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诽谤和侮辱的法律责任

律师回答
摘要:网络诽谤立案标准: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需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篡改原始信息并散布;情节恶劣或造成严重后果也构成罪。利用网络平台诽谤他人,若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已触犯刑法立案标准。
诽谤罪的立案标准: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
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
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
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
关于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侮辱诽谤司法解释做了具体的规定:《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第二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刑法条文:
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第二百五十四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综上,我们可知对于利用网络平台对他人进行侮辱诽谤的,在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时已触犯刑法,达到立案标准。
延伸阅读
结语:网络平台上的侮辱诽谤行为,必须满足若干立案标准。首先,必须涉及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且散布捏造事实。其次,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个人进行的。最重要的是,捏造事实并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具有情节严重性。根据司法解释,若同一诽谤信息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已构成刑法所规定的情节严重。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网络平台上对他人进行侮辱诽谤的行为,在满足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时,已触犯刑法并达到了立案标准。
法律依据
第五十三条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知识的公益宣传,弘扬医师先进事迹,引导公众尊重医师、理性对待医疗卫生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五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公开公共文化服务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宣传报道,并加强舆论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侮辱诽谤的法律责任

法律解析: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查看全文

网络侮辱诽谤起诉?

律师分析: 一、原告主体资格的材料。如居民身份证、户口本、护照、港澳同胞回乡证、结婚证等证据的原件和复印件;企业单位作为原告的应提交营业执照、商业登记证明等材料的复印件。 二、证明原告诉讼主张的证据。如合同、协议、债权文书(借条、...查看全文

侮辱诽谤信息的法律责任

网上发布侮辱诽谤信息的处罚根据情节而定,包括治安处罚和刑事处罚。治安处罚为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者为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罚款五百元以下。情节严重构成犯罪者,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查看全文

网络诽谤的法律责任

网上辱骂他人将受到法律惩罚,轻微情节可处拘留或罚款,较重情节可拘留并罚款。同时,网上辱骂他人构成侵权,侵害他人名誉权将受到法律制裁,任何组织及个人都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否则将对其名誉、声誉及社会评价产生负面影响。...查看全文

网络诽谤的的法律责任

网上侮辱他人的处罚:构成侮辱罪者可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未构成犯罪者一般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侮辱罪指公然侮辱他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需具备严重情节。...查看全文

在网络空间侮辱、诽谤他人是否构成法律责任?

网络侮辱、诽谤需承担法律责任。轻微情节可要求停止侵害、赔偿损失,严重情节可构成刑事责任。网络侵权与传统侵权本质相同,侵害名誉权需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根据《民法典》,名誉权是对个人品德、声誉、才能的社会评价。根据《刑法》,侮辱、诽谤...查看全文

网络侮辱诽谤的构成标准?

律师解答: 网络侮辱诽谤是指通过网络发布或分享一些不实或夸大的信息来攻击他人,严重影响他人的声誉和荣誉。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网络侮辱诽谤的构成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要素:第一,非法侵犯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人格权...查看全文

网络侮辱诽谤的构成标准?

法律解析: 网络侮辱诽谤是指通过网络发布或分享一些不实或夸大的信息来攻击他人,严重影响他人的声誉和荣誉。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网络侮辱诽谤的构成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要素:第一,非法侵犯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人格权...查看全文

网络侮辱诽谤的构成标准?

法律解析: 网络侮辱诽谤是指通过网络发布或分享一些不实或夸大的信息来攻击他人,严重影响他人的声誉和荣誉。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网络侮辱诽谤的构成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要素:第一,非法侵犯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人格权...查看全文

网络侮辱诽谤的处罚规定

网络侮辱诽谤罪的量刑标准如下:以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者,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被害人通过网络实施上述行为,证据困难时,可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查看全文

网络侮辱诽谤的构成标准

律师分析: 网络侮辱诽谤是指通过网络发布或分享一些不实或夸大的信息来攻击他人,严重影响他人的声誉和荣誉。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网络侮辱诽谤的构成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要素:第一,非法侵犯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人格权...查看全文

网络侮辱诽谤罪的法律标准是什么?

网络诽谤罪立案标准:同一诽谤信息被点击或转发次数达到一定数量,致使被害人严重后果,或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再次诽谤,或其他情节严重。诽谤罪需达到“情节严重”才立案。网络诽谤扰乱网络秩序,影响思维习惯。网络利弊共存,言论自由权利需遵...查看全文

网络诽谤罪的法律责任

网络诽谤罪的处罚为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侵犯他人人格尊严、名誉权,适用对象与侮辱罪相同。个人可构成犯罪主体,单位不可。通过网络实施诽谤行为,被害人可向法院起诉,如提供证据困难,法院可要求公安机关协助调查。...查看全文

网络侮辱诽谤立案标准

法律分析:在网络上侮辱诽谤他人,情况严重的话,涉嫌侮辱罪,立案标准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查看全文

网络侮辱诽谤立案标准

在网络上侮辱诽谤他人,情况严重的话,涉嫌侮辱罪,立案标准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查看全文

侮辱诽谤罪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我国《刑法》规定,犯侮辱罪与诽谤罪的量刑标准相同,即侮辱或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由于侮辱罪、诽谤罪一般为自诉案件,自诉人证据收集能力有限,导致法院支持自诉的情况较少。...查看全文

侮辱和诽谤的法律责任认定如何确定

法律分析: 侮辱和诽谤的法律责任认定:侮辱和诽谤他人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查看全文

侮辱和诽谤的法律责任认定如何确定

法律分析:侮辱和诽谤的法律责任认定:侮辱和诽谤他人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_x000D_ 规定,以暴力或者其...查看全文

侮辱和诽谤的法律责任认定如何确定

法律分析: 根据法律规定,侮辱和诽谤的法律责任认定:情节严重的,构成侮辱罪、诽谤罪的要承担刑事责任,应当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查看全文

利用网络侮辱诽谤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是关于网络诽谤罪的司法解释。根据该解释,如果有人在信息网络上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他人在信息网络上散布,应当认定为刑...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