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在产假中的处理问题

律师回答
摘要:产假中劳动合同到期应自动延续至产假结束,用人单位不能以怀孕为由解雇女职工。其他情形下,合同到期也是自动延续的,如职业病危害作业、患职业病或工伤、疾病医疗期、连续工作满十五年等。怀孕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用人单位不能解除劳动合同,除非劳动者严重违纪、失职、与其他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或被追究刑事责任。法律充分保护劳动者在续签劳动合同上的权益。
一、如果产假中劳动合同到期应该怎么处理
产假中劳动合同到期的话应该自动延续产假结束,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因此,当女职工进入孕期后,即使劳动合同期满也应当续延至哺乳期结束之后才能终止,用人单位必须做的是“续延”而非“续签”,不得以怀孕为由解雇女职工。还有一些其他的情形,合同到期后也是自动延续的,具体是:
(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3)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5)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辞退怀孕女职工的条件是什么?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劳动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但是,依据《劳动法》第二十五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相关规定,劳动者有如下情形之一,用人单位有权依法解除与怀孕女职工的劳动关系:
1、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2、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3、或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如果并非上述情形,用人单位辞退哺乳期女职工,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额外经济补偿金等。
因此,用人单位是不能随意解雇哺乳期女职工的。
休产假的时候合同到期这是在所难免的,不过,国家也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法律制度充分的保障了女职工合法的生育权。等到产假结束正式上岗之后,也并不意味着就只能接受公司不续签劳动合同的通知。在续签劳动合同到这件事情上,法律是充分的保护了劳动者的利益的。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产假中劳动合同应自动延续至相应情形消失后终止。除怀孕期、产期、哺乳期外,其他情形如职业病、医疗期等也适用自动延续规定。用人单位不能以怀孕为由解雇女职工。只有在劳动者严重违纪、失职、营私舞弊、拒不改正等情形下,用人单位才能依法解除与怀孕女职工的劳动关系。国家法律充分保障了女职工的生育权利和劳动者的合同续签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特别规定第三节非全日制用工第七十二条【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报酬】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
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特别规定第二节劳务派遣第六十四条【被派遣劳动者参加或者组织工会】被派遣劳动者有权在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依法参加或者组织工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十三章附则第一百零七条本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产假期间的劳动合同问题处理指南

产假期间劳动合同到期,合同自然延伸;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到期公司不续签需经济补偿,标准为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若员工不同意续签,单位无需支付补偿金。...查看全文

产假期间的劳动合同问题

劳动者产假期间,劳动合同到期应顺延至哺乳期结束。用人单位违法终止合同,劳动者可要求双倍经济补偿金,标准为工作1年支付2个月工资。如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劳动者可申请劳动仲裁。...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在企业合并后的处理问题

公司合并后,劳动合同可通过两种方式处理:一是维持原合同继续履行,到期后由新单位续订合同或支付经济补偿金;二是变更原合同,增加附则说明由新单位继续履行合同。...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部分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及非公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仍然偏低。部分已签的劳动合同内容不规范、履行不到位。检查中各地普遍反映,建筑、制造、采矿和服务等行业中部分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因经营规模小、基础管理工作薄弱、社会配套服务缺失...查看全文

产假期间签订劳务合同问题的处理方法

劳动合同期满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5条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合同应续延至相应情形消失时终止。因此,劳动合同应从哺乳期结束时开始续签。在产假期间,女职工享受生育津贴作为产假工资,但津贴可能低于工资数额。若用人单位未缴...查看全文

劳动者在产假期间的工资问题

本文讲述了教师在产假期间如果有工资,则可以获得生育保险。根据所在学校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生育保险基金将支付相应的金额。如果工资低于女职工产假前的工资标准,学校将补足差额。如果工资高于产假前的工资标准,学校将不得截留。没有参加生育...查看全文

如何处理解除劳动合同的问题?

解除劳动合同的处理方式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也就是协商解除。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查看全文

如何处理劳动合同换签的问题?

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转签劳动合同需要与劳动者协商一致,通常需要将原劳动合同解除重新签订新劳动合同;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若保留原劳动合同的工龄,仅仅是变更劳动合同,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公司不给我劳动合同怎么去处理 公司不给...查看全文

试用期中的劳动合同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需要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即使是试用期,也需要签订劳动合同。未在建立劳动关系后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也需要尽快补办。...查看全文

好处与签定劳动合同的潜在问题

该内容主要讲述了劳务合同的作用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签劳务合同时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主要思想是提醒人们在签劳务合同时需要注意用工单位的合法性、明确工作内容、条件、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等、填写合同条款、拒绝非法要求以及...查看全文

劳务合同签订中的产假问题应对策略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5条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劳动合同续签应从哺乳期结束时开始。生育津贴和产假工资的计算方法根据女职工的社保缴费基数和产假天数,生育津贴低于工资标准时,用人单位...查看全文

劳动者在劳动仲裁中如何解决劳动合同问题?

劳动仲裁可以在没有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凭借能够证明劳动关系的材料,解决劳动纠纷。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限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查看全文

如何处理劳动合同违约问题?

1、用人单位只能在两种情形下约定违约金,即:用人单位提供专项培训,与劳动者签订服务期;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竞业禁止协议,劳动者违反协议规定的;除这两种情形以外,不得约定违约金;2、社保关系在劳动合同解除后十五日内,用人单位需要配合...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签订问题处理方法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需支付两倍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若劳动者也未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支付经济补偿。对于未及时订立书面劳动...查看全文

签订劳动合同印章问题处理

劳动合同需由用人单位法人代表签字并加盖企业公章。无签字单位盖章的合同证明未签订劳动合同,可申请仲裁获双倍工资。工作超一年且无合同,视为无固定期限合同。...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签署问题处理方法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签署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劳动者意愿,积极协商,确保合同符合法律法规和双方权益。如遇拒签,可协商、发送书面通知要求签署,甚至终止劳动关系,但需告知权益和义务。...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签订问题处理指南

未签订劳动合同需承担赔偿责任,未签劳动合同需支付双倍工资,一年未签劳动合同视为无固定期限合同。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口头约定属违法行为。...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续签问题的认定及处理

劳动合同到期未续约的认定: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公司可以拒绝续签合同,但需支付经济补偿。若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需支付两倍工资。若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则视为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劳动者可要求二...查看全文

如何处理钟点工的劳动合同问题

劳动合同期限在一个月以下的,经双方协商同意,可以订立口头劳动合同。但劳动者提出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劳动合同一般以书面形式订立。根据《劳动合同法》68条至71条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中的劳动合同问题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存在事实劳动关系,若劳动者在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死亡,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可以申请工伤认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受到事故伤害、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