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得利的法律定义构成要件及类型

律师回答

法律分析:一、不当得利的类型

不当得利以受益人是否知情为标准可分为善意不当得利和恶意不当得利,受益人取得利益时不知其受益无合法根据是善意不当得利,反之,则为恶意不当得利。因此,我国民法既有理论认为:不当得利本质上是一种利益,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只要存在不当得利这一事实,不论当事人意志如何,均应产生不当得利之债。

二、不当得利构成要件

法学界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从理论上阐释了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通说认为:无法律上原因,取得利益,致他人损失为构成不当得利的三个要件,没有对受益人的主观意志方面进行界定。受益人获得利益时不知其受益无合法根据能够成立不当得利,这在我国则存在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主张。多数学者持肯定说:受益人获利时是否明知无合法根据,对不当得利的成立没有法律意义,这只是确定财产的返还范围时应考虑的因素。而否定说认为,在不当得利中,“从主观方面来看,当事人取得的不应当取得的利益时的主观状况应是善意的,”并且认为“只有基于善意的主观状况所取得的不应当取得的财产才能具有不当性,而不是非法性。”但是,这个观点没有得到深入的探究,而且又因此观点未能突破传统理论的束缚,在诸多方面与肯定说藕断丝连,难免自相矛盾,由此对我国民法原有理论的影响效果不甚明显,更未触动民事立法。

在我国,将受益人知情作为恶意不当得利处理,这不符合设立不当得利的目的。不容置疑,不当得利是社会复杂多样的经济生活中呈现出的一种不正常,不合理的现象。民法设立的这一制度的主旨,在于平衡当事人之间的经济利益,而不是以惩罚受益人的不当得利行为为归宿或出发点,不当得利的功能并不在于填补损失,而是在于使受领人返还其无法律上原因而受的利益。在受益人知情即恶意不当得利中所规定的受益人之返还责任,显然不仅仅为抑制受益人取得不应得到的利益的不合理现象,还表露了受益人得利行为的思想。因此,在不当得利中,恶意取得者“不论有偿取得还是无偿还取得,应予以返还,并给予相应的民事制裁。”

受益人明知无合法根据而取得利益是违法行为,不是不当行为。依照通说,受益人知情只表明主观上是恶意,但其行为并没有违反法律的具体规定,因而应受到道德谴责,而不应受法律制裁。并且,不当得利的发生往往是由受损失人和第三人的过失造成,甚至有的则因自然事件引起,而受益人既没有阻止受损失人和第三人避免过错的义务,也没有遏制自然事件发生的能力。因此,把受益人知情认定为违法行为,是不公平的。一行为违反法律的具体规定固然是违法行为,但在法律无具体规定遵循时,就应该用法律的基本原则来衡量其行为是否合法,只有这样,才真正符合民事法律的立法意旨,并充分体现民法基本原则的价值功能。[page]

三、关于不当得利的独立性和无因性

不当得利制度源于罗马法,后来被法、德、日等国所继受。在古罗马,把不当得利按受益人是否知情划分为善意不当得利和恶意不当得利,目的是为了使受益人分别不同情况而承担不同的责任,从而合理有效的保护受损失人的财产权利。罗马法不当得利的分类,与罗马法承认物权行为的独立性与无因性有关。

物权行为是相对于债权行为而言的。所谓债权行为,就是在当事人之间设立债权和债务关系的法律行为,以合同居多,他不发生物权的变动。而物权行为则是以物权的设定、移转、变更或消灭为目的法律行为。

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截然分开,各自独立,就是物权行为的独立性,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又是就物权行为的法律效力是否受债权行为的影响而言的。如果物权行为的成立和有效受债权行为成立与否和债权行为的效力的影响,则为有因,反之,既为无因。在罗马法中,债权行为和物权行为是相互独立的,只要物权行为本身有效成立,即使作为其原因的债权行为不成立和无效,也不影响其效力,因而无论受益人受领不应取得利益是否知情都不影响其取得物之所有权,受损失人丧失所有权,并丧失所有物返还请求权。

