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中关于子女抚养的安排

律师回答
摘要:离婚后子女抚养权的原则:不满2周岁由母亲抚养,2至8周岁双方协商决定,8周岁以上尊重子女意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84条,离婚后父母仍有抚养、教育、保护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对于不满2周岁的子女,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对于已满2周岁的子女,双方协议不成,法院根据最有利于子女的原则判决;对于已满8周岁的子女,应尊重其真实意愿。
1、双方自愿离婚小孩抚养权的归属为若是有不满两周岁的子女,原则上由母亲直接抚养。
2、子女二至八周岁的,应当双方协商决定。
3、若是子女八周岁以上的,应当遵循子女的意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延伸阅读
离婚协议中关于子女抚养的合理安排与共同责任
离婚协议中关于子女抚养的合理安排与共同责任是确保离婚后子女权益得到保障的重要方面。在制定这样的协议时,双方需要充分考虑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需求,并以子女的最佳利益为出发点。合理安排子女的居住、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需求,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稳定的生活环境和父母的关爱。此外,共同责任也是重要的,父母应共同承担子女抚养的经济和精神责任,共同参与子女的成长过程,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机制。通过合理的安排与共同责任,离婚后的子女可以得到稳定的成长环境,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与幸福成长。
结语:离婚协议中关于子女抚养的合理安排与共同责任是确保子女权益的重要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不满两周岁的子女原则上由母亲直接抚养,二至八周岁的子女应双方协商决定,八周岁以上的子女应尊重其意愿。在制定协议时,需充分考虑子女的需求,确保他们稳定的生活环境和父母的关爱。父母应共同承担经济和精神责任,共同参与子女的成长过程,促进子女的健康发展与幸福成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 收养 第一节 收养关系的成立 第一千零九十六条 监护人送养孤儿的,应当征得有抚养义务的人同意。有抚养义务的人不同意送养、监护人不愿意继续履行监护职责的,应当依照本法第一编的规定另行确定监护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 收养 第三节 收养关系的解除 第一千一百一十八条 收养关系解除后,经养父母抚养的成年养子女,对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养父母,应当给付生活费。因养子女成年后虐待、遗弃养父母而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可以要求养子女补偿收养期间支出的抚养费。
生父母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可以要求生父母适当补偿收养期间支出的抚养费;但是,因养父母虐待、遗弃养子女而解除收养关系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 收养 第二节 收养的效力 第一千一百一十三条 有本法第一编关于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规定情形或者违反本编规定的收养行为无效。
无效的收养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离婚协议中关于孩子的抚养安排

离婚协议孩子共同抚养,主要考虑子女幼儿期需要母亲的照顾,女方已绝育,男方未绝育且年龄相仿,孩子已习惯与母亲生活,男方有过错或不良嗜好可能影响孩子成长,女方思想品质好且有更多时间照顾孩子。...查看全文

离婚协议中关于孩子抚养权的安排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时,根据子女身心健康和权益出发,结合父母的抚养能力和条件,妥善解决子女抚养问题。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但如果母方患有传染性疾病、不履行抚养义务或其他原因导致子女无法随母方生活,可随父方生活。...查看全文

离婚协议中子女抚养费的安排

离婚时对子女的抚养费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和医疗费用等。抚养费数额的确定原则考虑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经济收入能力和子女生活所在地的居民消费水平。人民法院常以当地居民消费水平作为判定标准。...查看全文

离婚协议书中关于孩子抚养费的安排

根据离婚协议书,孩子抚养费需由双方协商确定,如协商不成,可参考当地居民和农民的平均生活费水平确定具体数额。法律规定,离婚后,子女由一方抚养,另一方需支付部分或全部抚养费。离婚协议不影响子女在必要时向任一父母提出超过协议数额的合理要...查看全文

离婚协议中关于小孩抚养费的安排

离婚协议中小孩抚养费的处理方法及法律依据,抚养费支付比例为月总收入的20%-30%,负担多个子女抚育费可适当提高,但不超过月总收入的50%。抚养费应定期给付,有条件可一次性给付。若抚养费过低,可向法院起诉要求增加,法院根据子女需要...查看全文

离婚协议中关于抚养费的安排有效吗?

