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身出户后抚养费计算方法

律师回答
摘要:离婚时放弃财产不免除支付抚养费的义务,除非书面约定净身出户财产视为抚养费。口头约定不能免除支付抚养费,但可以一次性给付。若想以财产折抵抚养费,需明确协议。虽然不完全免除抚养义务,但情况变更可要求增加抚养费,如子女生活所需增加或经济收入增加。
【案情介绍】
2009年4月,张先生与妻子协议离婚,双方口头约定:女儿娟娟由妻子抚养。张先生放弃所有的共同财产,净身出户。而就在去年年底,张先生却接到法院传票,妻子要求其支付女儿的抚养费。张先生问:“我还要支付抚养费吗?”
【法律评析】
张先生所处的情况并不能免除其抚养义务,他要支付抚养费。
不过有一种情况下的净身出户可以豁免抚养义务,那就是书面约定净身出户时放弃的财产当作是抚养费。因为一般情况下抚养费是定期给付,但有条件也可一次性给付。
不过张先生若想以财产折抵抚养费,应在协议中以文字形式约定明确:将自己的财产作为抚养费一次性给付孩子。若只是口头约定,那即使放弃自己应得的那部分财产,也不能免除支付抚养费的义务。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情况下不是完全免除了抚养义务,如果情况发生变更,可以要求增加抚养费的,这些情况包括:子女在必要时提出的,除了因物价调整,原定数额难以维持子女生活所需;或子女升学、实际所需抚养费用超过原定数额以外;还可能因为子女身患疾病,抚养一方无力支付全部医疗费用;或有给付义务的一方经济收入显著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子女与其生活水平相差悬殊等。
延伸阅读
离婚后的子女抚养费计算方法
离婚后的子女抚养费计算方法是根据法律规定和相关标准来确定的。通常情况下,抚养费的计算会考虑以下因素:父母的收入情况、子女的实际需求、父母的抚养能力以及其他相关因素。根据这些因素,法庭或相关机构会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合理的抚养费数额。一般来说,抚养费应该能够覆盖子女的生活费用、教育费用、医疗费用等方面的支出。同时,抚养费的支付方式可以根据双方协商或法院判决来确定,可以是定期支付或一次性支付。需要注意的是,抚养费的计算方法可能因地区和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和指导。
结语:根据法律评析,张先生在离婚协议中放弃财产并净身出户,并不能免除他支付女儿抚养费的义务。要以财产折抵抚养费,必须在协议中明确书面约定。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放弃财产,也不能完全免除抚养义务,如果情况发生变更,仍可要求增加抚养费。离婚后的抚养费计算方法根据法律规定和相关标准,综合考虑父母收入、子女需求等因素确定。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和指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四条 赡养人、扶养人不履行赡养、扶养义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者赡养人、扶养人所在单位应当督促其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条 经老年人同意,赡养人之间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赡养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和老年人的意愿。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者赡养人所在单位监督协议的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一条 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的生活。
赡养人的赡养义务不因老年人的婚姻关系变化而消除。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净身出户抚养费怎么算

法律分析:净身出户抚养费的计算:夫妻离婚时分割共有财产一方所谓净身出户,和支付孩子抚养费没有关系。规定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需要支付孩子的抚养费,具体支付方式和支付额度由离婚双方当事人自行协议,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以到...查看全文

净身出户抚养费怎么算

净身出户抚养费应按照如下规则计算:一般情况下,夫妻离婚时分割共有财产一方所谓净身出户,和支付孩子抚养费没有关系。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查看全文

净身出户给抚养费吗

法律分析:《民法典》规定净身出户也需要给抚养费。抚养费应当包括生活费、医疗费以及教育费等,抚养费是可以变更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以按不抚养子女一方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查看全文

净身出户给抚养费吗

净身出户给抚养费。夫妻离婚时分割共有财产一方所谓净身出户,和支付孩子抚养费没有直接的关系。规定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需要支付孩子的抚养费,具体支付方式和支付额度由离婚双方当事人自行协议,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以到法院起诉解决。...查看全文

净身出户给抚养费吗

《民法典》规定,净身出户需要支付抚养费,包括生活、医疗和教育费用,抚养费可变更。固定收入的,抚养费可按月总收入的20%-30%给付。...查看全文

女方净身出户还要给抚养费

法律分析:女方净身出户,还是要承担子女抚养费的。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抚养费的给付期限,一般至子女十八周岁为止。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以其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查看全文

