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是否涉犯诈骗罪

律师回答
摘要: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劳动者在应聘时提供虚假的简历以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属于劳动合同欺诈,因此签订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没有签劳动合同不能随时离职,劳动者要离职的话需要提前一个月通知用人单位。在订立劳动合同时,需要注意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必备条款、试用期、劳动者支付违约金的情形以及陷阱合同要警惕。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劳动者在应聘时提供虚假的简历以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属于劳动合同欺诈,因此签订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这种行为不属于诈骗罪。
一、没有签劳动合同能不能随时离职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劳动者在入职的时候,用人单位是必须要在用工关系建立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要是用人单位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签订劳动合同的是属于违法行为,虽然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劳动者也是不能随时离职的,劳动者要离职的话是需要提前一个月通知用人单位的。
二、订立劳动合同要注意些什么
无论是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需要注意:
1、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
2、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不可少;
3、试用期的长短有规定;
4、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的情形仅适用于服务期和竞业限制;
5、劳动者应当了解用人单位的劳动纪律;
6、陷阱合同要警惕。
延伸阅读
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的主要区别?
第一,主体不同。就业协议的签订主体是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而劳动合同是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签订。第二,法律依据不同。就业协议依据的是《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以及其他相关政策,而劳动合同主要依据的是《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
第三,签订时间不同,就业协议一般在毕业生毕业前签订,劳动合同是在毕业生毕业之后签订。第四,效力不同。就业协议从签订之日起生效,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之时失效。劳动合同的效力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以合同方式确定劳动期限的,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双方不得随意变更、中止。
结语:劳动合同欺诈是一种违法行为,劳动者在应聘时提供虚假的简历以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属于劳动合同欺诈,因此签订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没有签劳动合同不能随时离职,劳动者要离职需提前一个月通知用人单位。在订立劳动合同时,需要注意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必备条款、试用期、违约金、劳动纪律以及陷阱合同等问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如何判断中间人是否涉嫌诈骗罪?

明知一方在诈骗的情况下提供居间服务的中间人可被视为诈骗罪的共犯。根据《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根据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查看全文

如何判断行为是否涉及合同诈骗罪?

合同诈骗罪是指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欺骗手段,骗取财物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的情形包括虚构单位签订合同、以虚假担保方式签订合同、诱骗继续签订合同、收款后逃匿以及其他骗取财物的方式。...查看全文

如何判断中间人是否涉嫌诈骗

中间人的诈骗行为需满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公私财物。根据法律规定,诈骗金额不满三千元将受到治安处罚,而三千元以上则会面临刑事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了对诈骗行为的处罚,而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如何判断是否构成犯罪?

个人合同诈骗应报案,公安局应立案侦查。诈骗罪是指骗取财物的非法行为,构成要素包括:以不法所有为目的的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基于此处分财产、行为人获得财物、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查看全文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犯有诈骗罪?

诈骗罪定罪:犯罪分三级,从轻到重分别处罚金、拘役、有期徒刑,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则处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罚金,特别巨大或特别严重情节则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罚金或没收财产。...查看全文

如何判断中间人是否犯有诈骗罪

我国刑法规定,中间人在明知一方提供居中服务参与诈骗案件时,可被视为共犯承担刑事责任。对于两个以上人的共同过失犯罪,不会以共同犯罪论处,而是按照个人犯罪行为分别处罚。一般情况下,除主犯外的从犯可减轻或免除处罚。...查看全文

如何判断是否构成诈骗罪

法律分析: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是: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犯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查看全文

如何判断是否构成诈骗罪?

法律分析:构成诈骗罪的要件如下:主体为一般主体,不需要特殊身份;主观上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客体上侵犯了人民群众财产权利和社会秩序;客观方面实施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查看全文

共同诈骗犯罪如何判断

1、诈骗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所以诈骗罪的共犯必须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2、诈骗罪中犯罪嫌疑人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查看全文

犯诈骗罪如何判断缓刑?

诈骗8万退赃不能判缓刑,因为诈骗8万属于数额巨大情形,刑法规定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样,诈骗90万也不能判缓刑,因为数额特别巨大,刑法规定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的量刑...查看全文

要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犯有诈骗罪?

诈骗罪是指使用欺诈手段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犯罪行为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主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犯罪行为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在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查看全文

诈骗罪如何判断?

本文讲述了诈骗罪的相关知识。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构成要件包括客体、客观要件、主体和主观要件。客体要件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客观要件是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查看全文

如何判断是否达成了诈骗罪?

诈骗数额在2000至5000元之间可构成诈骗罪,但未达到2000元时,违反治安法规定可处拘留和罚款。若累计诈骗超过2000元,可追究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如何判断信用卡诈骗犯罪

构成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诈骗犯罪的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备骗取他人财物的目的。只有主观上具备诈骗的故意,客观上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行为,才能构成本罪。实践中有的信用卡持有人将自已的信用卡借给他人使用,如借给自己的亲属、朋友等。在表现形式上...查看全文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犯有合同诈骗罪?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包括虚构单位签订合同、伪造票据作担保、先履行小额合同诱骗继续合同、收款后逃匿等。...查看全文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犯有票据诈骗罪?

票据诈骗罪认定的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明知以骗取财物为目的,特别是对于使用伪造、变造、或作废的票据的情况,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是“明知”的。如果行为人在使用这些票据时主观上确实不知道其真相,则不构成票据诈骗罪。《刑法》第194条第1款对...查看全文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犯有贷款诈骗罪?

本文主旨:银行诈骗罪的主要特征是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侵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主体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目的是非法占有。...查看全文

如何判断是不是诈骗罪?

诈骗罪是一种行为犯,旨在非法占有公私财物。其构成特征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对象是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不构成诈骗罪的情形包括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和金融机构的贷款。诈骗...查看全文

团伙犯罪中如何判断为诈骗犯罪?

网络诈骗团伙的认定和定罪标准:1.共谋诈骗中,犯意者为主犯,附和者为从犯;2.策划指挥者为主犯,被动接受者为从犯;3.多人实施诈骗,首次参与或仅参与部分的为从犯。在我国,个人、团伙诈骗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处三年以上...查看全文

如何判断主播是否诈骗?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和两高《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分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诈骗罪的...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