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1.人民主权原则,也称主权在民原则,意思是指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
2.基本人权原则,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3.权力制约与监督原则,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4.法治原则,按照法律来治理国家,建立秩序,任何组织或个人均不得有法外特权。
相邻关系制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内容?
相邻关系制度的基本原则内容:
1、相邻一方因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必须临时或长期通过另一方使用的土地上的,另一方应当予以准许;
2、相邻一方因修建施工、架设电线、埋设管道等需要临时占用他方使用的土地的,他方应当允许;
3、发生矛盾在经过调解无效时可向法院提出诉讼。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有什么?
公民的基本义务主要有:
1、遵守宪法和法律;
2、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
5、依法服兵役、纳税;
6、有劳动和接受教育的义务;
7、以及赡养父母、教育子女和实行计划生育等义务。
公民义务的特征有:
1、法定性。法律义务产生与存在的前提是法律的规定,即法律义务的设定权在于国家权力。
2、强制性。法律义务是法律上必须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当事人不能放弃和改变,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约束性。不仅表现为义务人对自己行为的抑制,而且是义务人实现其权利与自由的手段。
简述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1、国家经济主权原则:国家经济主权原则是国家主权原则在国际经济法领域内的具体体现,它构成了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基础。国家经济主权表现在国家对其全部财富和资源的拥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以及对经济活动的支配权等。
在内容上,该原则包括国家对其境内一切自然资源享有永久主权,国家对外国投资者及其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权,以及国家有权决定对境内的外国资产实施国有化或征收的措施等。
2、平等互利原则:平等互利原则指所有国家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国家应以平等的资格参与经济活动,并平等分享成果。平等互利是国际经济交往中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各国不论大小强弱,其在法律地位上一律等。
平等是实质上的平等,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平等。互利指不能只谋取本方的利益,而置其他各方的利益于不顾。平等互利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最惠国待遇是平等互利原则的一个典型范例。
3、国际合作与发展原则:国际合作与发展原则指发展中国家应通过国家经济的发展逐步缩小并消除穷国与富国的差距,发达国家应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社会、文化、科学和技术等领域进行合作,以促进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利是属于谁?
宪法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我国公民享有以下基本权利和自由,包括:
1、平等权;
2、人身自由;
3、政治权利自由;
4、宗教信仰自由;
5、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
6、社会经济权利;
7、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
8、妇女、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这是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之一。
2、遵守宪法和法律,尊重社会公德。
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4、依法纳税。
5、不得损害国家、集体以及其他公民的合法利益。
在我国有权修改宪法的机关是什么呢?
我国有权修改宪法的机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要对《宪法》进行修改,需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全国人大代表的权利有:
1.提出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的权利;
2.提出人事罢免案的权利;
3.提出质询案和进行询问的权利;
4.在全国人大召开的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追究;
5.在大会开会或闭会期间,非经许可,不受逮捕和刑事审判;
6.对围绕人大审议议题及有关内容,有视察的权利;
7.在出席全国人大会议和执行其他属于代表职务的时候,国家和社会应根据实际需要为代表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