离婚协议不用给抚养费是否有效,取决于是否符合法定条件。根据民法典规定,符合以下条件的离婚协议有效:1.当事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协议真实表达了双方意思;3.协议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未违背公序良俗。...查看全文

探讨离婚协议中关于孩子抚养权的具体安排

《民法典》对离婚协议中子女抚养权的规定:不满两周岁的子女由母亲直接抚养,两周岁以上的子女应协商,协商不成可起诉。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需支付抚养费。抚养费数额根据实际需要、负担能力和生活水平确定。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判决抚养权,尊重子女...查看全文

关于子女抚养权的安排

夫妻自愿离婚需签订书面协议,申请离婚登记。协议应包括离婚意愿和子女抚养、财产、债务等事项。单方抚养子女时,另一方需支付抚养费。费用和期限由协议决定,否则由法院判决。...查看全文

离婚协议中关于房产归女方的安排

离婚协议的主旨是双方自愿离婚并就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债务处理等事项达成一致。协议中约定了房产归女方所有、贷款由男方继续还款等有效条款。在尊重法律强制规定的前提下,法律尊重当事人的意愿。综合建议包括基本情况、离婚表示、子女安排、财产...查看全文

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的安排

离婚协议书必须为书面形式,由夫妻双方签字并经法庭或婚姻登记管理部门认可,内容包括自愿离婚意愿、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债务处理等事项,符合民政局的规范和要求,并需存档备份。离婚协议的处理应遵循法律规定,经过合理有效的协商,避免不必要的...查看全文

离婚协议中关于子女抚养问题

夫妻双方协议离婚,分割财产的办法是个人财产不予分割,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而夫妻共同财产可以平均分割,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确认子女抚养的办法也是由双方协商,协议不...查看全文

离婚协议中关于抚养费的安排是否实际可行?

离婚协议不用给抚养费是否有效,取决于是否符合法定条件。根据民法典规定,符合以下条件的离婚协议有效:1.当事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协议真实表达了双方意思;3.协议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未违背公序良俗。...查看全文

离婚协议中关于子女抚养权的条款

本文介绍了离婚协议的撰写方式和离婚时净身债务的处理方式,并指出在离婚时应本着孩子最大利益出发,自行协商孩子抚养权的归属。同时,文章也提醒读者不要先领离婚证再争取孩子抚养权,而应当先处理孩子的抚养问题。...查看全文

关于孩子的抚养安排

离婚协议书的主旨是明确夫妻双方的身份信息和基本信息,表达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确定共同财产的分割方式,达成关于共同抚养孩子的一致协议,处理债权债务,并要求夫妻双方在离婚协议上签名确认。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离婚不影响父母与子女的关...查看全文

婚前协议中关于子女抚养的规定

婚前协议约定子女抚养权需遵守法律规定,离婚时确定是否有效。父母离婚不消除与子女的关系,离婚后仍有抚养权和义务。不满两周岁子女由母亲抚养,满两周岁需法院判决最有利于子女的抚养方式。已满八周岁子女的真实意愿应被尊重。...查看全文

离婚协议关于子女抚养问题

法律分析:1、本着有利于子女成长的原则进行协议,仔细确认双方的情况后,双方自愿达成一致即可。2、抚养费包括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抚育费的给付期限,一般至子女十八周岁为止。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以其劳动收入为...查看全文

关于女方和孩子抚养权的安排

本文讲述了离婚协议书中关于孩子抚养权的规定以及变更抚养权的情况。离婚后任何时间内,一方或双方的情况或抚养能力发生较大变化,均可提出变更子女抚养权的要求。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律师代理离婚案件时,可以通过收集相关证据...查看全文

离婚协议中关于子女抚养费的解决方法

离婚协议中小孩抚养费的处理方法及法律依据,按照不直接抚养方月总收入的比例支付,负担多个子女抚育费时比例可适当提高。抚养费应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一次性给付。若离婚协议中抚养费过低,可向法院起诉要求增加,法院会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查看全文

离婚协议中关于孩子抚养权的争议

协议离婚不让看孩子的解决办法:居委会或村委会协商重新约定探视权,协商不成可向法院提起诉讼。离婚后,未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探望权,另一方有协助义务。探望方式、时间由协议确定,无协议可由法院判决。如果探望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法院可中止...查看全文

关于孩子抚养权的安排

协议中应明确孩子抚养权归属、生活费教育费、医药费的金额和支付方式、支付期限,合同内容包括当事人信息、标的、数量、质量、价款、履行期限、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抚养权协议应写明双方信息、签署原因、监护权归属、探望权规定、支付的抚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