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追索劳动报酬纠纷管辖法院是哪个?

律师回答
摘要:《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了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情况,指的是用人单位未按时支付或未支付劳动者应得的工资。然而,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代扣劳动者工资以支付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费、法院判决中的费用等。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不包括国家法律、劳动合同、厂规厂纪明确规定的减发工资情况,也不包括劳动者请事假等原因导致的减发工资。用人单位可要求劳动者赔偿经济损失,但每月扣除不得超过工资的20%。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第二款所称的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是指用人单位对履行了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和责任,保质保量完成生产工作任务的劳动者,不支付或未足额支付其工资的行为。根据有关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但是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工资: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的其他费用。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并不包括以下减发工资的情况:
(1)国家的法律、法规中有明确规定的;
(2)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的;
(3)用人单位依法制定并经职代会批准的厂规、厂纪中有明确规定的;
(4)企业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相联系,经济效益下浮时,工资必须下浮的(但支付给劳动者工资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5)因劳动者请事假等相应减发工资等。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的规定,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是指用人单位对履行劳动合同义务和责任、完成工作任务的劳动者未支付或未足额支付工资的行为。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工资,包括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费、法院判决中要求代扣的费用以及法律规定允许从工资中扣除的其他费用。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不包括国家法律、劳动合同、厂规、厂纪明确规定的减发工资情况,也不包括因劳动者请事假等原因减发工资的情况。若劳动者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用人单位可要求赔偿,但每月扣除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如扣除后剩余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应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009修正):第六章 待遇 第三十二条 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教师的待遇,由举办者自行确定并予以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009修正):第六章 待遇 第二十五条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章 社会保险监督 第八十二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权对违反社会保险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举报、投诉。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和财政部门、审计机关对属于本部门、本机构职责范围的举报、投诉,应当依法处理;对不属于本部门、本机构职责范围的,应当书面通知并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机构处理。有权处理的部门、机构应当及时处理,不得推诿。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追索劳动报酬纠纷能否约定管辖

一、追索劳动报酬纠纷能否约定管辖 追索劳动报酬不能约定管辖,追索劳动报酬的,要先申请劳动仲裁,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服的,才能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法院起诉。劳动仲裁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仲裁机构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查看全文

追索劳务报酬纠纷管辖法院是怎样的

应该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地域管辖“原告就被告”的原则,劳动争议的当事人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而不是劳动仲裁委员会,因此不能以劳动仲裁委员会所在地作为确定人民法院地域管辖的依据。...查看全文

追索劳务报酬纠纷管辖法院是怎样的

应该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地域管辖“原告就被告”的原则,劳动争议的当事人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而不是劳动仲裁委员会,因此不能以劳动仲裁委员会所在地作为确定人民法院地域管...查看全文

如何追索劳动报酬纠纷

1、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 2、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的在拿到仲裁书后15天之内到法院起诉。 4、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查看全文

如何追索劳动报酬纠纷

劳动报酬纠纷处理办法:举报→仲裁→起诉。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不支付加班费或未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可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申请仲裁,不满意仲裁结果后15天内可向法院起诉。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查看全文

劳动者追索劳动报酬案件如何确定地域管辖

法律分析:一、劳动者追索劳动报酬案件如何确定地域管辖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一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查看全文

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管辖法院

法律分析:1、拖欠农民工工资应该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对于劳动争议案件的地域管辖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之规定,“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查看全文

追索劳动报酬纠纷

法律分析:追索劳动报酬纠纷该类案件的案由确定与案件本身的定性密不可分,究竟应为劳务合同纠纷还是追索劳动报酬纠纷,应该区分该两个案由的根本是提供劳务者与接受劳务者之间是何种法律关系,即双方之间是劳务合同关系还是劳动合同关系,因前者所...查看全文

追索劳动报酬纠纷

律师分析:追索劳动报酬纠纷可以先协商处理,协商不成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劳动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用人单位...查看全文

追索劳动报酬纠纷?

律师分析: 追索劳动报酬纠纷可以先协商处理,协商不成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劳动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用人单位对劳动...查看全文

如何确定劳动纠纷的管辖法院

法律解析: 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劳动争议适用劳动仲裁前置,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

如何确定劳动纠纷的管辖法院

法律分析: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劳动争议适用劳动仲裁前置,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查看全文

如何确定劳动纠纷的管辖法院

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劳动争议适用劳动仲裁前置,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查看全文

如何确定劳动纠纷的管辖法院?

律师分析: 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劳动争议适用劳动仲裁前置,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

劳动报酬纠纷管辖

法律分析:追索劳动报酬纠纷管辖应该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八条 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劳动合同履行地不明确的...查看全文

追索劳动报酬纠纷如何处理

法律分析:一、追索劳动报酬纠纷如何处理1、追索劳动报酬纠纷可以先协商处理,协商不成可以申请劳动仲裁。2、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纠纷管辖法院如何确定

法律解析: 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劳动合同履行地不明确的,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八条 劳动...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纠纷管辖法院如何确定

法律分析: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但是通常来说,劳动争议案件必须要先进行劳动仲裁,之后方可提起劳动争议诉讼,所以不能直接向法院起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纠纷管辖法院如何确定

法律分析: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劳动合同履行地不明确的,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查看全文

追偿权纠纷如何确定管辖法院

一、追偿权纠纷的管辖如何确定 1、如果是因担保责任产生的追偿权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担保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合同约定履行地点的,以约定的履行地点为合同履行地。 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