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成年后是否仍需监护人?

律师回答
摘要:监护人是对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监督和保护责任,包括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亲友和自愿承担责任的人。成年人通常不需要监护人,除非是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了监护人的身份和条件。
监护人是指对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的人身、财产和其它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督和保护责任的人。一般来说,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及其他有严重精神障碍的人,都应设置监护人。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的监护人有以下三种情况: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包括、成年子女、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和朋友。这些人虽然与近亲属不同,没有必须担任监护人的法律上的义务,但是,有些是自愿承担监护责任的,经所在单位或者居委会、村委会同意,可以担任监护人。
正常的年满18周岁的人,就是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了,此时是没有监护人的,除非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这种情况下才有必要设立一个法定监护人。
所以,正常的成年人没有监护人。
延伸阅读
成年后的法律监护责任:权利与限制
成年后的法律监护责任是一个涉及权利与限制的重要问题。一方面,成年人享有自主权和独立决策的权利,他们可以自行处理个人事务,包括财产、婚姻等。监护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可能被视为不必要的干涉。然而,另一方面,法律监护责任也是为了保护成年人的利益和福祉而设立的。在某些情况下,成年人可能由于身体或精神状况不佳,或者缺乏经验而需要监护人的支持和指导。因此,法律监护责任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保护措施,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和平衡。法律制度应确保监护责任的合理性和透明度,以保障成年人的自主权和福祉。
结语:监护人是对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督和保护责任的人。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监护人可分为近亲属、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和朋友以及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对于正常的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来说,他们通常不需要监护人。然而,法律监护责任在某些情况下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保护措施。法律制度应确保监护责任的合理性和透明度,以平衡成年人的自主权和福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六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第二十七条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18岁成年后是否还有监护人?

成年后一般没有监护人,除非精神病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者。未成年人的监护人通常是父母,如无法担任则由祖父母、兄姐或相关部门担任。精神病人的监护人顺序为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或相关部门。若无相关亲属,相关单位可指定监护人。监护人...查看全文

18岁后的父母是否仍为监护人?

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时,家长仍然是其监护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监护人的顺序为配偶、父母、子女、其他近亲属,最后是经相关机构同意的个人或组织。...查看全文

成年人是否仍需监护人

成年人一般不需要监护人,只有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才需要监护人。父母的监护权取决于子女的行为能力,具体情况而定。根据民法规定,18岁以上且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父母不再具有监护权。...查看全文

成年人是否仍需监护人?

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监护人,但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要监护人。监护人可由指定、法定或选定监护人担任。未成年人的父母通常是其监护人,若父母无监护能力,其他亲属或朋友可担任监护人。精神病患者的监护...查看全文

18岁小孩成年后是否还有监护人?

成年人满18岁后不再需要父母监护,需为自己行为负责。未成年人通常有监护人,父母负责教育照顾。但满18岁且严重疾病无自理能力者(如精神病患者)仍需他人监护。...查看全文

成年人是否仍需要监护人?

成年人无监护人,除非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监护人负责养育、教育被监护人,管理财产并维护权益。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可以是父母、祖父母、兄姐或亲友,需经相关部门同意。若无法确定监护人,则由单位或居民委员会担任。...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是否仍需监护人?

成年人一般无需监护人,18岁后即成年;16岁以上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但若18岁后被认定为限制行为能力或无行为能力,仍需监护人。...查看全文

成年人成年后,他们是否仍需要监护人?

孩子成年后,监护人通常不存在。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是父母,因此当子女成年后,监护人不再需要。然而,如果孩子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他们成年后,有监护能力的配偶、父母、子女或其他近亲属将担任监护人的责任。...查看全文

大学生成年后是否仍需监护人?

成年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再需要监护人,父母也不再有抚养义务。监护人是负责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益的人。一般情况下,只有未成年人需要监护人,而成年人只有精神病人且无法辨认自己行为时才需要设置监护人...查看全文

18岁后子女监护人是否仍需承担抚养义务?

成年子女18岁后,父母不再承担抚养义务,只有道德上的责任。然而,如果成年子女丧失劳动能力、在校就读或无独立生活能力,父母仍需要支付必要的抚育费用。对于未尽抚养义务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可以要求其履行抚养义务。监护人不履行职责或侵...查看全文

18岁成年后还有监护人吗

法律分析:18周岁后即成年,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是没有监护人的。如年满18周岁后,被依法认定为限制行为能力或者无行为能力,仍然需要有监护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八条 成年人为...查看全文

成年人是否仍需监护人照顾?

主旨概述:成年后一般不需要监护人,除非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监护人的顺序和范围由法律规定,但可以根据协议改变,人民法院有权择优确定监护人。监护人有辞任或拒任权,例如年龄、疾病、繁忙等原因。监护期限应明确界定...查看全文

是否成年人仍需依赖监护人?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正常成年人没有监护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则是其法定代理人。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如果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有监护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就可以担任监护人。...查看全文

监护人是否在成年人年满18岁后依然存在?

成年后,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不再需要监护人。监护关系一般在被监护人满18周岁时终止,或者被监护人在16周岁以上但未满18周岁时,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时也不需要监护人。《民法典》规定了监护关系终止的情形,如被监护人取得...查看全文

父母在18岁子女是否仍为监护人

成年后,父母不再是监护人,只对未成年子女负责。根据民法典,父母有抚养、教育和保护义务。成年子女则有赡养、扶助和保护义务。未成年人需监护人维护权益,而年满18岁的成年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独立行使权益,无需监护人。父母不再是监护...查看全文

成年人是否仍需要家庭监护人?

成年人如果具备完全行为能力,则无需监护人。然而,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而言,监护人的选择顺序如下:首先是配偶,其次是父母或子女,然后是其他近亲属,最后是愿意担任监护人并经过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查看全文

成年人是否仍然需要他人监护?

正常成年人无需监护人,因其已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监护人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负有监督和保护责任的人。然而,正常成年人有权与他人签订监护人协议,要求在自己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协议中的另一方...查看全文

18岁以上是否需要监护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成年人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岁以上未成年人以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八岁以上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查看全文

18岁以上孩子是否仍由监护人负责?

监护人的职责及终止情形 本文主要介绍了监护人的职责和终止情形。成年人一般不需要监护人,除非是无法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精神病人的监护人按照法定顺序确定,包括配偶、父母、成年子女等。监护人的职责包括人身监护和财产监护两个方面。监护...查看全文

二十岁的人是否仍需监护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需要监护人,监护人可以是配偶、父母、子女或其他近亲属,但需要经过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的同意。监护人的人数在法律上并没有限制,监护权可以共有。...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