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个人隐私泄露的策略

律师回答
摘要:公共场合WiFi不安全,不要随意连接,更不要进行敏感操作。手机、电脑需安装安全软件,定期扫描木马、查杀病毒。勿随意安装软件、修改系统文件,不参加不明网络活动。设置强密码,勿记住密码。到正规网站购物,勿打开陌生邮件。销毁个人信息,考虑单位地址接收快递。使用公共网络下线前清理痕迹。勿公布他人个人信息。避免在网络上留电话号码。妥善保存个人证件。谨慎使用手机签到功能,防止个人隐私泄露和犯罪。
公共场合WiFi不要随意链接,更不要使用这样的无线网进行网购等活动。如果确实有必要,最好使用自己手机的3G或者4G网络。
手机、电脑等都需要安装安全软件,每天至少进行一次对木马程序的扫描,尤其在使用重要账号密码前。每周定期进行一次病毒查杀,并及时更新安全软件。
来路不明的软件不要随便安装,在使用智能手机时,不要修改手机中的系统文件,也不要随便参加注册信息获赠品的网络活动。
设置高保密强度密码,不同网站最好设置不同的密码。网银、网购的支付密码最好定期更换。
尽量不要使用“记住密码”模式,上网后注意个人使用记录。
到正规网站购物。查看消息或者浏览视频时,一定要去正规的网站,有时安装了杀毒软件,也不能保证电脑不会感染病毒。尤其是购物的时候,会涉及到网上支付,使用正规且有保障的网站,安全系数更高。
不随意打开陌生邮件。不随意接收或打开陌生邮件,打开邮箱,看到陌生人发来的邮件千万不能轻易打开,尤其是看到中奖或者是奖品认领等带有诱惑性信息的内容。
在处理快递单、各种账单和交通票据时,最好先涂抹掉个人信息部分再丢弃,或者集中起来定时统一销毁。
网购东西填写的地址可以考虑填写单位的地址,让快递员将商品送到单位,而不要送到住宅,特别是单身女性尤其要注意。
在使用公共网络工具时,下线要先清理痕迹。如到复印店打印材料,打印完毕后要确保退出邮箱,有QQ号码的,退出时要更改登录区设置有“记住密码”的电脑设置。
在上网评论朋友微博、日志、图片时,不要随意留下朋友的个人信息,更不要故意公布他人的个人信息。
在网络上留电话号码,数字之间可以用“-”隔开,避免被搜索引擎搜到。
身份证、户口本等有个人信息的证件,一定要保存好。
微博具有手机签到功能,能显示机主所处位置,不少年轻人热衷于晒地点、晒自拍照,还有家长喜欢晒孩子照片等。这种手机签到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盯上。一方面暴露了个人隐私,比如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另一方面可能招致犯罪,在网上使用手机签到时,需要谨慎。
延伸阅读
结语:保护个人信息,确保网络安全。公共WiFi慎连,勿用于敏感活动。手机、电脑需安装安全软件,定期扫描病毒。谨慎安装软件,勿改系统文件。密码设置高强度,勿记住密码。购物选正规网站,不随意打开陌生邮件。处理个人信息时谨慎,可填单位地址。使用公共网络下线前清理痕迹。评论避免透露他人信息。保管证件,谨慎使用手机签到功能。网络安全,自我防护,共建安全网络环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条 发布或者传输本法第十二条第二款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五条 国家采取措施,监测、防御、处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网络安全风险和威胁,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免受攻击、侵入、干扰和破坏,依法惩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和秩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一章 总 则 第十条 建设、运营网络或者通过网络提供服务,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网络安全、稳定运行,有效应对网络安全事件,防范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个人隐私泄露应对策略

个人信息泄露应采取以下措施:1.要求删除泄露的个人隐私信息;2.向执法部门、公安机关、消费者协会或互联网管理部门举报;3.利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要求侵害者赔偿或道歉。根据《民法典》和《民事诉讼法》,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查看全文

防止个人隐私泄露的方法

个人隐私被泄露后,应及时采取措施,如更换账号、修改密码、报案、律师起诉等,以维护个人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包括停止侵害、赔偿损失、恢复名誉等。隐私权是指个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查看全文

防止个人隐私泄露的技巧

个人信息泄露后,应收集证据线索并记下对方联系方式,这些信息不仅有助于维权,也可能帮助其他人。同时,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报案,既是保护自身权益,也可备案。...查看全文