四、我国法律中关于不当得利制度的规定

我国涉及不当得利制度的现行规定仅有两个条文(《民法通则》第92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131条),但都未提到不当得利有善意和恶意之分,把不当得利划分为善意和恶意是民法学界在引进西方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国民法通则第72条规定,财产所有权的取得不得违反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确认,承包经营权人未经发包人同意擅自转包或者承包的无效,这些足以说明我国法律不采用物权行为的无因性说,而更注重于法律行为的合法性、真实性。我国既然不承认物权行为的独立性与无因性,为了保持民法理论体系内部的协调,应否认恶意不当得利的存在。可能有人认为,只有我们全盘接受德国法系的民法理论,承认物权行为的独立性与无因性,恶意不当得利就具备了存在的前提。这虽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但我们应认识到,由于承认物权行为的独立性与无因性已引起了不少弊端,最突出的表现在,依照物权行为的独立性与无因性理论,物权行为的成立或效力应就本身加以判断,不因债权行为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而受影响。买卖契约即使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对物权行为没有影响,买受人仍取得所有权,出卖人只能以不当得利的规定请求返还,其地位由物之所有人降至为普通债权人,甚至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严重违反了民法中的公平正义原则。笔者认为,恶意不当得利制度与承认物权行为的独立性与无因性密切相关,前者的存在是肯定后者的必然结果,而对物权行为的独立性与无因性的否认,则应使取消恶意不当得利制度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这些也更科学,更合理,更符合民法理论的发展趋势。[page]

综上所述,我国民法理论通常不承认物权行为的独立性与无因性,因而,不当得利制度无区分善意和恶意之意义。把受益人知情作为恶意不当得利,不适当地扩大了不当得利制度的适用范围,混淆了不当得利与侵权行为的界限,造成法律适用的重叠,增加了法律规范的弹性。既不利于保护公民或法人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司法工作者把握行为的性质,更无益于民法的充实与弘扬。所以,为发挥不当得利制度的价值功能,达到设立不当得利制度的真实目的,协调民法理论之间的矛盾,推动民法学的繁荣与发展,我国立法应取消恶意不当得利制度,即明确不当得利之债的产生必须以受益人取得财产和占有该项财产时持续善意为基本前提要件。受益人明知无合法根据仍取得利益是侵权行为,不属于不当得利。

法律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第92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给受损失的人。”这是民法通则关于不当得利制度的独项规定,由于这一内容过于简单、原则,因而,有关不当得利制度的理论对国内司法实践的指导尤为重要。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不当得利的定义及构成要件

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包括:受益方、受损方、因果关系和缺乏合法依据。根据《民法典》第985条,受损失的人可以要求得利人返还不当利益,但有几种情形除外。根据第986条,如果得利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依据,且利益已不存在,...查看全文

不构成不当得利的类型

哪些情况不属于不当得利 不当得利依据不同标准可以作不同划分,最基本的划分是依据不当得利是否基于给付行为而发生,将其分为给付不当得利与非给付不当得利。 给付不当得利 给付不当得利,指受益人受领他人基于给付行为而移转的财产或利益,因...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的法定类型

法律解析: 不当得利的法定类型有给付不当得利和非给付不当得利。不当得利是指行为人没有法律根据而取得不当利益的行为,受损失方一般可以要求不当得利人予以返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九百八十五条 得利人没有法律...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的法定类型?

