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将肇事逃逸致死案件中的罪犯判缓刑?

律师回答
摘要: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不能判缓刑,根据刑法第133条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可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可判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包括主观方面(行为人的动机)和客观方面(行为人的行为)。客观方面包括明知逃逸、酒驾无证逃逸、未报案离开医院等情形。
一、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能不能判缓刑
1、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的,不能被判缓刑。因为前述行为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且会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而缓刑的使用对象是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此行为人不能被判缓刑。
2、法律依据:《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交通肇事逃逸如何认定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
1、主观方面
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
2、客观方面
有下列情形之一,即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行为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在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的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3)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4)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5)行为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6)行为人离开事故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人应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因此不能被判缓刑。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包括主观和客观方面,行为人需明知肇事行为并有直接的逃逸犯意。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我们应加强法律宣传,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以减少此类悲剧的发生,维护交通安全和社会秩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五)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
(六)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七)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
(八)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
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〇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判缓刑案例

法律分析: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应予惩处。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成立,予以支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一百零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查看全文

能否将交通肇事致死案件中的被告人判处缓刑?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判缓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符合缓刑条件的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宣告缓刑。缓刑的宣告需满足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危险以及对社区没有...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否能判缓刑

法律解析: 1.满足条件可以判缓刑。 2.交通肇事之后涉及到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可以申请到缓, 3.法律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否能判缓刑

法律分析: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能判缓刑,前提条件是如果是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情况下可以适用缓刑。法律依据:《《中华...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否能判缓刑?

律师分析: 1.满足条件可以判缓刑。 2.交通肇事之后涉及到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可以申请到缓, 3.法律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查看全文

致死交通肇事逃逸被判缓刑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不符合缓刑适用条件,依法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缓刑是对刑罚的暂缓执行,对于交通肇事罪无谅解书的情况,可以考虑判缓刑的条件包括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对社区没有重大...查看全文

肇事逃逸罪致死如何判刑?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刑罚:违反交通管理规定致人重伤、死亡或财产重大损失,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或有其他恶劣情节,处3-7年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单位主管人员、车主、承包人或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查看全文

肇事逃逸案件中缓刑的可能性分析

肇事逃逸犯罪可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宣告缓刑,前提是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危险且对社区无不良影响;缓刑适用条件包括非恶性犯罪、过失犯罪、自首或立功、犯罪情节轻微、未成年人或精神障碍、赔偿损失或被害人请求免予处分、初犯或偶...查看全文

肇事逃逸能否缓刑

法律分析:肇事逃逸能缓刑。缓刑适用的对象是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危险、且宣告缓刑对社区没有重大影响的犯罪分子,因此当肇事逃逸的人满足上述条件时就可以申请法院判处缓刑。法律依据:《刑法》第七十二条...查看全文

肇事逃逸能否缓刑

肇事逃逸能否缓刑,交通肇事罪的立案标准。肇事逃逸能缓刑,适用于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危险、对社区无重大影响的犯罪分子。相关法律依据是《刑法》第七十二条。交通肇事罪的立案标准包括酒后、吸毒驾驶、无驾驶资格驾驶、驾驶不安全...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致1人死亡,能判缓刑吗?

律师分析: 交通肇事逃逸致1人死亡,不能判缓刑。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逃逸 ,可能判缓刑吗?

律师分析: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逃逸,一般不能判缓刑。交通肇事逃逸是指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主观上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心态,因而不具有悔罪心理,客观上逃跑;即使其人身不受事故处理机关控制、脱离控制,不愿意承担刑事责任或不愿意...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逃逸 ,可能判缓刑吗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逃逸,一般不能判缓刑。交通肇事逃逸是指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主观上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心态,因而不具有悔罪心理,客观上逃跑;即使其人身不受事故处理机关控制、脱离控制,不愿意承担刑事责任或不愿意对被害方予以...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致1人死亡,能判缓刑嘛?

律师解答: 交通肇事逃逸致1人死亡,不能判缓刑。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逃逸 ,可能判缓刑嘛?

律师解答: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逃逸,一般不能判缓刑。交通肇事逃逸是指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主观上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心态,因而不具有悔罪心理,客观上逃跑;即使其人身不受事故处理机关控制、脱离控制,不愿意承担刑事责任或不愿意...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致1人死亡,能判缓刑吗

法律解析: 交通肇事逃逸致1人死亡,不能判缓刑。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罪能否被判缓刑?

交通肇事逃逸不能判缓刑,缓刑适用条件包括:罪行轻微、有悔改表现、非累犯或犯罪集团首要分子。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分子可根据情节和悔罪表现判缓刑,但附加刑仍需执行。...查看全文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判刑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责任:根据《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交通肇事造成重大损失、逃逸或有恶劣情节者将受到刑事处罚,最高可判处有期徒刑。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的将被视为共犯。...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能否判缓刑

交通肇事逃逸不能判缓刑,因为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判刑标准是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不符合缓刑的条件,缓刑的条件是: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能否判缓刑

法律分析:对于交通肇事逃逸的犯罪分子一般不能判缓刑。依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犯交通肇事罪且存在逃逸情节的,应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不符合适用缓刑的刑罚条件;且肇事后逃逸属于情节恶劣的情形,也不符合缓刑要求犯罪情节...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