隐私泄露应对策略

隐私被曝光可报案,要求公安机关立案查处,民事损害可要求赔偿。侵犯个人隐私属民事侵权行为,按治安管理处罚。精神损害抚慰金需考虑多因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涉及出售或提供信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严重情节处三年以上七年以...查看全文

网络隐私泄露应对策略

网络泄露隐私的处理方式及赔偿责任。根据《民法典》规定,受害人有权要求停止侵害、赔偿等。侵犯隐私权主要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有时涉及财产赔偿责任。赔偿方式包括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隐私权人可能承担财产赔偿责任,但限于直接导致...查看全文

防止网络隐私泄露的方法

网络泄露隐私的应对措施及赔偿责任:一、要求对方停止侵权,赔偿或向法院起诉维权。法律规定:《民法典》明确保护人格权和隐私权。二、侵犯隐私权主要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有时涉及财产赔偿责任和行政、刑事责任。赔偿方式包括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查看全文

个人隐私泄露的防范与应对

转发他人隐私视频涉嫌违法,可能面临拘留或罚款,严重情节还可能构成犯罪。相关法律包括《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进行了规定,并对单位和个人分别处罚。...查看全文

保护个人隐私,防范个人信息泄露

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包括垃圾短信、信用卡盗刷、犯罪活动、诈骗和冒充等,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的方法包括选择可靠的平台、不轻信外来信息和慎重参加网络活动,个人信息泄露后可通过收集证据、报案、提醒亲友和委托律师维权来保护自己的权益。...查看全文

防止手机号泄露:个人隐私的有效保护措施

个人信息泄露应及时报警,情节严重可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处罚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罚金,情节特别严重者则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罚金。...查看全文

个人隐私泄露的惩罚

贩卖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将受到法律严惩,犯罪分子可能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者可能被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规定,在履行职责或提供服务过程中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将受到更严厉的处...查看全文

个人隐私泄露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出售个人信息入罪标准及非法出售个人信息罪构成。违反规定出售个人信息,情节严重者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者可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犯罪主体为国家机关或相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犯罪行为为将单位获...查看全文

故意泄露个人隐私?

律师分析: 故意暴露别人的隐私本身就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公民个人隐私依法不受他人侵犯,如果行为人泄露别人隐私轻则构成民事侵权,承担民事责任,重则面临治安管理处罚,承担行政责任,更严重者会触犯刑法,构成犯罪。 【...查看全文

保护个人隐私,打击隐私泄露

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罪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定罪处罚。网络服务提供者若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并造成用户个人信息泄露严重后果,将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定罪处...查看全文

个人隐私泄露的严重性

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及泄露途径。个人信息泄露可能导致垃圾邮件、骚扰电话增加、冒名办卡透支欠款、被卷入案件事故、账户钱款丢失和个人名誉受损等问题。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包括快递单、火车票、银行对账单、网购、虚拟社区、社交网络账户、商家促销...查看全文

别人泄露自己的个人隐私?

律师分析: 别人泄露自己个人隐私是违法行为,隐私是个人不愿向社会公开的内容,对于他人的隐私,我们应当尊重。隐私必须具有合法性、秘密性,他人可以放弃自己的隐私,但是我们不得侵犯别人的隐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查看全文

泄露个人隐私犯法吗?

泄露别人隐私本身就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公民个人隐私依法不受他人侵犯,如果行为人泄露别人隐私轻则构成民事侵权,承担民事责任,重则面临治安管理处罚,承担行政责任,更严重者会触犯刑法,构成犯罪。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查看全文

什么是泄露个人隐私

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等的一种人格权。隐私权赋予权利人对私人生活的控制权,这种控制权包括防御他人窃取个人隐私与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及公开范围的决定权。那么,...查看全文

泄露个人隐私怎么办?

律师分析: 如果个人信息泄露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后果,并且有确凿的证据,应当及时报警。 可以采取下列处理方式: 1、更换账号2、更改重要的密码3、报案4、律师起诉5、收集证据6、无关重要的信息可以不予理睬。 【法律依据】: 《中华人...查看全文

泄露个人隐私犯法吗

违法泄露个人隐私将受到刑事处罚,情节严重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者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同时,从事职责或提供服务过程中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将被严厉惩罚。...查看全文

个人隐私泄露事件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泄漏他人隐私是犯罪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3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规定出售、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将受到刑罚和罚金处罚。侵犯隐私的行为包括未经许可公开个人信息、非法侵入住宅、跟踪监视他人、非法刺探财产状...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