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犯自首认罪认罚判决书中缓刑是否合理?

律师回答
摘要:累犯自首认罪认罚判决书不判缓刑是合理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四条,累犯不适用缓刑。嫌疑人自首认罪认罚有权对一审判决提出上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被告人有上诉权。认罪认罚的规定是犯罪嫌疑人应在辩护人或律师在场的情况下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除特定情形外不需要签署。由于口供不足以定罪,自首和认罪认罚只是对嫌疑人量刑有利的因素。
一、累犯自首认罪认罚判决书没有判处缓刑是否合理?
累犯自首认罪认罚判决书没有判处缓刑是合理的,累犯不适用缓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第七十四条【累犯不适用缓刑】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二、嫌疑人自首认罪认罚是否有权对一审的判决提出上诉?
嫌疑人自首认罪认罚也有权对一审判决提出上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二十七条
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
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
对被告人的上诉权,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剥夺。
三、认罪认罚的规定是怎样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七十四条犯罪嫌疑人自愿认罪,同意量刑建议和程序适用的,应当在辩护人或者值班律师在场的情况下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
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需要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
(一)犯罪嫌疑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
(二)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对未成年人认罪认罚有异议的;
(三)其他不需要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的情形。
因为国家法律制度明确规定对累犯不适合判处缓刑,所以,法官的量刑标准不可能违反国家法律规定。但是,自首或者是认罪认罚等情节都对嫌疑人的量刑是有利的,不过自首过认罪认罚都是嫌疑人的口供,仅凭口供是无法定罪的。
延伸阅读
结语:综上所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累犯自首认罪认罚判决书没有判处缓刑是合理的,因为累犯不适用缓刑。同时,嫌疑人自首认罪认罚也有权对一审的判决提出上诉。认罪认罚的规定要求在辩护人或者值班律师在场的情况下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但仅凭口供是无法定罪的。因此,在刑事案件中,法官在量刑时会综合考虑自首和认罪认罚等情节,但仍需依法确凿证据来定罪。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五章 证 据 第七十五条 对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侦查过程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以下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一)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通讯方式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二)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被保护人;
(三)对被保护人的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四)将被保护人带到安全场所保护;
(五)变更被保护人的住所和姓名;
(六)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
证人、鉴定人、被害人认为因在侦查过程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向公安机关请求予以保护,公安机关经审查认为符合前款规定的条件,确有必要采取保护措施的,应当采取上述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公安机关依法采取保护措施,可以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配合。
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时,应当将采取保护措施的相关情况一并移交人民检察院。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十二节 侦查终结 第二百九十二条 被害人提出附带民事诉讼的,应当记录在案;移送审查起诉时,应当在起诉意见书末页注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二 对行驶中的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使用暴力或者抢控驾驶操纵装置,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前款规定的驾驶人员在行驶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擅离职守,与他人互殴或者殴打他人,危及公共安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能否判缓刑取决于累犯自首的认罪态度?

累犯和犯罪集团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根据刑法规定,累犯应从重处罚,但过失犯罪和未满18周岁者除外。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罪行都被视为累犯。...查看全文

累犯自首认罪认罚怎样处理?

累犯自首认罪认罚可以减轻处罚,根据自首情节的不同,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或免除处罚。抢夺八千累犯去自首会从重处罚,根据刑法规定,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符合主动认罪自首的态度并有悔罪表现的,可以争取降低处罚力度。累犯自首改善了社会...查看全文

怎么处理累犯自首的认罪认罚?

累犯自首可减轻处罚,根据自首动机、时间、方式、罪行轻重、供述程度和悔罪表现等情况,可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抢夺八千累犯去自首将从重处罚,抢夺数额较大或多次抢夺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累...查看全文

累犯自首是否会导致缓刑判决

根据中国法律规定,累犯自首的犯罪分子不符合适用缓刑的条件。缓刑仅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而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则不能享受缓刑待遇。适用缓刑的犯罪分子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犯罪情节较轻,悔罪表现良好,并...查看全文

初犯自首认罪认罚可以缓刑吗

根据具体情况,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犯罪情节较轻,表现出悔罪态度,并且没有再犯罪的危险性,同时宣告缓刑不会对所居住社区造成重大不良影响。...查看全文

累犯自首能否判缓刑?

