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的投资方式

律师回答

私募基金的主要运作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是承诺保底,基金将保底资金交给出资人,相应的设定底线,如果跌破底线,自动终止操作,保底资金不退回。第二种,接收帐号(即客户只要把帐号给私募基金即可),如果跌破约定亏损比例(一般为10%-30%),客户可自动终止约定,对于约定赢利部分或约定盈利达到百分比(一般为10%)以上部分按照约定的比例进行分成,此种都是针对熟悉的客户,还有就是大型企业单位。
一、私募基金借款向企业发放借款的合同存在被确认无效的风险
(一)基金目的和主营业务为放贷:私募基金的成立目的以及主营业务若为向借款人发放借款。
(二)非基金自有资金:虽然从形式上看,私募基金用于发放借款的资金属于其的自有资金,但是若参照基金管理领域的“穿透原则”,究其实质,最终出资人实际上为其他投资人,因此该等资金有可能被认定为非私募基金自有资金。
(三)基金主要收入来源为借款利息:私募基金的主要收入来源若为发放借款所收取的利息。
(四)转贷牟利:若私募基金的基金管理人在收取借款利息后返还给投资人的利息利率低于借款利率,可能被认定为将向其他企业集资取得的资金进行转贷牟取利益。
《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私募投资基金(以下简称私募基金),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非公开方式向投资者募集资金设立的投资基金。
私募基金财产的投资包括买卖股票、股权、债券、期货、期权、基金份额及投资合同约定的其他投资标的。
非公开募集资金,以进行投资活动为目的设立的公司或者合伙企业,资产由基金管理人或者普通合伙人管理的,其登记备案、资金募集和投资运作适用本办法。
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从事私募基金业务适用本办法,其他法律法规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有关规定对上述机构从事私募基金业务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二、私募基金的退出机制
(1)公开发行上市:这是私募基金的最优结果。
(2)售出或并购:在投资之前确认的未来不确定性较大,可考虑在适当时机将其出售或进行并购。
(3)资本结构重组:指的是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通过使投资标的再借款或增资扩股并向公司股东分配特别分红来重新组织资本结构。通过投资标的再借款,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可以将受资公司的股权债务比例调整甚至超过最初进入时的水平,这样可以债务代换股权而把现金分给股东。资本结构重组能够让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变现一部分股权而由此实现一种退出,但因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同样会保留一部分股权,所以此类退出方法只不过是部分退出。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是目前最活跃的私募基金,它将非公开募集的资金投资于证券二级市场(包括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它是与向广大投资者公开发行的“公募基金”(如开放式基金)相对的一种方式。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经阳光化后又叫做阳光私募(投资于股票,如股胜资产管理公司,赤子之心、武当资产、星石等资产管理公司)。
可能很多人对私募基金的定义不是很了解,其实私募基金也是基金的一种投资方式。只不过私募基金是不对外公开的,所有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买。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收益分配方式有哪些

法律分析: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收益分配方式有扣除管理费、托管费和运营服务费等,之后返还投资人本金,支付各投资人预期基准收益,最后基金管理人与投资人按一定比例分配剩余收益。法律依据:《《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查看全文

私募基金投资门槛

法律分析:要想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投资门槛是100万元 投资人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 最近3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第四条 证券...查看全文

私募基金投资门槛?

律师分析: 要想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投资门槛是100万元 投资人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 最近3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四条 证券发行、交易活动的当事人...查看全文

投资私募基金收益?

律师分析: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收益分配模式的确定依据就是集中在:如何将GP和LP的利益有效捆绑在一起、如何对GP进行有效激励、如何实现投资人资金保值增值愿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第九十一条 非公开募集...查看全文

私募基金退出方式

1、IPO时退出 优势:高收益、管理规范;劣势:上市门槛高、周期长、政策风险不可控。 2、并购重组时退出 优势:高效灵活、周期可控;劣势:所以一般、交易撮合难度高。 3、股权回购时退出 优势:交易过程简单,收益保障;劣势:机会成本...查看全文

私募基金退出方式?

