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判刑,什么条件下可以判缓刑?

律师回答
摘要:本文介绍了关于交通肇事逃逸的判刑问题以及非机动车肇事逃逸的责任认定问题。具体判断需考虑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法院是否认可犯罪分子有悔过表现、逃逸行为人是否具有立功表现以及宣告缓刑的条件。同时,文章也提到了非机动车肇事逃逸的责任认定问题,包括认定结果和逃逸方的责任问题。最后,文章提醒读者,对于具体的判决结果和缓刑问题需要根据法院审理的逃逸案件来确定。
一、关于交通肇事逃逸的判刑问题,具体判断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是否较轻;2、法院是否认可犯罪分子有悔过表现;3、逃逸行为人是否具有立功表现。若以上条件满足,法院在判决时可能会考虑缓刑。
《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2、肇事逃逸行为人可能会受到的处罚: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非机动车肇事逃逸,一定会被认定为是全责方吗?
非机动车肇事逃逸,一定会被认定为是全责方。对于逃逸的责任可以有以下几种认定结果:
1、事故因当事人逃逸,而无法认定当事人责任的场合,无论事故各方的实际责任如何,均推定逃逸方承担全部责任;
2、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双方均无责任,即意外事故,也要由逃逸方承担;
3、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逃逸方有安全或有错误,他方没有过错,逃逸方负全责;
4、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事故当事人双方均有责任,在确定过错比例的基础上适当减轻逃逸方的责任。
驾驶员在交通事故发生后选择逃逸的,不一定会被法院认定为是涉嫌犯了交通肇事罪。而对于罪名不成立的情形法院一定不会判刑。至于交通肇事罪等罪名成立的,是否判刑,具体判处怎样的刑事处罚、是否可以被宣判执行缓刑,需要法院审理逃逸案件后确定。
延伸阅读
交通事故逃逸是否一定构成犯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如果肇事者离开现场后立即报警并积极配合处理,并积极采取救援措施,例如向医院报案、向交警部门提供相关证据等,那么一般不会被认定为犯罪。

然而,如果肇事者离开现场后逃跑或者藏匿,或者拒绝接受警方的调查和处理,或者在事故现场留下明显线索或者证据,或者有其他妨碍司法公正的行为,那么就可能被认定为犯罪。此外,如果肇事者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在事故发生后积极串通他人逃避责任等行为,也会被认定为犯罪。

交通事故逃逸不一定构成犯罪,具体情况需要根据相关证据和法律条文进行判断。如果肇事者积极配合处理并遵守法律法规,则可以避免被认定为犯罪。
结语:法院在判决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时,需综合考虑犯罪情节、悔过表现、再犯罪危险以及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同时,非机动车肇事逃逸不一定被认定为全责方,具体判断需根据事故认定结果。在判决时,法院会根据过错比例适当减轻逃逸方的责任,但具体情况还需审理后确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〇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章 调 查 第三节 交通肇事逃逸查缉 第四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并组织专门力量办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启动查缉预案,布置警力堵截,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查缉。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肇事逃逸判缓刑有什么条件

法律分析:构成肇事逃逸被判缓刑的条件为:被判处的刑罚为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并且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罪逃逸可以判缓刑吗

法律分析:交通肇事罪逃逸不可以判缓刑。适用缓刑必须符合的条件:_x000D_ 1、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这说明,罪行比较轻微;_x000D_ 2、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法院认为不关押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_x00...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罪逃逸可以判缓刑吗

交通肇事罪逃逸不可以判缓刑。适用缓刑必须符合的条件: 1、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这说明,罪行比较轻微; 2、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法院认为不关押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 3、罪犯不属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交通肇事逃逸...查看全文

肇事逃逸判缓刑的条件是什么

法律分析:肇事逃逸判缓刑的条件是什么包括:_x000D_ 1、其触犯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_x000D_ 2、犯罪情节符合较轻标准的;_x000D_ 3、犯罪分子确有悔罪表现;_x000D_ 4、...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是否可以被判缓刑?

交通肇事逃逸一般不可判缓刑,除非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满足条件: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危险、对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时可限制犯罪分子的活动范围和接触人群。附加刑仍需执行。...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能否判缓刑

交通肇事逃逸不能判缓刑,因为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判刑标准是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不符合缓刑的条件,缓刑的条件是: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能判缓刑吗

法律分析:交通肇事逃逸如果属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且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条件能判缓刑。法律依据:_x000D_ ...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能否判缓刑

法律分析:对于交通肇事逃逸的犯罪分子一般不能判缓刑。依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犯交通肇事罪且存在逃逸情节的,应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不符合适用缓刑的刑罚条件;且肇事后逃逸属于情节恶劣的情形,也不符合缓刑要求犯罪情节...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罪缓刑条件是什么?

如果构成交通肇事罪,且有逃逸情节,是不能判处缓刑的。肇事方主观上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心态,因而不具有“悔罪”心理,客观上逃跑,即使其人身不受事故处理机关控制、脱离控制,不愿意承担刑事责任或不愿意对被害方予以赔偿,客观上不具有悔罪行为...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罪是否判缓刑

交通肇事逃逸罪不能判缓刑,但交通肇事罪死一人主责可以适用缓刑。缓刑的条件包括:罪犯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危险,宣告缓刑对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查看全文

致死交通肇事逃逸被判缓刑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不符合缓刑适用条件,依法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缓刑是对刑罚的暂缓执行,对于交通肇事罪无谅解书的情况,可以考虑判缓刑的条件包括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对社区没有重大...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缓刑期间怎么判

缓刑期间交通肇事构成犯罪的,撤销缓刑,数罪并罚;尚未构成犯罪的则只需要接受行政处罚。《刑法》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查看全文

能否以交通肇事逃逸罪被判缓刑?

交通肇事逃逸不符合缓刑条件,因为判刑标准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缓刑条件要求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危险、对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查看全文

肇事逃逸可以判处缓刑吗

法律分析: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中若包含了肇事逃逸情节,若符合缓刑的适用条件也是可以判处缓刑的。《刑法》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怎么判刑

一、交通肇事逃逸怎么判刑1、根据《刑法》第133条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肇事后逃逸的,属法定的加重情节,伤者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可判7年以上有期徒刑。2、按《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怎么判刑

法律分析:   交通肇事逃逸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怎么判刑

法律分析: 交通肇事后逃逸不一定构成犯罪,如果在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因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构成交通肇事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法律依据: 《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罪逃逸还能判缓刑吗

法律分析: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不宜适用缓刑。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主观上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心态,因而不具有“悔罪”心理,客观上逃跑,即使其人身不受事故处理机关控制、脱离控制,不愿意承担刑事责任或不愿...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罪能否被判缓刑?

交通肇事逃逸不能判缓刑,缓刑适用条件包括:罪行轻微、有悔改表现、非累犯或犯罪集团首要分子。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分子可根据情节和悔罪表现判缓刑,但附加刑仍需执行。...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后逃逸能否被判缓刑

法律分析:交通肇事逃逸后符合适用缓刑条件能被判缓刑,具体条件是: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满足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等条件可以宣告缓刑。...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