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审判准则有哪些?

律师回答
摘要: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规定是:未满14周岁不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对八种严重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对所有罪行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可以减轻处罚。刑事拘留的期限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不同。未成年人在处理案件时将按照未成年人的条款进行判决。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行为。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据此,在我国,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只对八种较为严重的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的人对所犯的所有罪行承担刑事责任,因此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而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的一部分。
1、如果该未成年人未满16周岁,则不负刑事责任。
2、如果已满16周岁,则该未成年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此时应当减轻处罚。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七周岁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50%;已满十七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40%。刑事拘留最多多少天?我国刑法对刑事拘留的期限做了明文规定,具体内容如下:对于公安机关依法决定和执行的刑事拘留,拘留的期限是法律分别规定的公安机关提请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时间和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的总和。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3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1日至4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30日。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7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犯罪嫌疑人,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10日内作出决定。在特殊情况下,决定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1日至4日。对于不需要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综合上面所说的,刑事拘留一般也是必须要符合条件才能更好的处理,而对于未成年人只要符合法律的规定同样也是要接受到处罚的,所以,执法人员在处理案件的时候也会结合实际情况来,未成年人也要按未年成人的条款来进行判决。
延伸阅读
结语: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承担根据我国法律有明确规定。对于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负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需承担刑事责任,但可减轻处罚。刑事拘留的期限也有明确规定,需符合法律规定才能进行。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执法人员会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并根据未成年人的法定条款进行判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未成年人犯罪审判准则

未成年犯罪责任年龄根据实际年龄而定,14岁以上不满18岁的需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负全责,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重罪负全责,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处罚减轻。对未满16周岁的不予刑事处罚,但要求家长或监护人...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犯罪判定准则

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规定及处罚原则: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犯罪需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需从轻或减轻处罚;对于未成年人犯罪,需考虑其认识能力、动机、年龄、是否初犯、悔罪表现等情况,从宽处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敲诈罪审判标准有哪些?

我国对未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但可要求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政府可收容教养;敲诈勒索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威胁或要挟方法,强行索要财物。...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准则

未满十四周岁女生明确告知与其发生性关系构成强奸罪,十四周岁以上女生自愿发生性关系不犯法,无论自愿与否与十四岁以下女生发生性关系都构成罪行。双方完全自愿且无勉强行为属通奸,女方事后告男方或反悔不定罪。犯罪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犯罪判定原则

未成年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界定为14-18岁,根据法定刑的下限或下一档次处罚,从轻或减轻处罚;不满16岁不予刑事处罚,责令家长或监护人管教或政府收容教养,必要时政府可收容教养。...查看全文

处理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有哪些原则

法律分析:处理未成年人犯罪主要的原则:从宽处理的原则。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只对八种较为严重的犯罪承担刑事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查看全文

处理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有哪些原则?

律师分析: 一是教育,感化,挽救的原则;二是分案处理原则,就是说在处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应当在时间上和地点上都与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分开进行;三是不公开审理原则;四是及时原则,在诉讼进行的每个阶段,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都应当及时对案件...查看全文

处理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有哪些原则

处理未成年人犯罪主要的原则有:从宽处理的原则。教育,感化,挽救的原则。分案处理原则。不公开审理原则。及时原则。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只对八种较为严重的犯罪承担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犯罪量刑标准有哪些?

根据未成年犯罪的量刑标准,对于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会被处罚;对于年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将根据其所触犯的罪名予以相应刑罚;对于年满14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八种法定犯罪,或年满12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故意杀人等...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性侵案件审判准则

依据我国《刑法》规定,强奸不满十四周岁幼女构成强奸罪,刑期应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犯罪情节恶劣或后果严重者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查看全文

近年来未成年人抢劫罪审判标准有哪些变化?

未成年抢劫罪的认定及定罪标准:未满14周岁不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应认定抢劫罪,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等手段强行夺取财物。主体为年满14周岁的人,主观上必须有非法占有财...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打架案件审判标准有哪些?

未成年人打架轻伤,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从轻或减轻处罚,若不满16周岁则不予刑事处罚,而是责令家长或监护人管教,必要时政府可收容教养。...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犯罪有哪些刑罚?

未满16周岁的人实施8种犯罪会受到刑事制裁,已满16周岁的人对所有犯罪都要承担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犯罪有哪些规定?

该司法解释重点关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年龄的特点以及如何判断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同时,它还阐述了关于未成年人罪犯刑罚和减刑、假释的适用原则。...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遭受性侵犯的审判原则

对未成年人的强奸罪判决根据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强奸未成年少女的,可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对方是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应从重处罚。如果情节严重,可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强奸罪的认定需要考虑罪与非罪的界限,以...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强奸罪判定标准有哪些?

本文讲述了强奸罪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刑罚标准。若被指控犯有强奸罪,刑罚将在三年至十年之间,若情节严重则可能高达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而对于未满18周岁的人,在上述刑罚标准的基础上,将对其从轻处罚。未成年杀人者的监护人不会...查看全文

青少年犯罪审判标准有哪些?

青少年犯罪的判刑规定:10周岁以下不判刑,14-16周岁犯重罪可从轻处罚,16周岁以上犯罪必判刑,未满16周岁不判刑者需家长管教或政府教养。...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强奸案件的审判标准有哪些?

强奸未成年女性的判刑标准一般是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6条的规定。对于强奸罪的审查起诉主体是人民检察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强奸未成年女性的性质恶劣,但判刑标准因情节不同而有...查看全文

关于未成年犯罪的处罚原则有哪些?

1、从宽处理的原则;2、不适用死刑的原则;3、教育、感化和挽救的原则;4、分案处理的原则,分案处理是指对未成年人案件与成年人案件实行诉讼程序分离、分别关押、分别执行。5、不公开审理的原则,不公开审理原则是指法院在审理未成年案件时,...查看全文

聋哑人犯罪审判准则

该段内容描述了聋哑人犯罪量刑规定,即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决定刑罚时,应根据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酌情判处。...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