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捕的条件和情形

律师回答
摘要:《刑事诉讼法》第79条规定了逮捕的情形,包括可能实施新犯罪、危害安全和秩序、干扰证据和报复等情况。对于可能判处十年以上徒刑或身份不明的犯罪嫌疑人,应予以逮捕。同时,对违反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规定且情节严重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也可以予以逮捕。
适用逮捕的情形根据《刑事诉讼法》第79条规定,应当逮捕的情形包括:
(1)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2)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3)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4)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5)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6)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
其中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延伸阅读
逮捕的法律要求和程序
逮捕的法律要求和程序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限制自由的一项强制措施。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逮捕必须符合一定的法定条件和程序。首先,逮捕的法定条件包括:有犯罪事实的证据,有逃避追究的危险,必须逮捕以保证侦查取证的需要。其次,逮捕程序包括:经过公安机关侦查、检察机关批准并由公安机关执行,必要时需要向人民法院申请批准。逮捕的程序必须严格遵守,以确保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逮捕的法律要求和程序是保障刑事司法公正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环节。
结语:根据《刑事诉讼法》第79条规定的逮捕情形,逮捕是一项限制犯罪嫌疑人自由的强制措施。逮捕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包括有犯罪事实的证据、逃避追究的危险,并经过侦查、批准和执行等程序。逮捕的法律要求和程序的严格遵守,旨在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刑事司法公正和社会秩序的重要环节。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八节 鉴 定 第二百四十九条 公安机关应当为鉴定人进行鉴定提供必要的条件,及时向鉴定人送交有关检材和对比样本等原始材料,介绍与鉴定有关的情况,并且明确提出要求鉴定解决的问题。
禁止暗示或者强迫鉴定人作出某种鉴定意见。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五章 证 据 第六十六条 收集、调取电子数据,能够扣押电子数据原始存储介质的,应当扣押原始存储介质,并制作笔录、予以封存。
确因客观原因无法扣押原始存储介质的,可以现场提取或者网络在线提取电子数据。无法扣押原始存储介质,也无法现场提取或者网络在线提取的,可以采取打印、拍照或者录音录像等方式固定相关证据,并在笔录中注明原因。
收集、调取的电子数据,足以保证完整性,无删除、修改、增加等情形的,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经审查无法确定真伪,或者制作、取得的时间、地点、方式等有疑问,不能提供必要证明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节 其他规定 第一百五十九条 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不需要继续羁押,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公安机关应当予以调查核实。认为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认为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说明理由。
公安机关应当在十日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逮捕的条件和情形

法律分析:   一、逮捕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是指同时具备下列情形:   (1)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犯罪事实既可以是单一犯罪行为的事实,也可以是数个犯罪行为中任何一个犯罪行...查看全文

不逮捕和不予逮捕的情形有什么

法律解析: 不逮捕和不予逮捕的情形有: 1.没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侦查机关查获的犯罪嫌疑犯罪的证据达不到认定犯罪嫌疑人有犯罪事实的程度,或者根本没有证据,或者虽有证据,但证据不能相互印证; 2.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的; 3....查看全文

不逮捕和不予逮捕的情形有什么?

律师分析: 不逮捕和不予逮捕的情形有: 1.没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侦查机关查获的犯罪嫌疑犯罪的证据达不到认定犯罪嫌疑人有犯罪事实的程度,或者根本没有证据,或者虽有证据,但证据不能相互印证; 2.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的; 3....查看全文

不逮捕和不予逮捕的情形有哪些?