律师分析: 1、IPO时退出 优势:高收益、管理规范;劣势:上市门槛高、周期长、政策风险不可控。 2、并购重组时退出 优势:高效灵活、周期可控;劣势:所以一般、交易撮合难度高。 3、股权回购时退出 优势:交易过程简单,收益保障;劣...查看全文

私募基金投资的运作模式是什么?

证券投资私募基金的运作模式是: 1.承诺保底,基金将保底资金交给出资人,相应的设定底线,如果跌破底线,自动终止操作,保底资金不退回; 2.接收帐号,如果跌破约定亏损比例,客户可自动终止约定,对于约定赢利部分或约定盈利达到百分比以上...查看全文

私募投资基金的证明要求

私募基金备案证明文件包括营业执照/主体资格证明文件、基金招募说明书、基金风险揭示书、投资者承诺函、机构承诺函、募集规模证明/实缴出资证明、基金合同/合伙协议/公司章程、委托管理协议、托管协议、销售归集/托管账户信息、投资者明细和对...查看全文

私募基金是保本投资吗

法律解析: 私募基金不是保本投资,基金的投资标的一般是股票、股权、期权等,所以投资的风险是相当大的,投资人一定要注意。 【法律依据】: 《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第十五条 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向投资者承诺...查看全文

私募基金能否借款投资

法律解析: 私募基金是不可以通过借款进行投资的,私募基金对合法投资人作出了具体规定。 【法律依据】: 《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第十二条 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查看全文

私募基金起投金额及投资风险

法律分析:私募基金起投金额不低于100万元。私募基金投资风险有因为对基金的信息了解不全面,可能导致在投资过程中造成损失;有因为基金经理缺乏精准的投资经验,可能造成投资者的损失。法律依据:《私募投资基...查看全文

私募基金起投金额及投资风险?

律师分析: 私募基金起投金额: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 私募基金投资风险有: 信息不透明的风险。由于私募基金没有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因此信息不透明是最大的私募基金风险,凡是涉及投资运作及管理的过程,例如投资方案、...查看全文

私募基金起投金额及投资风险

法律解析: 私募基金起投金额: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 私募基金投资风险有: 信息不透明的风险。由于私募基金没有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因此信息不透明是最大的私募基金风险,凡是涉及投资运作及管理的过程,例如投资方案、...查看全文

基金的募集方式?

律师分析: 基金募集方式分为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公募基金是指可以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发售的二类基金;私募基金则是只能采取非公开方式,面向特定投资者募集发售的基金。公募基金主要具有如下特征:可以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发售基金份额和宣传推广,基...查看全文

私募基金如何募集资金?

律师分析: 一、准备注册私募基金公司的资料,成立筹备委员会 1、开始准备注册xx股权私募基金(以下简称为:基金)。 首先,准备发起基金的人(自然人或者法人)选择独立或者联合朋友共同成为基金的发起人(人数不限,法人、自然人均可,...查看全文

私募基金投资者人数要求?

律师分析: 私募基金应当向合格投资者募集,单只私募基金的投资者人数累计不得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等法律规定的特定数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查看全文

私募股权基金合格投资者?

律师分析: 1、私募基金的投资者金额不能低于100万元。 2、投资者的个人净资产不能低于1000万元以及个人的金融资产不能低于300万元,个人的最近三年平均年收入不能低于50万元。 【法律依据】: 《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查看全文

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标准

法律分析: 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一)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二)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查看全文

什么叫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律师分析: 广义的私募基金除指证券投资基金外,还包括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金融市场中常说的“私募基金”或“地下基金”,往往是指相对于受中国政府主管部门监管的,向不特定投资人公开发行受益凭证的证券投资基金而言,是一种非公开宣传的,私下...查看全文

什么叫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律师分析:广义的私募基金除指证券投资基金外,还包括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金融市场中常说的“私募基金”或“地下基金”,往往是指相对于受中国政府主管部门监管的,向不特定投资人公开发行受益凭证的证券投资基金而言,是一种非公开宣传的...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许迪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认证律师公司事务、公司事务

已服务165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