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拒绝看孩子来变更抚养权可行吗?

律师回答
摘要:离婚后不让见孩子不能变更抚养权,只能通过法院诉讼解决。法院会根据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原则判决探望权,并要求双方协助执行。可以变更抚养权的情况包括:严重疾病或伤残无法抚养、不尽抚养义务或虐待子女、子女愿意与另一方生活且有抚养能力、其他正当理由。有抚养权后可以改姓,但父母不能因此拒付抚养费。根据民法典,除父姓或母姓外,还可以选择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或因扶养人而选取姓氏,少数民族可遵从传统和风俗习惯。
一、不让我看孩子能变更抚养权吗
不让我看孩子不能变更抚养权。如果夫妻一方坚持离婚不让见孩子、不让探望孩子,无法就孩子的探望权问题达成协议,那剩下的办法就是向法院提起诉讼了。
由于离婚不让见孩子、不让探视孩子的行为侵犯了另一方的探望权,法院会根据“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原则对探望权的行使方式、行使时间做出判决,并且要求夫妻双方协助执行。
二、什么情况下可以变更孩子的抚养权
有以下理由要求变更子女抚养权的,法院会予以支持:
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
2.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行为,或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确有不利影响的;
3.八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愿随另一方生活,该方又有抚养能力的;
4.有其他正当理由需要变更的。
三、有抚养权后可以改姓吗
有抚养权后可以改姓,根据法律规定,规定了离婚后孩子跟直接抚养方生活的有权变更孩子的名字。父母不得因子女变更姓氏而拒付子女抚养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五条
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
(一)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
(二)因由法定扶养人以外的人扶养而选取扶养人姓氏;
(三)有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
少数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五条,离婚后若一方不让对方看孩子,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根据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原则做出判决,并要求双方协助执行。对于要求变更子女抚养权的情况,法院会支持有正当理由的请求。在获得抚养权后,根据法律规定,直接抚养方有权变更孩子的姓氏。请注意,父母不得因子女变更姓氏而拒付子女抚养费。少数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五条 禁止对老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二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时,应当妥善处理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探望、财产等事宜,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未成年人的意见。不得以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方式争夺抚养权。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后,不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一方应当依照协议、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调解确定的时间和方式,在不影响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情况下探望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的一方应当配合,但被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权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十九条 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等权利。
赡养人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担力不能及的劳动。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是否可以通过拒绝对方看孩子来变更抚养权?

法院可以变更抚养权,如果一方不让对方看孩子,可以起诉变更抚养权。拥有抚养权的一方拒绝执行探望判决,可申请强制执行。离婚后仍有探视权,可起诉主张探视权或变更抚养权,除非对方放弃探视权。...查看全文

是否可以通过不让看孩子来变更抚养权?

离婚后,抚养孩子的一方拒绝另一方探望孩子,没有孩子抚养权的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变更孩子的抚养权。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有探视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探望子女的义务。...查看全文

孩子是否有权拒绝变更抚养权?

未成年孩子无权拒绝变更抚养权,只有父母可向法院申请变更。法律规定,对孩子身心健康有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另一方应支持变更。无论变更结果如何,双方仍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离婚等原因不会消除。...查看全文

拒绝看孩子会影响抚养权吗?

拒绝对方探视孩子是剥夺对方合法探视权,但探视权和抚养权是不同的。如果拒绝探视,对方有权向法院起诉,可能要求变更抚养权。探望权保障间接抚养方对子女探望的权利,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法院可强制执行探望权,但需子女同意。离婚时双方应达成一...查看全文

同方拒绝让另一方看望孩子,抚养权能否变更?

通过起诉可以更改抚养权,如果一方拒绝另一方探视孩子。变更抚养权需要符合条件,如有不适合抚养孩子的证据或孩子十岁以上且愿意与另一方生活并有抚养能力。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来支持变更抚养权。...查看全文

不给看孩子可以变更抚养权吗

离婚后,未获得抚养权的一方仍有探望孩子的权利,另一方应协助。探望方式可协商,如无法达成协议,法院将判决。若另一方禁止探望,可提起诉讼变更抚养权。...查看全文

不让看孩子可以变更抚养权吗

法律解析: 可以。如果离婚后,抚养孩子一方不让另一方探望孩子,那么这时没有孩子抚养权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变更孩子抚养权。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不直接抚养孩子一方探望...查看全文

不让看孩子可以变更抚养权吗?

律师分析: 可以。如果离婚后,抚养孩子一方不让另一方探望孩子,那么这时没有孩子抚养权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变更孩子抚养权。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不直接抚养孩子一方探望...查看全文

不让看孩子可以变更抚养权吗?

法律解析: 可以。如果离婚后,抚养孩子一方不让另一方探望孩子,那么这时没有孩子抚养权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变更孩子抚养权。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不直接抚养孩子一方探望...查看全文

不让看孩子可以变更抚养权吗

如果一方离婚后不允许另一方探望孩子,并且双方无法就探望权达成一致意见,那么被拒绝探望的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这种行为侵犯了被拒绝探望的一方的权利。法院会根据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原则来判决探望权的行使方式和时间,并要求夫妻双方配合...查看全文

一方再婚孩子抚养权可以变更过来吗

父母离婚后,对方再婚并不是改变抚养权的理由,除非双方达成协议。如果再婚对孩子健康成长有影响,可以申请改变抚养权。改变抚养权要么通过协商,要么通过法院诉讼解决。...查看全文

一方拒绝让另一方看望孩子是否可以起诉变更抚养权?

律师分析: 有抚养权的一方不让没有抚养权的一方探望孩子,也是可以到法院起诉变更抚养权。如果有抚养权的一方拒绝不执行关于探望子女的判决的,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查看全文

不让看孩子能变更抚养权吗

法律解析: 抚养权可以变更,协商不成的话,可以到法院起诉,但是能否胜诉根据实际情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变更子女抚养权: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2、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查看全文

不让看孩子能变更抚养权吗?

父母在抚养权方面有权利进行变更,但如果双方无法协商,可以通过法院提起诉讼。最终的胜诉结果将取决于实际情况。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变更子女抚养权的情形包括: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2、与子女共同生活...查看全文

不让看孩子能变更抚养权吗?

法律解析: 抚养权可以变更,协商不成的话,可以到法院起诉,但是能否胜诉根据实际情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变更子女抚养权: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2、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查看全文

不让看孩子能变更抚养权吗?

律师分析: 抚养权可以变更,协商不成的话,可以到法院起诉,但是能否胜诉根据实际情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变更子女抚养权: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2、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查看全文

不让看孩子能变更抚养权吗

抚养权可以变更,协商不成的话,可以到法院起诉,但是能否胜诉根据实际情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变更子女抚养权: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2、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查看全文

不让看孩子可以变更抚养权嘛?

律师解答: 可以。如果离婚后,抚养孩子一方不让另一方探望孩子,那么这时没有孩子抚养权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变更孩子抚养权。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不直接抚养孩子一方探望...查看全文

孩子抚养权能否通过协商进行变更?

离婚后父母可以协商变更孩子抚养权。变更抚养关系的协议应明确、具体、可执行,并符合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协议有效并受法律保护,可通过公证或律师见证确保效力。...查看全文

一方再婚孩子抚养权能变更过来吗

法律分析: 一方再婚孩子抚养权能变更过来,双方可以先协商,如果对方同意的,可以变更孩子的抚养权。如果对方不同意,除非不直接抚养方有证据证明,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不适宜继续抚养孩子的,人民法院法院才会支持。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