净身出户后抚养费可以取吗

净身出户要不要支付抚养费,一般是由男女双方协商确定的,如果一方不分割财产的,可以约定不给付抚养费,协商不成的,通过诉讼解决。一、离婚后一方不给抚养费多久后可以起诉离婚后一方不给抚养费随时都可以起诉。...查看全文

净身出户要不要出抚养费

需要。夫妻离婚时分割共有财产一方所谓净身出户,和支付孩子抚养费没有关系。规定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需要支付孩子的抚养费,具体支付方式和支付额度由离婚双方当事人自行协议,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以到法院起诉解决。...查看全文

净身出户,还付抚养费吗

净身出户给抚养费。夫妻离婚时分割共有财产一方所谓净身出户,和支付孩子抚养费没有直接的关系。规定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需要支付孩子的抚养费,具体支付方式和支付额度由离婚双方当事人自行协议,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以到法院起诉解决。...查看全文

净身出户要给抚养费吗?

离婚时,夫妻分割共有财产与支付孩子抚养费并无直接关系。根据规定,未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需支付抚养费,具体支付方式和金额需离婚双方自行协商,如协商不成可向法院起诉并由法院判决。...查看全文

净身出户还给抚养费吗

法律分析: 离婚净身出户与是否支付抚养费并没有直接联系。离婚后父母对未成年的子女仍有给付抚养费的义务,如果有能力支付抚养费就仍需支付,抚养费的具体支付数额可以在考虑净身出户的情况下由双方协商或者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决。 法律依...查看全文

净身出户还给抚养费吗

法律分析: 离婚净身出户与是否支付抚养费并没有直接联系。离婚后父母对未成年的子女仍有给付抚养费的义务,如果有能力支付抚养费就仍需支付,抚养费的具体支付数额可以在考虑净身出户的情况下由双方协商或者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决。 法律依...查看全文

女方净身出户不付抚养费协议

法律解析: 只要双方通过协商,合理分配抚养义务,保障未成年子女的受抚养权,私下签订的抚养协议也是有效的。 抚养协议不仅是对签订协议双方权利义务的约定,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未成年子女享受父母抚养的权利。因此,抚养协议如果侵犯了未成年子女...查看全文

女方净身出户还给不给抚养费?

离婚后,抚养费根据收入比例支付,无固定收入则参照同行业平均收入。多个子女则可适当提高,但不超过月收入的50%。法院会结合生活水平和孩子实际情况确保生活不低于当地水平。双方协商不成由法院判决,可签署协议执行。有特殊情况可适当调整。...查看全文

男方净身出户,抚养费是否可取?

本文讲述了离婚后父母双方仍需承担抚养费,因为这是父母双方必须履行的义务和责任。虽然夫妻一方可以主动放弃子女抚养权,但抚养费不会因此丧失,父母对子女应尽的抚养、教育义务是不应该也不能够放弃的。孩子如何行使主张抚养费的权利可以分为未成...查看全文

女方净身出户不付抚养费协议

法律解析: 只要双方通过协商,合理分配抚养义务,保障未成年子女的受抚养权,私下签订的抚养协议也是有效的。 抚养协议不仅是对签订协议双方权利义务的约定,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未成年子女享受父母抚养的权利。因此,抚养协议如果侵犯了未成年子女...查看全文

女方净身出户需要交抚养费吗?

女方净身出户需要出抚养费。虽然女方净身出户,但对孩子还是有抚养义务的。我国法律规定,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一...查看全文

净身出户后抚养费的缴纳问题

净身出户仍需交抚养费。净身出户与抚养费是夫妻关系与父母子女关系的不同概念,离婚不消除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根据法律规定,离婚后由一方直接抚养子女的,另一方应负担部分或全部抚养费,费用根据子女实际需要、父母负担能力和当地生活水平确定...查看全文

净身出户后抚养费的支付问题

净身出户不影响抚养义务,抚养费是法定责任。只有书面约定净身出户放弃财产作为抚养费,才能免除支付抚养费的义务。口头约定无效,需明确以文字形式约定。但即使有此约定,仍可能根据情况调整抚养费,如子女需求增加或支付方经济状况改变。...查看全文

净身出户后是否还要给抚养费

净身出户不影响支付抚养费,无论是否分割共同财产,未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都要支付抚养费,这是法定义务。...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路井江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认证律师婚姻家庭、婚姻家庭

已服务250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