《刑法》第七十四条规定,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因累犯具有屡教不改的特点,对社会危害大,适用缓刑将危害社会安全,体现了对累犯从严管理、从重打击的精神。...查看全文

累犯自首是否适合缓刑?

累犯自首不适用缓刑。因为我国法律规定,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因为他们的主观恶性较大,可能存在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的话可能对居住的社区产生重大不良影响。 累犯自首能被判处缓刑吗? 累犯自首后,也不能适用缓刑。...查看全文

犯抢劫罪自首认罪能否被判缓刑?

抢劫罪投案自首是否能判缓刑,取决于是否满足缓刑条件。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被判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若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且宣告缓刑对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可以宣告缓刑。...查看全文

自首该如何量刑自首的累犯是否判缓刑

自首累犯不能判缓刑。自首量刑的标准:1、自首罪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2、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3、罪行严重,社会危害大,不适合社会执行,所以不能适用缓...查看全文

累犯自首如何影响缓刑判决?

累犯不能缓刑,不符合缓刑的条件。根据刑法规定,判处三年以上徒刑的罪犯不适用缓刑。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并且需表现出悔改且不再危害社会。此外,对于累犯,无论刑期长短,一律不能适用缓刑。刑法第65...查看全文

前罪被判缓刑是否认定为累犯

法律分析:前罪被判缓刑不会被认定为累犯。缓刑是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对其决定暂不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缓刑考验期结束后因没有违法且表现良好被予以释放的,也不能视为刑罚已执行完毕,而认定为累犯的时间条件为刑罚执行完...查看全文

判刑5年认罪认罚自首?

律师分析: 一、自首投案的方式和动机。犯罪分子出于真诚悔罪自动投案的自首,犯罪分子虽有投案的诚意,但由于伤病不能投案的而委托他人代为投案,或首先信电投案的等一切方式,总之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和出于何种动机都属于投案自首。 二、犯罪分子...查看全文

缓刑判决中认罪认罚的必要性

法律对判缓刑是否必须要签认罪认罚书没有明确规定,签署认罪认罚书是自愿决定的,可表明悔罪态度,法院可从宽处理,当事人可在征求法官建议后决定是否签署,具结书签署是认罪认罚的要求,但特殊情况下可不签署。判缓刑取决于案件本身,判处三年以下...查看全文

被判处缓刑是否认定累犯

被判处缓刑是不会被认定为累犯的。根据《刑法》对于累犯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查看全文

被判处缓刑是否认定累犯

法律分析:被判处缓刑是不会被认定为累犯的。根据《刑法》对于累犯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查看全文

判缓刑是否需要签署认罪认罚书?

缓刑是否需要签认罪认罚书法律未明确,签署认罪认罚书可从宽处理但不必定,自主决定是否签署,悔罪态度重要,可咨询法官、检察官建议决定。(78字)...查看全文

认罪认罚是否都判缓刑?

认罪认罚并不代表都会被判缓刑,因为认罪认罚只满足了判处缓刑的条件,而并非所有犯罪情节较轻的被告人都会被判缓刑。认罪认罚可以作为从轻处罚的情节,但并非基本都判缓刑,具体条件包括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查看全文

累犯犯罪自首能否带来缓刑?

累犯犯罪自首不符合缓刑条件。根据刑法规定,累犯和犯罪集团首要分子均不适用缓刑。累犯是指在法定期限内再次犯罪的罪犯。因此,累犯犯罪自首的罪犯也不符合缓刑条件。...查看全文

累犯认罪认罚取保庭审后或被判缓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和第七十四条的规定,对于认罪认罚的累犯,在认罪认罚取保后,即使被判处缓刑,也不得被判处缓刑。同时,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查看全文

缓刑判决中认罪认罚的比例较高

认罪认罚适用于各个刑事案件阶段,但是否从宽取决于具体情况。对于基层法院管辖的轻罪案件可适用速裁程序,对于重罪案件可适用简易程序。人民法院应审查认罪认罚的自愿性和真实性。认罪认罚可影响判决幅度,但并非一律从宽。对于缓刑的适用,需满足...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