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未遂的定义及含义

律师回答
摘要: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未遂犯分为实行终了的和未实行终了的两种类型,以及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根据《刑法》第二十三条,对于未遂犯可从轻或减轻处罚。
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行为未得逞的状态。
犯罪未遂包括两种类型:
第一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将犯罪的实行行为实施完毕,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没有得逞。未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行为人在实施行为的过程中,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客观因素的介入,导致行为人不敢或不能把行为实行终了,以致犯罪没有得逞。
第二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能犯未遂是指根据犯罪时的主客观情况,犯罪行为本来有可能得逞,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因素的介入使犯罪没有得逞。不能犯未遂,是指由于行为人主观认识上的原因或行为手段或行为对象等原因,犯罪不具备得逞的客观可能性。
法律规定:
《刑法》第二十三条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延伸阅读
犯罪未遂的法律后果和刑事责任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行为未能达到预期的结果,但已经开始实施并具备了犯罪的要件。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未遂同样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未遂的法律后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刑事责任和刑罚减轻。对于犯罪未遂者,虽然未能完成犯罪行为,但其已经具备了犯罪的主观故意和实施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同时,根据刑法规定,对于犯罪未遂者,法院可以酌情从轻或减轻处罚,具体根据犯罪未遂的情节、后果以及犯罪人的悔罪表现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因此,犯罪未遂的法律后果既包括刑事责任的承担,也可能会面临刑罚的减轻。
结语:犯罪未遂是指犯罪行为未能达到预期结果,但已开始实施且具备犯罪要件。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未遂同样受到法律制裁。未遂犯须承担刑事责任,但法院可酌情从轻或减轻处罚。犯罪未遂的法律后果涵盖刑事责任和刑罚减轻,具体视情节、后果和悔罪表现等因素综合考虑。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九节 辨 认 第二百六十二条 对辨认经过和结果,应当制作辨认笔录,由侦查人员、辨认人、见证人签名。必要时,应当对辨认过程进行录音录像。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十节 技术侦查 第二百六十五条 需要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应当制作呈请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报告书,报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决定书。
人民检察院等部门决定采取技术侦查措施,交公安机关执行的,由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交负责技术侦查的部门执行,并将执行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等部门。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九节 辨 认 第二百六十条 辨认时,应当将辨认对象混杂在特征相类似的其他对象中,不得在辨认前向辨认人展示辨认对象及其影像资料,不得给辨认人任何暗示。
辨认犯罪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七人;对犯罪嫌疑人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十人的照片。
辨认物品时,混杂的同类物品不得少于五件;对物品的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十个物品的照片。
对场所、尸体等特定辨认对象进行辨认,或者辨认人能够准确描述物品独有特征的,陪衬物不受数量的限制。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九节 辨 认 第二百六十一条对犯罪嫌疑人的辨认,辨认人不愿意公开进行时,可以在不暴露辨认人的情况下进行,并应当为其保守秘密。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犯罪未遂的含义及特点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开始实施犯罪行为,但由于意外原因未能成功完成犯罪的行为。其特征包括:行为人已着手实施犯罪,并符合刑法规定的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犯罪未能得逞,即犯罪的直接故意内容未完全实现,未完成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查看全文

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的区别及含义

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的主要区别在于犯罪目的是否完成,对应的结果和量刑也不同。犯罪既遂是犯罪已经完成,而犯罪未遂是由于意外原因未能成功。犯罪既遂按照刑法规定处罚,而犯罪未遂在量刑上通常会有所减免,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查看全文

犯罪未遂的含义和定义是什么?

犯罪未遂是指已开始实施犯罪但由于意外原因而失败的情况。认定犯罪未遂需满足以下条件:1.已开始实施刑法规定的行为;2.犯罪的直接故意内容未完全实现,未达到全部构成要件;3.失败原因超出行为人意志,即无法预料或控制的主客观原因。...查看全文

犯罪未遂的定义及判处

法律分析:一、犯罪未遂的定义及判处(一)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二)犯罪未遂...查看全文

犯罪未遂的定义及判处

法律解析: 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三条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查看全文

犯罪未遂的含义和特征?

律师分析: 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视为犯罪未遂。犯罪未遂的特征: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指行为人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作为某种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2、犯罪没有得逞,指犯罪的直接故意...查看全文

犯罪未遂的含义和特征

法律解析: 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视为犯罪未遂。犯罪未遂的特征: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指行为人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作为某种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2、犯罪没有得逞,指犯罪的直接故意...查看全文

犯罪未遂的含义和特征

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视为犯罪未遂。犯罪未遂的特征: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指行为人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作为某种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2、犯罪没有得逞,指犯罪的直接故意内容没有完全...查看全文

犯罪既遂未遂含义有哪些

犯罪既遂未遂含义有:一、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已经完成了刑法规定对特定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二、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因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开始犯罪而未成功的。具体而言,两者有以下区别:1、犯罪...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定义及区别

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区别在于时间、原因、行为结果和刑事责任。犯罪中止发生在犯罪行为进行中,行为人主动放弃犯罪,结果要求彻底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犯罪未遂发生在犯罪着手实施后,未能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遂的结果是犯罪未逞,而...查看全文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定义及区别

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区别在于:发生时间、失败原因、行为结果和刑事责任。犯罪未遂发生在犯罪开始实施后,犯罪预备阶段没有犯罪未遂;犯罪失败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实际结果违背了行为人的初衷;犯罪未遂的结果是犯罪未逞,未完成全部构成...查看全文

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的定义

根据我国刑法,犯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别在于未遂是犯罪目的无法完成,而既遂是完成了犯罪目的;犯罪未遂在量刑上往往有减免,可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查看全文

缓刑的定义及含义

缓刑是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刑罚的制度。适用缓刑的条件包括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危险以及对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有限制活动和接触的限制。缓刑的适用对...查看全文

既遂和未遂在同一犯罪中的含义

同一犯罪中的既遂和未遂可以同时存在,根据《两高解释》,对于诈骗罪既有既遂和未遂的情况,根据不同量刑幅度进行处罚,较重的规定处罚;如果达到相同的量刑幅度,则以诈骗罪既遂进行处罚。...查看全文

犯罪未遂的含义和特征是什么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因意志以外的原因开始犯罪,未成功的,视为犯罪未遂。犯罪未遂的特点:1、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是指行为人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作为特定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2、犯罪未成功,是...查看全文

犯罪未遂的定义及所需证据概述

犯罪未遂的证据可以包括物证、书证、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等。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的规定,所有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查看全文

绑架罪定义及含义解析

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控制他人、限制其人身自由,或者胁迫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若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以罚款或没收财产。若情节较轻,则将...查看全文

未遂犯和中止犯的定义及区别

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区别在于时间和失败原因,犯罪未遂只能在开始后既遂前出现,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失败;而犯罪中止可以在准备阶段中止或开始后既遂前中止,由于犯罪分子自身意志而失败。...查看全文

质权人的定义及含义

质权人是指拥有质押财产的债权人,当债务人无法按时偿还债务时,质权人有权优先受偿。动产质押是将财产转让给债权人作为债务担保的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动产质押给债权人,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优先...查看全文

数罪并罚原则的定义及含义

数罪并罚的原则是对一人所犯数罪如何实行并罚的原则。我国刑法通过限制加重、吸收和并科原则来确定刑罚。限制加重原则适用于有期徒刑、拘役和管制,最高刑期有限制。吸收原则适用于死刑和无期徒刑,只能执行一个最重刑罚。并科原则适用于附加刑,附...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