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不予批捕情形的详细解释

律师回答
摘要:建议检察院在不予批捕时应通知被害人,并加强被害人参与审查逮捕环节的保障。对于批捕后证据不足的情况,相关机关应及时撤销或变更强制措施,释放被羁押人员。目前法律对通知被害人不批捕决定尚无规定,但对补充侦查和复议提供了相应的程序。
一、建议检察院不予批捕的法定情形
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不批捕决定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因为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不构成犯罪的不批捕和符合刑事诉讼法第15规定的法定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不批捕;
第二类是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需要补充侦查的,犯罪嫌疑人无社会危险性可以采取监视居住、取保候审措施的等。
我们认为,随着审查逮捕诉讼化转型探索的日益推进,需要更加重视审查逮捕环节被害人作用的发挥,应当为被害人参与其中提供保障,而且,不捕决定书也应送达被害人,尤其是上述第一类不批捕决定应当通知被害人。
二、批捕后办案单位证据不足怎么办
批捕即检察机关、法院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决定逮捕的强制措施。批捕是对犯罪嫌疑人采取逮捕强制措施的必经程序,逮捕的决定机关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逮捕后应当立即送看守所羁押,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于各自决定逮捕的人,公安机关对于经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人,都必须在逮捕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如果发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不当的,应当及时撤销或者变更强制措施
公安机关释放被逮捕的人或者变更逮捕措施的,应当通知原批准的人民检察院。同时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羁押的,不能在法定的侦查羁押、审查起诉、一审、二审期限内办结的,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予以释放。需要继续查证、审理的,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后者监视居住。
现行法律法规对通知被害人不批捕决定尚无规定。刑事诉讼法第88条至第90条规定,检察院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需要补充侦查的,应当同时通知公安机关。公安机关认为有错误的,可以要求复议,如果意见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级检察院提请复核。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不予批捕的情形可分为两类,即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不构成犯罪,以及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需要补充侦查的情况。在审查逮捕环节中,应更加重视被害人的作用,并为其提供保障,尤其是应当通知被害人有关不予批捕的决定。对于批捕后办案单位证据不足的情况,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及时撤销或变更强制措施,同时需要在法定期限内办结案件或予以释放,对于需要继续查证、审理的情况,可以采取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等措施。目前对通知被害人不予批捕决定尚无明确规定,但《刑事诉讼法》对检察院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的要求已有规定。公安机关如认为有错误,可要求复议并向上一级检察院提请复核。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四章 监察权限 第三十二条 职务违法犯罪的涉案人员揭发有关被调查人职务违法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有助于调查其他案件的,监察机关经领导人员集体研究,并报上一级监察机关批准,可以在移送人民检察院时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侦查 第七节 鉴定 第一百四十九条 对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十二节 侦查终结 第二百八十四条 对侦查终结的案件,公安机关应当全面审查证明证据收集合法性的证据材料,依法排除非法证据。排除非法证据后证据不足的,不得移送审查起诉。
公安机关发现侦查人员非法取证的,应当依法作出处理,并可另行指派侦查人员重新调查取证。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不批准逮捕的三种情形及解释

不予批准逮捕的情形主要有三种:一是没有犯罪事实或不构成犯罪,包括特殊情况下的损失、未满十四周岁的行为人、轻微不危害的行为、已过追诉时效的犯罪、仅告诉处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死亡;二是无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包括证据不构成犯罪、...查看全文

刑诉法规定不予批捕的情形是什么

刑诉法规定不予批捕的情形及批捕后办案单位证据不足的处理方式。对于不批捕决定,应通知被害人,加强被害人参与保障。批捕后,如证据不足,应及时撤销或变更强制措施。公安机关释放被逮捕人或变更措施时,应通知检察院。无法在法定期限内办结的案件...查看全文

不予批捕结果的具体解释

不予批捕的情形包括:1、不涉嫌犯罪或犯罪轻微,不需追究刑责;2、犯罪事实清楚,但可能判徒刑或无逮捕必要;3、犯罪嫌疑,但事实不清、证据不足;4、患有重疾、怀孕或哺乳婴儿的妇女。...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的详细解释

债权转让涉及告知必要情况、瑕疵担保责任、法律地位取代和从权利转移。受让人应了解债权履行细节和可能的抗辩,同时让与人对其让与的债权应承担担保责任。债权转让后,受让人取代原债权人成为新债权人,但部分转让时原债权人与受让人共享债权。债权...查看全文

