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断交几个月有影响
一、养老和失业没影响,但生育和医疗是有的。二、生育原则上必须连续参保才能享受待遇,中途断了,就需要重新缴了。三、医疗停了1-3个月,必须补齐之前的才能享受,停了3个月以上的,除了补交之前的之外,而且还要等3个月之后才能享受医保待遇。社保指的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这五险中除了养老保险可以断交之外,其他一旦停交则不能补缴,需要重新开始再次缴纳。但是养老保险只要累计缴纳15年,在退休后即可按月领取养老金。养老保险最低交纳年限为180个月即15年时间,可以多交,到时就可以多领取。同时,养老保险可以累计计算交纳年限,即断断续续交纳是允许的。医疗保险至少需要交纳25/30年,达到退休年龄就可以申请享受养老金待遇和医疗报销(只要续费平时也是可以的)。
社保断交几个月了咋办?
社保断了,补缴社保的流程为;1、由单位出具书面申请,陈述补交的事实及理由,向所属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2、准备好相关的原始资料,如职工本人档案或合同书,录用审批表,或者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材料等;3、携带公章,到当地社保局填写补交申请表。法律依据:社保断了,补缴社保的流程为;1、由单位出具书面申请,陈述补交的事实及理由,向所属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2、准备好相关的原始资料,如职工本人档案或合同书,录用审批表,或者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材料等;3、携带公章,到当地社保局填写补交申请表。法律依据:《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三条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用人单位逾期仍未缴纳或者补足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查询其存款账户;并可以申请县级以上有关行政部门作出划拨社会保险费的决定,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划拨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账户余额少于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要求该用人单位提供担保,签订延期缴费协议。用人单位未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且未提供担保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扣押、查封、拍卖其价值相当于应当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财产,以拍卖所得抵缴社会保险费。
怎么查社保有没有断交,怎么查社保断交几个月
1、可以携带本人真实有效的身份证件去所在地社保局查询。
2、可以自主在网上查询,登录当地社会保障局官网,点击“个人社保信息查询”窗口,输入本人身份证和密码(密码是你的社保证编号或者身份证出生年月),即可查询本人参保信息。
3、拔打全国社保统一查询咨询电话:12333。
【法律依据】
《社会保险法》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
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
社保可以断交吗
1.社保可以断交但最好不要,断交会很麻烦。社保一旦断交,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因为养老保险是要交满15年后,退休了才能享受终身。也就是说,这15年是累计计算的,中间要是断了,续上就好,只是退休后,基础养老保险金的计发比例就会少几个百分点,使退休后享受养老待遇下降。2.根据规定,女性要交够20年、男性要交够25年,退休后才能终身享受医疗保险待遇,而医疗保险的一般只能中断3个月,如果超过了这个期限,连续缴交年限要重新计算。另外,医疗保险只能中断3次,如果超过3次以上的,也要重新累计续交年限。并且在中断期间是无法享受医疗报销等一切医保待遇的。3.至于其它的险种,比如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影响不大,工伤保险是即交即用,失业保险的话,领取过程比较麻烦,如果你只是跳槽或者找工作比较快的,这个也必要去领。生育保险的话,如果近期你有怀孕打算,那最好是不要辞职,因为连续足额缴费一年以上,才能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社保可以断交多久
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断交是没有什么影响的,当然在你退休前必须缴满15年,也就是180个月才可以领取养老金,当然也是多缴多得,所以我们还是尽量不要断交。医疗保险:医疗保险则就不同,除非你在退休年缴纳满足20/25年,就可以终身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当你还未退休时候,你断交就意味着你不在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如果断交在60天以内,缴纳次月就可以继续享受待遇,如果在60天以上,180天以内,缴费当天开始算,缴费到达三个月后即可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如果在180天以上同理需要6个月。生育保险:生育保险想要享受待遇必须连续缴纳一年以上,而且在你享受待遇时候夜不能断,假如断了,需要再缴纳一年以上才可享受生育保险带来的待遇。失业保险:事业保险是在你失业后,并且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并非本人意愿事业的,最主要的是连续缴纳保险达到一年的即可领取。工伤保险:工伤保险在你没有工作时期,就是不参保状态是不会享受相应待遇。但是如果是因为企业或者单位没有给你缴纳,则可以要求企业或者单位赔偿相应工伤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条、第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三十六条、第四十六条、第五十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