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制的概念

律师回答

什么叫管制

所谓管制,指的是由人民法院判决,对犯罪分子不进行关押或监禁,但是限制其一定自由并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的刑罚方法。

根据我国《刑法》第38条的规定,判处管制的,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而违反禁止令的,公安机关可以根据相关的行政法规进行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所谓管制,指的是由人民法院判决,对犯罪分子不进行关押或监禁,但是限制其一定自由并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的刑罚方法。

根据我国《刑法》第38条的规定,判处管制的,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而违反禁止令的,公安机关可以根据相关的行政法规进行处罚。

管制有哪些特点

从本质上来讲,管制是一种限制自由的刑罚,其比剥夺自由的刑罚种类要轻得多。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只限制自由而不剥夺人身自由。对判决管制的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仍留在原工作单位或原居住地工作和生活,

2、 被判决管制的犯罪分子要接受公安机关管束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并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3、 管制的判决归人民法院,管制的执行归公安机关。其他任何机关和个人不得行使判决权和执行权。

从上述特点我们可以看出,管制从裁决到执行都有严格的法律程序,体现了轻刑轻判的刑事政策以及对法院严格依法判决的要求。

管制的适用对象是什么

管制主要适用于罪行较轻、人身危险性较小的刑事犯罪分子。

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一些罪行较轻的人在考虑给予适当的处罚时,要注意预防和改造的有效性以及资源的优化。对于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没有必要关押,而将其留在社区内接受改造和监督,将有利于其工作和家庭生活,同时也可以减少司法资源的浪费,从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管制与缓刑的区别是是什么

但两者在以下方面又具有相似性:

1、服刑场所均是监外。缓刑和管制的最大相似点就是二者都是监外执行,缓刑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给犯罪情节轻微,确有悔罪表现的罪犯以宽松的服刑环境。而管制先是有其特殊用途,后也借鉴了缓刑的成功经验,位于主刑。二者通常适用于主观恶性较小,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小,大多为偶犯初犯,犯意多出被逼无奈,犯罪多表现为故意伤害、交通肇事、盗窃、妨害公务、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等行为。

2、需遵守的相关规定相似。《刑法》规定管制犯、缓刑犯应遵守的规定有着惊人的相似,前者只比后者多“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一项。

3、适用相似的减刑情节。根据《刑法》第78条规定,被判处管制的罪犯在服刑期间,如果能认真接受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条规定,被判处缓刑的罪犯,如果在缓刑考验期间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参照《刑法》第78条的规定予以减刑,同时相应缩减其缓刑考验期。

4、执行效果类似。根据《刑法》及相关规定,被判处缓刑、管制的罪犯由其居住的基层公安机关即派出所予以监管,其所在单位或居住地街道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予以协助监管。目前社区矫正相关机构、制度未建立健全,监管任务完全由基层派出所承担,面对如今日益繁重的治安任务,派出所力不从心,无暇顾及。加上当前大规模人口流动对监外执行力度的冲击,监管措施亦无济于事,濒临失控。

5、产生的法律后果相似。根据《刑法》规定累犯的情形并不包括被判处管制的罪犯,即被判处管制的罪犯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也不构成累犯。同样,《刑法》第七十六条也规定,缓刑考验期满,没有违法违规,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也不构成累犯。

以上知识就是律师对“什么叫管制”问题进行的解答,管制是我国刑事处罚措施的一种,判处管理的犯罪分子不需要进行关押或监禁,但会被限制一定的人身自由,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管制的概念及特征

管制的首要特征就是,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不羁押在监狱、看守所等执行场所中,仍留在原工作单位或居住地,也不离开自己的家庭,不中断与社会的正常交往。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查看全文

管制的概念,被判管制会坐牢吗

管制是指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的一种量刑种类。管制是主刑中的一种,其刑期是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还可以禁止其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或者接触特定的人。...查看全文

管制的概念,被判管制会坐牢吗

法律分析:管制是指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的一种量刑种类。管制是主刑中的一种,其刑期是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还可以禁止其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或者接触...查看全文

管制的概念,被判管制会坐牢吗

管制是指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的一种量刑种类。管制是主刑中的一种,其刑期是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还可以禁止其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或者接触特定的人。...查看全文

刑法中管制的概念与作用

管制的主旨是:管制适用于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受公安机关和社会监督。管制对象包括危害国家安全的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以及其他罪行不重的刑事犯罪分子。管制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且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超过三年。...查看全文

管制刑的概念及特点

管制刑是一种轻刑罚方法,不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式。适用于罪行性质轻、危害小,人身危险性较小的犯罪分子。管制刑由人民法院判决,社区矫正组织执行。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但在数罪并罚...查看全文

管制的概念及其相关法律规定是什么?