不起诉与不批捕的适用情形及解释

犯罪轻微或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特赦免除刑罚、未告诉或撤回告诉、犯罪嫌疑人死亡等情形下,不起诉;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判刑可能较轻或无逮捕必要时,不批捕。...查看全文

不予批准逮捕的情形有哪些

不批准逮捕的情形: 1、属于预备犯、中止犯,或者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的; 2、主观恶性较小的初犯,共同犯罪中的从犯、胁从犯,犯罪后自首、有立功表现或者积极退赃、赔偿损失、确有悔罪表现的; 3、过失犯罪的犯罪嫌疑人,犯罪后有悔罪表现,...查看全文

检察院不予批捕的情形多吗

检察院不批捕的情况不多,检察院不批捕的情况有:1、被拘留者不涉嫌构成犯罪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2、涉嫌犯罪,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确实需要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但实际上可以判处以下刑罚或者...查看全文

检察院不予批捕案件的解释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规定了人民检察院不批捕案件的流程和条件。如果犯罪嫌疑人不符合逮捕条件或犯罪较轻且具备特定情形,人民检察院可以决定不批准逮捕。公安机关应立即释放被通知不批捕的犯罪嫌疑人,并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执行情况...查看全文

哪些情况下不予批捕,不予批捕的后果

不予批捕的情况包括:不涉嫌犯罪、犯罪情节轻微、证据不足等。不予批捕的后果是立即释放,并向人民检察院报告。如公安机关认为决定有误,可要求复议,但需立即释放被拘留人。检察院不予批捕释放时效最长为37天。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应在...查看全文

不予批捕结果有哪些情形

法律分析:不予批捕的情形:没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判处徒刑以上刑罚,且采用取保候审能够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发生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等社会危险性的;检察院认为不构成犯罪的;或者认为不应予以追究刑事责任的...查看全文

行政复议前置的11种情形详细解释

行政复议前置的情形包括自然资源所有权、使用权确认案件、治安管理处罚案件、纳税争议案件、工伤保险案件、价格违法处罚和对审计机关决定不服的案件。...查看全文

详细解释与法律规定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包括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家属交通费、家属住宿费、家属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和抢救费。赔偿标准根据受诉法院所在地的经济状况而定,年龄和周岁也会影响计算方式。...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不予以逮捕的情形

1、涉案人员实际并不构成犯罪的。2、根据已经收集到的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情况,同时结合《刑法》中的有关规定,对行为人所犯的罪行进行衡量,发现不可能适用徒刑以上的刑罚的。3、涉案人员本身不具有社会危险性,没有必要对其进行逮捕的。...查看全文

释放被不予批捕的程序

不予批捕后释放的程序: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时,应说明理由并通知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应立即释放并通知检察院。若需要继续侦查且符合条件,可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查看全文

不予批准逮捕的三种情形是什么

不予批准逮捕的情形主要有三种:一是没有犯罪事实或行为不构成犯罪,包括不可抗力、未满十四周岁、行为轻微等情况;二是缺乏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包括证据不足、嫌疑人供述无印证、证据矛盾等情况;三是虽有犯罪但没有逮捕必要,包括预备犯、初犯等...查看全文

法人分类的详细解释

《民法典》将法人分为营利、非营利、特别三类,法人是具有独立民事权利和义务的组织。营利法人以盈利为目的,分配给股东等出资人。非营利法人为公益或其他目的,不分配利润给出资人。特别法人包括机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和基层自治组...查看全文

法律术语的详细解释

指定辩护是为被告人提供法律辩护的一种制度,旨在保护其合法权益。辩护人负责根据事实和法律提供证据和意见,以证明被告人无罪、罪轻或减轻,从而免除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国家法规定,公安机关有哪些不予批捕的情形?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情形不批捕或不予逮捕:(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5)犯罪嫌疑人、被...查看全文

不予批捕法律规定?

律师分析: 不予批捕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条,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应当根据情况分别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对于批准逮捕的决定,公安机关应当立即执行,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查看全文

不予批捕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不予批捕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条,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应当根据情况分别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对于批准逮捕的决定,公安机关应当立即执行,并且将执行...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