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与分类

律师回答

☆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通过其意思表示来使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要素,是贯彻意思自治的锐利武器,民事主体通过法律行为追求特定法律上的效果,法律赋予当事人的意思以法律上的效力,从而实现私法自治。
      民事法律行为包括有效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待定民事法律行为。
      本书乃民法专题讲座,在本书的语境下,法律行为视作民事法律行为。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相对于事实行为,法律行为具有如下特征:

☆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一)单方法律行为、双方法律行为、多方法律行为和决议行为

对上述内容,说明如下:
1.双方法律行为与多方法律行为的区别。双方法律行为中,当事人双方通常会有相互交换利益的性质,也就是说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相对的一致;而多方法律行为中,当事人通常是为了相同的利益而共同促成的,其意思表示是相同的,即同向的一致。 故两者的区别不在于当事人的人数,而在于意思表示的相对或相同。
2.多方法律行为与决议行为的区别。决议行为一般发生在法人或非法人组织间,决议行为采取“多数决原则”,决议一旦获得通过,对反对者也是有拘束力的;而多方法律行为是要求当事人均达成一致,方能成立生效。
3.捐助设立财团法人和赠与是不同的概念,前者只要捐助人的单方意思表示即可成立,后者则需要合同相对人的同意。所以,捐助设立财团法人是单方法律行为,赠与合同则是双方法律行为。
(二)财产行为与身份行为

(三)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
1.划分标准和概念

2.区分的意义
      (1)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区分的最大意义在于,这是一种重要的法律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为清晰地对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如我国《担保法》 第 64 条第 2 款规定:“质押合同自质物移交于质权人占有时生效。” 而我国《物权法》 则改变了这种看法,区分了以设立质权为内容的合同和设立质权两个不同的法律问题,明确了质物交付只是质权有效设立的条件而不是质押合同的生效要件,体现了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区分的思想,即质权的设立属于处分行为,而质押合同本身则是负担行为。在涉及物权变动的场合,要时刻用这种区分的思想分析问题,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法律问题的本质。
      (2)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区分的重要意义还表现在对无权处分问题的认识。负担行为的行使不要求行为人具有处分权,欠缺处分权并非是影响负担行为效力的因素。但处分行为的行使则要求行为人必须具有处分权能,否则就会导致处分行为的效力存在瑕疵。关于无权处分订立的合同,我国以往的立法认为此类合同是效力待定的,这种观点集中体现在《合同法》第51条。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在《买卖合同解释》第3条改变了对该问题的看法,认为买卖合同不因欠缺处分权而无效。虽然,该司法解释只是针对买卖合同的,但是其背后的理论可以得到广泛使用。在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区分的基础上,处分行为和负担行为的效力各自独立判断。
      举例:甲将其汽车寄存在乙处让乙保管,后乙为了担保其自身的债务,以该汽车向债权人丙设立抵押。此时,乙很显然是对甲的汽车不享有处分权,但是这并不影响乙丙之间的抵押合同的效力,欠缺处分权只是导致抵押权设立的效力待定。
3.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的联系
      一般情形下,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是同时存在的,负担行为作为处分行为的法律原因,如通过买卖合同发生的标的物所有权的变动。但是有些情形下,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也会单独存在,如租赁合同为负担行为,其法律效力是使当事人负担租赁合同中的债务,由于不涉及租赁物所有权的变动,故当事人之间不存在处分行为;又如当事人单方抛弃动产所有权的则只有处分行为,没有负担行为。
(四)有因行为与无因行为

(五)有偿行为与无偿行为

(六)诺成性行为与实践性行为

(七)要式行为与不要式行为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事违法行为的概念与种类

民事违法行为是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和侵犯民事权利的行为,包括违反合同、侵犯财产和人身权利。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与国家及个人关系有关。民事违法行为侧重于个人之间的关系,而行政违法行为具有公权性质。民法典调整平等主体之间...查看全文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种类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有:(一)重大误解。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二)显失公平。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查看全文