管制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种主刑,适用于犯罪情节较轻、后果不严重且无社会危害性的犯罪分子。管制期限为三个月至两年,期间需定期报告活动情况,遵守禁止令。违反禁止令将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查看全文

管制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我国刑法规定了一种量刑种类——管制,即对犯罪分子不关押,而是限制其自由,并实行社区矫正。管制由地方社区矫正机构执行,期限为三个月至二年。判处管制时,可以同时禁止犯罪分子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接触特定人。违反禁止令将受到公安机...查看全文

无因管理制度的概念是什么

无因管理制度是指自愿为他人管理事务或提供服务,以避免他人利益受损的行为,无需他人委托或法律义务,是债务产生的原因之一。...查看全文

无因管理制度的概念是什么

无因管理制度的概念是:无因管理是指自愿为他人管理事务或提供服务,以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但未受委托或法律义务约束。这是债务产生的原因之一。...查看全文

无因管理制度的概念是什么

无因管理制度的概念是:无因管理是指自愿为他人管理事务或提供服务,未受他人委托或法律义务的行为。这是债务产生的原因之一,旨在避免对他人利益造成损失。...查看全文

合同分类管理制度的概念是怎样的

法律解析: 合同分类管理制度是为加强合同管理,避免失误,提高经济效益而制定的制度,根据不同部门所产生的不同合同进行严格分类管理;各部门根据自己所管理的合同派专人管理并严格分类归档,建立合同专门档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查看全文

合同分类管理制度的概念是怎样的?

律师分析: 合同分类管理制度是为加强合同管理,避免失误,提高经济效益而制定的制度,根据不同部门所产生的不同合同进行严格分类管理;各部门根据自己所管理的合同派专人管理并严格分类归档,建立合同专门档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

协议分类管理制度的概念是怎样的?

律师解答: 合同分类管理制度是为加强合同管理,避免失误,提高经济效益而制定的制度,根据不同部门所产生的不同合同进行严格分类管理;各部门根据自己所管理的合同派专人管理并严格分类归档,建立合同专门档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

协议分类管理制度的概念是怎样的?

法律解析: 合同分类管理制度是为加强合同管理,避免失误,提高经济效益而制定的制度,根据不同部门所产生的不同合同进行严格分类管理;各部门根据自己所管理的合同派专人管理并严格分类归档,建立合同专门档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

公司法管理人员制度的概念及作用

公司法定代表人可由章程规定,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经理担任,并依法登记。变更需办理登记。经理可担任法定代表人。高级管理人员包括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及其他规定人员。...查看全文

管制概念是什么

管制是一种刑事处罚方式,对犯罪分子限制自由但不关押,适用于社会危害性较轻的犯罪,期限为三个月以上到两年以下。判处管制的人可以留在原单位工作,同工同酬。...查看全文

管制概念是什么

法律分析:“管制是我国刑法当中规定的刑事处罚的方式,是附加刑的一种,它对犯罪分子限制一定的自由,但不进行关押,依法进行社区的矫正。管制主要应用于社会危害性较轻的犯罪行为,期限为三个月以上到两年以下。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仍然可...查看全文

管制概念是什么?

律师分析: “管制是我国刑法当中规定的刑事处罚的方式,是附加刑的一种,它对犯罪分子限制一定的自由,但不进行关押,依法进行社区的矫正。管制主要应用于社会危害性较轻的犯罪行为,期限为三个月以上到两年以下。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仍然可以留在...查看全文

管辖的概念

什么是管辖 民事诉讼的管辖,是指各级人民法院和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它是在人民法院系统内部划分和确定某级或者同级中的某个人民法院对某一民事案件行使审判权的问题。将人民法院主管的民事案件,在法院组织系统内...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