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规定侵占罪的立案标准?

律师回答
摘要:侵占罪立案标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且拒不交还。上海市规定,侵占数额在2万元以上应立案追诉。侵占数额在20万元以上属于“数额巨大”,不满20万元但涉及特定情形也属于“其他严重情节”。侵占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丧失劳动能力者的财物,或侵占灾民、移民、受救助对象的财物都属于“其他严重情节”。立案标准依据《关于本市办理部分刑事犯罪案件标准的意见》第三十二条。
满足以下条件的,可以以侵占罪立案:以上海市为例,侵占数额在2万元以上,应当立案追诉。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构成侵占罪,一般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侵占罪立案标准是怎么规定的?的法律依据
《关于本市办理部分刑事犯罪案件标准的意见》第三十二条
侵占数额在2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
侵占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侵占数额不满20万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其他严重情节”;
(1)侵占残疾人、老年人、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财物的;
(2)侵占灾民、移民、受救助对象财物的。
延伸阅读
侵占罪的立案标准:法律界的争议与实践应用
侵占罪的立案标准一直是法律界的争议焦点,也是实践应用中的重要问题。在实际操作中,立案标准的确定对于维护公正、保护当事人权益至关重要。侵占罪的立案标准涉及多个因素,如财产性质、侵占行为的主观意图、价值大小等。法律界对于这些因素的权衡和解释存在不同观点,导致立案标准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讨论,以制定更具可操作性和公正性的立案标准。在实践应用中,司法机关应积极借鉴相关案例和先例,结合社会实际情况,依法公正地确定侵占罪的立案标准,确保司法公正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结语:侵占罪的立案标准一直是法律界的争议焦点,也是实践应用中的重要问题。在实际操作中,立案标准的确定对于维护公正、保护当事人权益至关重要。侵占罪的立案标准涉及多个因素,如财产性质、侵占行为的主观意图、价值大小等。法律界对于这些因素的权衡和解释存在不同观点,导致立案标准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讨论,以制定更具可操作性和公正性的立案标准。在实践应用中,司法机关应积极借鉴相关案例和先例,结合社会实际情况,依法公正地确定侵占罪的立案标准,确保司法公正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二节 讯问犯罪嫌疑人 第二百零九条 对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犯罪事实、无罪或者罪轻的事实、申辩和反证,以及犯罪嫌疑人提供的证明自己无罪、罪轻的证据,公安机关应当认真核查;对有关证据,无论是否采信,都应当如实记录、妥善保管,并连同核查情况附卷。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章 附 则 第三百八十八条 本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8年5月14日发布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35号)和2007年10月25日发布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修正案》(公安部令第95号)同时废止。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章 附 则 第三百八十七条 公安机关可以使用电子签名、电子指纹捺印技术制作电子笔录等材料,可以使用电子印章制作法律文书。对案件当事人进行电子签名、电子指纹捺印的过程,公安机关应当同步录音录像。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侵占罪的立案标准如何规定?

根据相关规定,侵占罪侵占数额2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属于数额较大的起点标准。侵占数额20万元以上,属于数额巨大的起点标准。我国《刑法》第270条: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查看全文

侵占罪立案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法律分析:侵占罪立案标准的规定:以上海市为例,侵占数额在2万元以上,应当立案追诉。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构成侵占罪,一般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如何规定

法律分析: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的规定:必须有侵占的行为。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即达到6万元以上。必须是利用自己的职务上的便利,所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职权及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如何规定

法律分析: 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的规定:必须有侵占的行为。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即达到6万元以上。必须是利用自己的职务上的便利,所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职权及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 法律依据: 《刑法》 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查看全文

如何确定侵占罪的立案标准?

侵占罪的立案标准、构成要件和刑事辩护时机。侵占罪的立案标准包括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数额较大且拒不交还;法律依据为刑法第270条。构成要件包括侵犯他人财产所有权、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且数额较大;主体为年满16周岁的自然人。刑事辩护最好在公...查看全文

最新侵占罪立案标准:如何界定侵占罪?

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数额较大为3-20万元,数额巨大为20-300万元,数额特别巨大为300万元以上。根据规定,数额较大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判处3-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判处1...查看全文

如何确定侵占罪案件的立案标准?

侵占罪立案标准:代为保管他人财物非法占有,数额达一万以上且拒不退还,构成侵占罪。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判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79字)...查看全文

河南省侵占罪立案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根据法律规定,侵占罪和职务侵占罪的数额划分为两个级别:数额较大和数额巨大。侵占罪数额在一万元至十万元之间,职务侵占罪数额在一万元至十万元之间被视为数额较大;而侵占罪数额超过十万元,职务侵占罪数额超过十万元则被视为数额巨大。...查看全文

侵占罪立案规定是如何规定的?

法律解析: 侵占罪立案标准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犯罪对象为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和埋藏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查看全文

侵占罪立案规定是如何规定的?

律师解答: 侵占罪立案标准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犯罪对象为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和埋藏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查看全文

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规定

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规定为: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七十五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本文关...查看全文

侵占罪立案标准及其规定

侵占罪立案标准:上海市侵占数额超过2万元应立案追诉。侵占罪是指非法占有他人财物、遗忘物或埋藏物,数额较大且拒不归还的行为。处罚一般为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查看全文

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规定

法律分析: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规定为: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七十五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查看全文

侵占罪的立案标准有哪些规定?

根据相关规定,侵占罪侵占数额2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属于数额较大的起点标准。侵占数额20万元以上,属于数额巨大的起点标准。我国《刑法》第270条: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查看全文

侵占罪立案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法律分析:侵占罪立案标准的规定:以上海市为例,侵占数额在2万元以上,应当立案追诉。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构成侵占罪,一般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侵占罪立案的标准

侵占罪立案的标准是:1、行为人犯罪的目的是非法占有;2、行为人将别人交付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又或者是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3、行为人占为己有的数额较大;4、行为人拒不交还保管物,行...查看全文

侵占罪立案的标准?

律师分析: 侵占罪侵占数额2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属于数额较大的;侵占数额20万元以上,属于数额巨大的。侵占罪属于自诉案件,需当事人自己去法院起诉法院才予以立案审理,如果当事人本身没有告诉,则不予以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查看全文

侵占罪立案的标准

法律解析: 侵占罪侵占数额2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属于数额较大的;侵占数额20万元以上,属于数额巨大的。侵占罪属于自诉案件,需当事人自己去法院起诉法院才予以立案审理,如果当事人本身没有告诉,则不予以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查看全文

侵占罪的立案标准

法律分析: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侵占罪的立案标准法律规定如下:  《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他人保管的财物...查看全文

侵占罪立案的标准

法律解析: 侵占罪侵占数额2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属于数额较大的;侵占数额20万元以上,属于数额巨大的。侵占罪属于自诉案件,需当事人自己去法院起诉法院才予以立案审理,如果当事人本身没有告诉,则不予以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