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醉酒驾驶缓刑的技巧

律师回答
摘要:醉酒驾驶嫌疑人如何争取缓刑?符合条件:1、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2、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无再犯危险;3、缓刑对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4、非累犯和犯罪集团首要分子。法院会考虑自首、赔偿受害人、受害人谅解、认罪态度等情况。被告应积极陈述辩护争取缓刑。缓刑适用对象为被判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行较轻犯罪分子,根据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不再危害社会,且非累犯。累犯无法适用缓刑。
醉酒驾驶嫌疑人怎么才能争取缓刑?
醉驾被判处拘役适用缓刑的条件:
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
2、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较轻,而且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3、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4、犯罪分子不是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若醉酒驾驶的犯罪分子符合适用缓刑的条件的,则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下对其使用缓刑,如是否属于自首、是否对受害人进行了赔偿并取得了受害人的谅解、认罪态度是否良好等。在庭审过程中,被告人应积极向法院陈述辩护为自己争取缓刑的机会。
什么情况下会判缓刑
根据我国《刑法》第72条、第74条的规定,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缓刑的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特点,决定了缓刑的适用对象只能是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而罪行的轻重是与犯罪人被判处的刑罚轻重相适应的。我国刑法典之所以将缓刑的适用对象规定为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就是因为这些犯罪分子的罪行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相反,被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其罪行较重,社会危害性较大,而未被列为适用缓刑的对象。
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缓刑的根本条件。也即有些犯罪分子虽然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不予关押不至于危害社会的,才能适用缓刑。
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累犯屡教不改、主观恶性较深,有再犯之虞,适用缓刑难以防止其再犯新罪。所以,累犯不能适用缓刑。
延伸阅读
结语:醉酒驾驶嫌疑人若想争取缓刑,需满足一定条件。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情节较轻且有悔罪表现、对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非累犯和犯罪集团首要分子。法院会综合考虑自首情况、赔偿与受害人谅解、认罪态度等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适用缓刑。被告人应积极陈述辩护,争取缓刑的机会。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适用缓刑的对象是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且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累犯不能适用缓刑,因其再犯风险较高。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第四章 行政强制措施适用 第三十五条 车辆驾驶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其检验体内酒精含量:
(一)对酒精呼气测试等方法测试的酒精含量结果有异议并当场提出的;
(二)涉嫌饮酒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
(三)涉嫌醉酒驾驶的;
(四)拒绝配合酒精呼气测试等方法测试的。
车辆驾驶人对酒精呼气测试结果无异议的,应当签字确认。事后提出异议的,不予采纳。
车辆驾驶人涉嫌吸食、注射毒品或者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后驾驶车辆的,应当按照《吸毒检测程序规定》对车辆驾驶人进行吸毒检测,并通知其家属,但无法通知的除外。
对酒后、吸毒后行为失控或者拒绝配合检验、检测的,可以使用约束带或者警绳等约束性警械。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醉驾变酒驾的技巧

司机的醉驾不能改成酒驾。交警查酒驾是以检测血夜酒精含量为准,不能更改,如果更改,交警也违法。酒驾分饮酒后驾驶和醉酒驾驶。饮酒驾驶为车辆驾驶人血液中酒精含量大于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醉酒驾驶为驾驶人血液...查看全文

醉酒驾驶怎么才能争取缓刑?

律师分析: 符合以下条件,醉酒驾驶可以争取缓刑: 1、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即法院认为不关押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 【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

醉酒驾驶怎么才能争取缓刑

法律分析:醉酒驾驶争取缓刑的条件:可能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且犯罪情节较轻,而且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可以宣告缓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醉酒驾驶怎么才能争取缓刑

法律解析: 符合以下条件,醉酒驾驶可以争取缓刑: 1、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即法院认为不关押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 【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

170醉驾争取缓刑?

律师分析: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查看全文

醉酒驾驶开庭怎么为自己辩护争取缓刑

一、犯罪情节轻微,被告人在事后也感到极为懊悔并深感自责。二、犯罪情节、犯罪后果相对不严重,犯罪行为对社会正常管理秩序造成的潜在威胁相对较小。三、被告人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自愿认罪悔罪态度诚恳。四、被告人系偶犯、初犯,持有有效的驾...查看全文

醉酒驾驶开庭怎么为自己辩护争取缓刑

法律分析:行为人醉酒驾驶,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人民法院开庭后可以以自身各方面符合缓刑适用条件来争取缓刑。《刑法》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且宣告缓刑对所...查看全文

醉驾怎样争取缓刑

法律分析:醉驾的犯罪分子符合缓刑条件,可以申请缓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查看全文

醉驾怎样争取缓刑

法律解析: 醉驾的犯罪分子符合缓刑条件,可以申请缓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查看全文

醉驾如何争取缓刑

法律分析:醉驾争取缓刑的方式是:尽快自首;如果醉驾有伤者,需对伤者进行赔偿、取得其谅解;认罪态度良好,有悔罪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了缓刑的适用条件,要争取缓刑需尽量满足。法律依据:《《中...查看全文

醉驾能判缓刑吗,醉酒驾驶怎么判缓刑?

法律解析: 醉驾能判缓刑,醉驾是指因饮酒而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个人意志,在这种状态下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每百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20毫克就算酒后驾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成为醉驾。 ...查看全文

醉驾能判缓刑吗,醉酒驾驶怎么判缓刑

醉驾能判缓刑,醉驾是指因饮酒而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个人意志,在这种状态下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每百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20毫克就算酒后驾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成为醉驾。...查看全文

醉驾能判缓刑吗,醉酒驾驶怎么判缓刑

法律解析: 醉驾能判缓刑,醉驾是指因饮酒而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个人意志,在这种状态下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每百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20毫克就算酒后驾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成为醉驾。 ...查看全文

醉驾能判缓刑吗,醉酒驾驶怎么判缓刑

醉驾能判缓刑吗,醉酒驾驶怎么判缓刑      醉驾拘役可以适用缓刑。一、醉驾可以判缓刑吗 &nb...查看全文

醉驾能判缓刑嘛,醉酒驾驶怎么判缓刑?

律师解答: 醉驾能判缓刑,醉驾是指因饮酒而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个人意志,在这种状态下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每百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20毫克就算酒后驾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成为醉驾。 ...查看全文

醉驾能判缓刑吗,醉酒驾驶怎么判缓刑?

律师分析: 醉驾能判缓刑,醉驾是指因饮酒而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个人意志,在这种状态下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每百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20毫克就算酒后驾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成为醉驾。 ...查看全文

醉酒驾驶能够判缓刑

醉驾被判处拘役适用缓刑的条件: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2、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较轻,而且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3、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4、犯罪分子不是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查看全文

醉酒驾驶能够判缓刑?

律师分析: 醉驾被判处拘役适用缓刑的条件: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2、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较轻,而且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3、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4、犯罪分子不是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查看全文

醉酒驾驶能判缓刑吗

法律分析:醉驾一般是会被人民法院以危险驾驶罪定罪量刑,法定刑期是会被判处6个月以下拘役,可以使用缓刑。缓刑是一种刑罚的执行方法,满足缓刑条件的,人民法院可以给予当事人一定的考验期,判处缓刑。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醉酒驾驶210能缓刑吗

法律分析:醉酒驾驶210不能判缓刑,会被法院判处3个月的拘役,并处罚金。因为醉驾超过200就属于从重情节,必须判处实刑。判处缓刑需要符合犯罪情节较轻的这一条件。法律依据:_x000D_ 《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