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名誉权行为方式主要有:
(一)侮辱;
(二)诽谤;
(三)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
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主要有哪些?
侵害名誉权的主要违法行为有:
(1)侮辱行为:包括口头、动作、文字侮辱和暴力侮辱。侮辱的事实可能是实际存在的;
(2)诽谤行为:诽谤的事实必须是虚假的,否则不构成诽谤;
(3)新闻报道的严重失实;
(4)评论严重不当。
民法典规定新闻报道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
新闻报道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有:(一)捏造、歪曲事实;(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捏造、歪曲事实;(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侵犯名誉权构成要件有哪些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的规定,侵犯名誉权构成要件有:1.必须有损害事实的存在。 侵害名誉权的损害事实主要包括因为违法侵权行为造成受害人名誉损毁、精神或财产上受到损害。精神损害往往是直接受到的损害,财产损失则是因精神损害引起的财产上的损失,也成间接损失。2.行为具有违法性。 名誉权是公民维护其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对于公民的名誉权任何人都负有法定上的不作为义务。只有行为人违反法定义务,以积极的作为方式侵害公民的人格尊严,其侵害行为才具有违法性。
侵犯名誉权的证据有哪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侵犯名誉权的证据有:1、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2、证明侵权事实存在的证据。3、证明侵权事实造成损害后果的证据。4、被告如主张免责,应提供其没有过错的证据。5、有具体诉讼请求的,应提交诉讼请求金额的计算方法、依据和清单。
如何认定侵犯公民名誉权的行为
认定侵害公民名誉权需有以下几点: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如侮辱、诽谤等行为,并为第三人知悉。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从法理上讲,对于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之诉,在主观过错方面的考察,应当以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恶意为标准,没有实际恶意的行为,即使确实损害了公众人物的名誉,也不应认定为侵权。这种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即某个具体的自然人或法人)。4.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使受害人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