有关违约行为的概念与和分类

违约行为,是指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的行为。这一定义表明:(1)违约行为的主体是合同当事人。合同具有相对性,违反合同的行为只能是合同当事人的行为。如果由于第三人的行为导致当事人一方违反合...查看全文

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法律解析: 一、单方面或多方面法律行为; 二、有偿法律行为与无偿法律行为; 三、诺成性法律行为与实践性法律行为; 四、要式法律行为与不要式法律行为; 五、主法律行为与从法律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查看全文

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律师分析: 一、单方面或多方面法律行为; 二、有偿法律行为与无偿法律行为; 三、诺成性法律行为与实践性法律行为; 四、要式法律行为与不要式法律行为; 五、主法律行为与从法律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查看全文

担保的概念与分类

法律解析: 一.担保是指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双方约定,为促使债务人履行债务实现债权人的权利的法律制度。二.担保有下列种类:1.一般担保和连带担保;2.人的担保与物的担保;3.法定担保与约定担保;4.本担保与反担保。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担保的概念与分类?

律师分析: 一.担保是指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双方约定,为促使债务人履行债务实现债权人的权利的法律制度。二.担保有下列种类:1.一般担保和连带担保;2.人的担保与物的担保;3.法定担保与约定担保;4.本担保与反担保。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担保的概念与分类

一.担保是指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双方约定,为促使债务人履行债务实现债权人的权利的法律制度。二.担保有下列种类:1.一般担保和连带担保;2.人的担保与物的担保;3.法定担保与约定担保;4.本担保与反担保。...查看全文

法律行为与准法律行为概念及关系

法律行为与准法律行为的联系是:都是当事人的表示行为,都需要当事人的主动意思表示才具有法律后果。区别在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效果由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内容发生,而准法律行为的效果由法律直接规定而发生。...查看全文

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能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查看全文

概念、特点与分类

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双方行为、无权代理行为、无权处分行为以及债权同意欠缺的债务转移行为。这些行为在作出后是否生效尚不能确定,需要有关民事法律行为进行确认。...查看全文

民事法律救济的概念与范围

民事制裁是国家对违反民事法规的违法当事人实施的强制性措施,包括恢复财产原状、返还原物、排除妨碍、损害赔偿等多种形式。执行机关为司法机关,对象可以是公民或法人。民事制裁不得侵害人身权利,不能以对人身的惩罚代替经济制裁。...查看全文

民事行为能力分类概述

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三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需同时具备年龄和认识能力,其行为有效且不因能力瑕疵而无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8周岁以上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未成年人,其行为有...查看全文

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分类概述

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类: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包括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包括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根据《民法...查看全文

非法行医行为的法律分类概述

医疗行为的非法行医行为包括未取得执业许可证从事医疗服务、超范围行医或出租承包经营、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卫生技术服务、未取得相应资质从事特定专业医疗活动、在非执业注册地点从事医疗卫生技术服务等。这些行为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可能导致刑...查看全文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民事法律关系,指根据民事法律规范确立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人在社会生活中必然会结成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这些社     &...查看全文

法律行为权与法律义务的概念及形式

权力具有合法性,其内容由法律规定,行使需遵守程序。权力目的是实现社会公益,具有公益性。权力有侵犯和处分公共产品的能力。由于公益性目的,权力不可放弃。...查看全文

民事行为和准民事行为概念是什么?

律师分析: 一、民事行为 民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发生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民事行为又称为法律行为。这种行为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 二、准民事行为 准民事行为是表意行为之一种...查看全文

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有哪些

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如下:      1、根据民事法律行为的建立,一方或双方或多方的意思可分为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和多方行为;  &n...查看全文

监外执行的概念与种类

刑事诉讼中监外执行的条件和申请流程。罪犯身患严重疾病、怀孕或哺乳婴儿、生活不能自理是适用监外执行的情况。对于具备条件的罪犯,需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医院出具证明文件,并经监狱或看守所提出书面意见,报相关机关批准。保外就医可能对社会产生...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尹俊超

北京市-北京市-海淀区

专职律师婚姻家庭、婚姻家庭

已服务102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