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破产与偷税漏税有何关系?

律师回答
摘要:企业偷税漏税不会直接导致破产,但这是违法犯罪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企业应注重长期发展,不应为短期利益而忽视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规定了企业破产的条件和程序,包括提交申请书和相关证据。偷税漏税是损害国家税收利益的违法行为,虽然可能带来短期利益,但对企业发展有害,相关责任人将承担刑事责任。
一、企业会因为偷税漏税破产吗?
企业一般不会因为偷税漏税而导致破产,但是这样的行为是违法犯罪的行为,被追查之后即使破产了也会捉拿归案。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过于注重眼前利益,不用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的发展而导致的。因此不要因为短期的利益而忽略了企业的长期发展,这是不值得的。
二、相关法律规定
宣告企业破产的法定条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章第一节第七条债务人有本法第二条规定的情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整、和解或者破产清算申请: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对债务人进行重整或者破产清算的申请。企业法人已解散但未清算或者未清算完毕,资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依法负有清算责任的人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
第八条向人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应当提交破产申请书和有关证据。
破产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申请人、被申请人的基本情况;申请目的;申请的事实和理由;人民法院认为应当载明的其他事项。债务人提出申请的,还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财产状况说明、债务清册、债权清册、有关财务会计报告、职工安置预案以及职工工资的支付和社会保险费用的缴纳情况。
第九条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申请人可以请求撤回申请。
偷税漏税是损害国家税收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企业因为利益关系偷税漏税,可能短期给公司带来一些违法利益,更不会导致破产,但是从企业的发展上看,违法犯罪行为始终是导致企业利益受损的一根导火索,且相关责任人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即使宣布破产也会根据偷税漏税情况来进行违法犯罪行为的判定。
延伸阅读
结语:企业不应因为偷税漏税而追求短期利益,这是违法犯罪行为,虽不会直接导致破产,但会对企业长远发展造成伤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相关规定,债务人若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债权人可向法院提出重整、和解或破产清算申请。偷税漏税损害国家税收利益,是犯罪行为,相关责任人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因此,企业应注重合法经营,遵守税法规定,以确保长期发展和社会信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2018修正):第七章 征 收 管 理 第五十二条 除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企业之间不得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依照本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19修订): 第二章 应纳税所得额 第四节 资产的税务处理 第七十五条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在重组过程中,应当在交易发生时确认有关资产的转让所得或者损失,相关资产应当按照交易价格重新确定计税基础。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偷税漏税与监事有关系吗

偷税漏税一般不会跟监事有关系,偷税漏税属于公司的行为,监事只是公司的一个职位。 偷税漏税有哪些处罚,偷税漏税如何处罚 首先,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查看全文

企业偷税漏税?

律师分析: 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未缴或少缴部分税款及滞纳金,并处未缴或者少缴部分税款50%以上到相应数额五倍以下区间值罚款。比如应缴税额100万,实际缴税50万。税务机关除了追缴差额税金50万之外,还可加收部分迟延缴纳滞纳金,并且...查看全文

企业偷税漏税

法律分析: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未缴或少缴部分税款及滞纳金,并处未缴或者少缴部分税款50%以上到相应数额五倍以下区间值罚款。比如应缴税额100万,实际缴税50万。税务机关除了追缴差额税金50万之外,还可加收部分迟延缴纳滞纳金...查看全文

企业偷税漏税

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未缴或少缴部分税款及滞纳金,并处未缴或者少缴部分税款50%以上到相应数额五倍以下区间值罚款。比如应缴税额100万,实际缴税50万。税务机关除了追缴差额税金50万之外,还可加收部分迟延缴纳滞纳金,并且可以开出25...查看全文

如何向税务机关举报企业偷税漏税?

法律解析: 1,带上举报资料可以直接到当地税务稽查局举报,2,也可以进税务网站举报,举报需要有公司偷税漏税的相关资料,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过去,3,还有一种就是打电话匿名举报,把,知道的怎样偷税漏税的真实情况说给他们听,税务稽...查看全文

如何向税务机关举报企业偷税漏税?

律师解答: 1,带上举报资料可以直接到当地税务稽查局举报,2,也可以进税务网站举报,举报需要有公司偷税漏税的相关资料,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过去,3,还有一种就是打电话匿名举报,把,知道的怎样偷税漏税的真实情况说给他们听,税务稽...查看全文

有关企业偷税漏税工商局管吗

工商是没有权利查税务的,会税务应该由稽查局查,结果根据法律规定来判定。《刑法》第二百另一条: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以上不满百分之三十并且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处三年以...查看全文

如何证明企业偷税漏税?

律师解答: 检举人应当至少提供被检举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地址、税收违法行为线索等资料。检举人检举税收违法行为应当实事求是,对提供检举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不得诬陷、捏造事实。具体要提供的证据,肯定是越详细越好,且证据与您检举内容有关联性...查看全文

企业偷税漏税如何判罪?

律师分析: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查看全文

企业偷税漏税如何处理

法律分析:一、企业偷税漏税如何处理1、单位偷税漏税,若不构成我国《刑法》中的逃税罪的,一般应当由税务机关对其处以相应的行政罚款处罚。《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查看全文

企业偷税漏税如何处理

法律分析:偷税是指纳税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采用欺骗、隐瞒等方式逃避纳税的违法行为。如为了少缴纳或不缴纳应纳税款。有意少报、瞒报应税项目、销售收入和经营利润;有意虚增成本、乱摊费用,缩小应税所得额;转移财产、收入和利润;伪造、涂改、...查看全文

企业偷税漏税如何判罪

法律解析: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查看全文

企业偷税漏税如何判罪

法律解析: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查看全文

如何举报企业偷税漏税

法律分析:1、应当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的举报中心举报。2、举报可以采用书信、口头、电话或者举报人认为方便的其他形式提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查看全文

如何举报企业偷税漏税?

法律分析:企业偷税漏税可以到当地的税务机关进行举报,举报应该就涉及到的税款对应到相关的税务机关去举报,只要是偷漏税行为,或者伪造,非法提供发票等以及其他税务的违法行为都是会受到相应的处罚的。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如何举报企业偷税漏税?

举报税务违法行为的主旨是指出应向所在地税务机关举报,举报范围包括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和虚开、伪造、非法提供、非法取得发票等。举报可以采用书信、口头、电话或其他方便的形式。实名举报有奖励,但匿名举报也可。举报人应提供被举报人的姓...查看全文

企业偷税漏税如何判罪

法律分析: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偷税漏税和联系人有关系吗

法律分析:明知故犯就有关系,一般是没有。偷税漏税是违法的行为,如有偷税漏税的行为,应该要遭受到法律的取缔。对偷税漏税的,税务机关除补征税款和滞纳金外,还可以处以不缴或者少缴税款50%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六十...查看全文

企业破产清算能查到偷税漏税记录吗

企业偷税破产了会怎么处理 根据《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破产清算是出现在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查看全文

企业偷税漏税举报

法律分析:企业偷税漏税举报:_x000D_ 1、可以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的稽查机关进行实名或者匿名举报;_x000D_ 2、可以在税务部门的官方网站上进行举报;_x000D_ 3、可以直接拨打税务部门的电话进行举报;_x00...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张壮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专职律师刑事辩护、刑事辩护

已服务144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