

诉讼和仲裁的区别主要在于处理纠纷的机构、合同选择、自愿原则、受案范围、程序、公开性和收费等方面不同。仲裁协议的构成要件包括书面文件或条款、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仲裁事项和选定的仲裁委员会。在纠纷解决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式是重...查看全文

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差异及特点

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区别在于性质、范围和协议效力。人民调解不是法定诉讼程序,主要处理民间纠纷;而司法调解是法院内的调解,适用于所有民事和刑事自诉案件。司法调解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具备强制执行力;而人民调解的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查看全文

专利权与著作权的差异及影响

专利权和著作权的主要区别在于保护对象、保护期限、保护条件、权利产生方式和权利内容等方面。专利权主要保护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需要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保护期限为10-20年;著作权主要保护文字、艺术、科学作品等,自动产生,保护期限...查看全文

定金与订金的法律差异及影响

《民法典》明确规定,只有“定金”具备担保债权的作用,而“订金”仅为预付款的一部分,无法获得双倍返还。定金作为债权担保,债务人履行后抵作价款或收回,给付定金方不履约无权返还,收受定金方不履约应双倍返还。...查看全文

离婚与撤销婚姻的差异及解释

离婚和撤销婚姻的区别在于离婚需要双方共同向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并且需要达成协议后才能办理,而撤销婚姻只需要被胁迫的一方提供证据证明自己被胁迫,不需要对方同意,且申请时限也不同。协议离婚的双方可以随时向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起诉离婚没...查看全文

合同撤销与解除的差异及判断

合同撤销和合同解除的核心区别在于发生原因、适用范围、合同关系的消灭方式以及发生的效力。合同撤销是基于法律规定,适用于有瑕疵的意思表示,需要撤销权人提出并经仲裁机构或法院确认,具有溯及力;而合同解除既有法律规定又有当事人约定,适用于...查看全文

法院调解与法院判决的差异及解释

法院调解书和判决书的主要区别在于解决纠纷的方式、体现的意志和法律效力的时间。调解书是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判决书是法院依法判决。调解书体现当事人意志,判决书体现法院意志。调解书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判决书需上诉期过后方能生效。判决书是...查看全文

注册资本实缴与认缴的差异及影响

公司法注册资本的实缴与认缴的主要区别是实缴是实际缴纳的出资额,而认缴是股东对自己出资额的承诺。股东应按期足额缴纳认缴的出资额,实缴的出资额可以低于认缴的出资额。要将认缴转为实缴,需要找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并通过银行转账将资金...查看全文

注册资本认缴与实缴的差异及影响

公司注册资本认缴与实缴的区别及其在公司法中的规定。认缴制是指根据公司章程规定的时间缴足注册资本,不需要一开始就缴全;实缴制是指注册资本必须在银行账户中实际存入相应资金。两者在缴纳时限、法律沿革、缴纳方式、反应内容、包含范围和变更方...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院调解与法院判决的差异及解释

民事调解与法院判决在条件、意志、文书格式和法律效力等方面存在差异。调解书在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立即生效,而判决书需等待上诉期限过后才生效。此外,调解书体现双方意愿,格式简单,而判决书体现法院审判权力,格式复杂。在一审阶段,当事人可接受...查看全文

司法调解与诉讼程序的差异

法院调解与诉讼和解的区别在于:(1)性质不同,前者是法院行使审判权,后者是当事人对自己权利的处分;(2)参与主体不同,前者有法院和当事人,后者只有当事人;(3)效力不同,法院调解书生效后终结诉讼且具有执行力,而和解协议需原告申请撤...查看全文

赠与合同撤销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的主旨是: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其近亲属、受赠人不履行扶养义务、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赠与人有义务交付赠与物并担保其瑕疵。撤销权需在一定时限内行使,违法行为导致赠与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时,继承人或法定代...查看全文

两者之间的法律差异及影响

注销和吊销是行政处罚中的两种不同方式,其主要区别在于概念、主体资格和责任承担方面。注销是合法退出市场的方式,经过清算程序后,企业主体资格消灭,股东一般不需承担责任。而吊销是最严厉的行政处罚,企业主体依然存在,但被剥夺经营资格,需承...查看全文

申请再审与申诉的差异及解读

申请再审和申诉的区别及种类。再审和申诉的最终目的相同,但过程和处理方式不同。再审适用于已有法律效力的判决,需要向上级法院提出申请;申诉可由当事人、被害人及其他公民向法院或检察院提出要求纠正判决或裁定的行为。申诉可分为诉讼上的和非诉...查看全文

民事申诉与再审的差异及解析

民事申诉和再审的区别在于性质、条件和效力。申诉是行使民主权利的行为,再审是行使诉讼权利的行为。再审有时间和管辖等条件限制,而申诉既无时间限制,也没有管辖权的限制。再审申请符合条件时,人民法院必须进行再审,而申诉并不必然引起再审程序...查看全文

企业并购与公司合并的差异及影响因素

兼并与收购的核心区别在于兼并后被合并企业不再存在,而收购后被收购企业仍以法人实体存在;兼并涉及资产、债权、债务的一同转换,而收购以股本为限承担被收购企业的风险;兼并多发生在企业财务状况不佳时,而收购发生在正常经营状态。上市公司收购...查看全文

要约撤回与撤销的条件及影响

《民法典》规定,除非要约人明确表示要约不可撤销或受要约人已做准备工作,否则要约可以撤销。要约撤回通知应在到达相对人前或与意思表示同时到达相对人。...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