律师分析: 不逮捕和不予逮捕的情形有:没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侦查机关查获的犯罪嫌疑犯罪的证据达不到认定犯罪;证据之间不能相互印证;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的;证据不能判处犯罪嫌疑人徒刑以上刑罚的;可能判处犯罪嫌疑人徒刑以上刑罚,...查看全文

不逮捕和不予逮捕的情形有哪些

法律解析: 不逮捕和不予逮捕的情形有:没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侦查机关查获的犯罪嫌疑犯罪的证据达不到认定犯罪;证据之间不能相互印证;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的;证据不能判处犯罪嫌疑人徒刑以上刑罚的;可能判处犯罪嫌疑人徒刑以上刑罚,...查看全文

不逮捕和不予逮捕的情形有哪些

法律分析:不逮捕和不予逮捕的情形有:没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侦查机关查获的犯罪嫌疑犯罪的证据达不到认定犯罪;证据之间不能相互印证;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的;证据不能判处犯罪嫌疑人徒刑以上刑罚的;可能判处犯罪嫌疑人徒刑以上...查看全文

不逮捕和不予逮捕的情形有哪些

不逮捕和不予逮捕的情形有:1.没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侦查机关查获的犯罪嫌疑犯罪的证据达不到认定犯罪嫌疑人有犯罪事实的程度,或者根本没有证据,或者虽有证据,但证据不能相互印证;2.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的...查看全文

公布逮捕 实际不逮捕的情形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1条规定,逮捕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证据条件,即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其内涵包括以下三点:(1)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2)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3)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已...查看全文

逮捕的三种情形

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这是逮捕的证据条件、事实条件和前提条件。根据有关司法解释,这一条件包含下列含义:一是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这就要求查明发生的事实必须是构成犯罪的事实,而不能是其他事实,同时犯罪事实的存在已有一定证据加...查看全文

应当逮捕的情形

法律分析:应当逮捕的情形:_x000D_ 1、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_x000D_ 2、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_x000D_ 3、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_x000D_ 4、可...查看全文

逮捕的情形有哪些

法律分析:逮捕的情形是有证据证明行为人实施了犯罪行为;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行为人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企图自杀或逃跑的。法律依据:《中华...查看全文

批准逮捕的适用条件有哪些可以变更或解除逮捕的情形

法律分析:批准逮捕的适用条件有: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可能实施新的犯罪、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等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可以变更或解除逮捕的情形有:患有...查看全文

实行拘留逮捕不用逮捕证的情形

刑事拘留没有逮捕证,可以逮捕吗 一般不能。 第九条: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经出示相应证件,可以当场盘问、检查;经盘问、检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将其带至公安机关,经该公安机关批准,对其继续...查看全文

不批捕逮捕的情形有哪些

法律分析: 不批捕逮捕的情形: 1.涉案人员实际并不构成犯罪的。 2.根据已经收集到的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情况。 3.涉案人员本身不具有社会危险性,没有必要对其进行逮捕的。 法律依据: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规定,依法不追诉原...查看全文

不批捕逮捕的情形有哪些

法律分析:不批捕逮捕的情形:_x000D_ 1.涉案人员实际并不构成犯罪的。_x000D_ 2.根据已经收集到的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情况。_x000D_ 3.涉案人员本身不具有社会危险性,没有必要对其进行逮捕的。...查看全文

不批捕逮捕的情形有哪些

法律分析: 不批捕逮捕的情形如下: 1.涉案人员实际并不构成犯罪的。 2.根据已经收集到的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情况。 3.涉案人员本身不具有社会危险性,没有必要对其进行逮捕的。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查看全文

逮捕的变更和解除有哪些情形?

逮捕变更或解除的情形包括:1、一审法院判处管制或缓刑、附加刑未生效;2、二审法院审理期间,被告羁押时间达到一审判决刑期限;3、进行司法鉴定未审结且期限届满。...查看全文

逮捕的情形有哪几种?

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这是逮捕的证据条件、事实条件和前提条件。根据有关司法解释,这一条件包含下列含义:一是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这就要求查明发生的事实必须是构成犯罪的事实,而不能是其他事实,同时犯罪事实的存在已有一定证据加...查看全文

应当逮捕的三种情形?

律师分析: 逮捕,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实施妨碍刑事诉讼的行为,逃避侦查、起诉、审判或者发生社会危险性,而依法剥夺其人身自由,予以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查看全文

应当变更逮捕的情形

法律分析:应当变更逮捕的情形:_x000D_ 1、不符合逮捕的适用条件;_x000D_ 2、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处管制或者宣告缓刑以及单独适用附加刑,判决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_x000D_ 3、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期间,被告人被...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