律师分析: 不当得利的法定类型有给付不当得利和非给付不当得利。不当得利是指行为人没有法律根据而取得不当利益的行为,受损失方一般可以要求不当得利人予以返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九百八十五条 得利人没有法律...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的法定类型

法律分析: 不当得利的法定类型有给付不当得利和非给付不当得利。不当得利是指行为人没有法律根据而取得不当利益的行为,受损失方一般可以要求不当得利人予以返还。 法律依据 《民法典》九百八十五条 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的法定类型

法律分析: 不当得利的法定类型:_x000D_ 1、给付不当得利。指受益人受领他人基于给付行为而移转的财产或利益,因欠缺给付目的而发生的不当得利。_x000D_ 2、非给付不当得利。是指基于给付以外的事由而发生的不当得利...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的不当得利构成要件

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的事实。其中取得不当利益的人叫受益人,财产受到损失的人叫受害人。...查看全文

给付型不当得利构成要件

什么是给付型不当得利 给付不当得利,指受益人受领他人基于给付行为而移转的财产或利益,因欠缺给付目的而发生的不当得利。这种欠缺给付目的既可以是自始欠缺给付目的,也可以给付目的嗣后不存在,也可以是给付目的不达。 给付不当得利又...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的案件类型

不当得利的种类有哪些 主要有:给付不当得利和非给付不当得利两种。 (一)给付不当得利 给付不当得利,指受益人受领他人基于给付行为而移转的财产或利益,因欠缺给付目的而发生的不当得利。这种欠缺给付目的既可以是自始欠缺给付目的...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

法律分析: 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不当得利人取得不当利益与受损人所受损失有因果关系;取得不当利益没有法律根据;不当得利人给他人带来损失;不当得利人因此受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 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的法律构成要件是什么

法律分析: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如下;1.一方取得财产利益一方取得财产利益是指因一定的事实结果而获得了或增加了财产或利益上的积累。受益人获得的利益限于财产利益,即可以用金钱价值衡量的利益,精神利益不属于这里的利...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

律师分析: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当得利是属于民事纠纷,并不是刑事犯罪,所以是不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当得利构成要件如下:(一)一方获得利益:一方获得利益是不当得利构成要件之一。一方获得利益是指因为产生一定的法律事实结果,使得当...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构成要件

法律分析:(一)一方面取得财产上的利益取得财产上的利益,是指因一定事实而增加财产总额。不当得利的成立须以一方取得财产利益为首要条件,若仅致他人损害,而自己并未获得利益,即使负赔偿责任,也不构成不当得利。(二...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有

不当得利发生的债是受益人与受损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受益人应当将其不当获得的利益(原物或价额)返还于受损失的人,不当得利之债的基本效力是受损人取得的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但受益人并不是无条件负担原物返还或者价额偿还的义务,除法律规定...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罪的构成要件

法律分析:不当得利的发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构成要件,而不当得利构成要件又分为一般要件和特别要件。必须一方获得利益必须一方获得利益是构成不当得利的重要的必要条件。若不具备此条件,即一方当事人只使他方的财产受到损害...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之债的法律构成要件是什么?

不当得利的成立条件:一方取得财产利益,他方受损失,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返还不当得利的法律后果:不当得利人负有返还义务,受损人享有返还和损害赔偿的权利。返还的对象是返还所受利益的给付,形态根据利益的不同而异。债权人有权请求不当得利...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立条件及法律规定

不当得利是指一方获得了财产利益,而另一方受到了损失,且取得利益与所受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同时这些利益和损失没有法律依据。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有一些除外情况,如为履行道德义务...查看全文

给付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

给付不当得利,是非给付不当得利的对称,为不当得利的基本类型之一,是基于给付而发生的不当得利。其规范功能在于使给付者有权向受领者请求返还欠缺目的的给付。给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构成须具备如下要件:(1)受领人基于...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之债的构成要件

关于不当得利之债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1.一方取得利益一方取得利益,是不当得利的前提。这种利益,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既可以是财产利益,又可以是其他利益。这里的受益即当事人财产总额的增加,它有两种情况:一是积极的财产的直接增...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金额

一方获得利益是不当得利构成要件之一。一方获得利益是指因为产生一定的法律事实结果,使得当事人财产的增加或利益上的积累财产、权利都属于利益的范围,但精神利益除外;别方利益受到损失是指因有一定事实而使得财产总额减少,如果仅仅一方获得利益...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高舒通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认证律师婚姻家庭、婚姻家庭

已服务250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