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拦其他人犯罪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中止

律师回答

如果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构成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
1、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
2、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刑法》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一、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情形是怎样的
1、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是指行为人在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阶段,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对于预备阶段的中止,一般不予刑事处罚。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二、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区别是什么?
1、发生的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在实施犯罪预备或者在着手实施犯罪以后,达到即遂以前放弃犯罪,均能构成犯罪中止。
2、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在犯罪未遂中,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的实际结果违背行为人的本意,即欲为而不能为。在犯罪中止中,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主动放弃当时可以继续实施和完成的犯罪,即能为而不为。这是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根本区别。
3、行为结果不同。犯罪未遂的结果是犯罪未逞,是指行为人没有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并不等于不发生任何损害结果。犯罪中止要求行为人必须彻底地放弃犯罪。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还要求行为人必须有效地防止他已经实施的犯罪行为之法定犯罪结果的发生。
4、刑事责任不同。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5、目的不同: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情形。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情形。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阻拦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中止

法律分析:阻拦行为不一定构成犯罪中止,根据法律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要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才成立犯罪中止,如果有阻拦行为,但是仍发生了损害后果,这不成立犯罪中止,而是犯罪既遂。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查看全文

阻止他人救人是否构成犯罪?

律师分析: 构成,阻止他人施救的,阻止施救行为人必须认识到需要救助者的生命、健康法益正处于危险状态与施救行为正在进行以及自己的阻止行为及其会产生的后果。按刑法理论,该行为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查看全文

阻止他人救人是否构成犯罪

法律分析:构成,阻止他人施救的,阻止施救行为人必须认识到需要救助者的生命、健康法益正处于危险状态与施救行为正在进行以及自己的阻止行为及其会产生的后果。按刑法理论,该行为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法律依...查看全文

阻止他人救援是否构成犯罪?

本文介绍了刑法中不作为杀人罪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不作为的客观方面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即行为人负有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并且具有实施这种积极行为的能力,但是仍未实施这种行为的情况。如果行为人具有上述三个条件,并且有能力救人却见死不救,那...查看全文

行为犯是否构成犯罪中止

法律分析:行为犯可以构成犯罪中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行为犯在实行犯罪行为时中止,属于前述范围。法律依据:《《中...查看全文

成功阻止他人犯罪是否构成立功?

阻止他人犯罪未成功是否构成立功视具体情况而定。积极阻止但因“寡不敌众”或受伤仍未能成功者,应认定为有立功表现;仅虚张声势、畏缩不前者则不能认定为有立功表现。...查看全文

阻止他人犯罪未成功是否构成立功?

阻止他人犯罪未成功是否构成立功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具体如下:1、对积极阻止他人实施犯罪,但因“寡不敌众”或自身在阻止过程中受重伤,虽已尽最大努力仍未能阻止他人犯罪,应认定为有立功表现;2、对仅仅虚张声势、畏...查看全文

是否认为犯罪中止构成犯罪?

犯罪中止是构成犯罪的一种形态,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行为人放弃犯罪或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可被视为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可以免除或减轻处罚。因此,犯罪中止本身也是一种未完成的犯罪形态,刑罚不仅针对结果,也包括犯罪行为本身。...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是否构成犯罪

犯罪中止是构成犯罪的一种形态,与犯罪既遂、未遂等停止形式相似。然而,根据法律规定,对犯罪中止的确认并不容易,需要明确掌握犯罪中止的构成要件。在提起公诉时,检察机关也应该对犯罪情节有清晰的认识。随着刑法理论从客观主义向主观主义的转变...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是否构成犯罪

犯罪中止也构成犯罪。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是犯罪中止。这是一个简洁和一般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许多困难的问题。犯罪中止往往与犯罪既遂、未遂等停止形式相结合。单凭法律法规很难准确认定,需要明确把握...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是否构成犯罪

法律分析:犯罪中止可以构成犯罪。依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行为或者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对于中止犯,可以免除处罚或者减轻处罚的;由此可见,犯罪中止也是可以构成犯罪的。且犯罪...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是否构成犯罪

犯罪中止构成犯罪吗 我国现行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这是一条精练概括性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犯罪中止往往和犯罪既遂、未遂等停止形态...查看全文

犯罪人犯罪中止是否构成共同犯罪

法律分析:犯罪人犯罪中止构成共同犯罪。共同犯罪人可以分为实行犯、教唆犯、帮助犯和组织犯。教唆犯是指以各种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实施犯罪的人。法律依据:《《中...查看全文

诋毁他人是否构成犯罪行为?

诽谤、谩骂和侮辱他人是犯法的,根据我国宪法第38条,公民的人格尊严受到保护,禁止侮辱、诽谤和陷害他人。如果这些行为对受害人的人格利益造成损害,可以构成侵犯名誉权,受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查看全文

杀人中止是否构成犯罪?

故意杀人行为构成犯罪,不论是否导致受害人死亡。根据刑法规定,自动放弃或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中止犯中,未造成损害的可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可减轻处罚。...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是否仍然构成犯罪?

犯罪中止也是构成犯罪的,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中止也是犯罪了吗 犯罪中止也是构成犯罪的。在法律上所认为的犯...查看全文

犯罪过程中被人阻止是什么行为

法律分析:教唆犯在实施完其教唆行为后,在其他被教唆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积极有效采取阻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教唆犯罪中止,如果其个人意图中止犯罪,但未能积极有效地阻止犯罪结果发生,也不能认为该教唆犯成立犯罪中止。...查看全文

犯罪过程中被人阻止是什么行为

法律分析:教唆犯在实施完其教唆行为后,在其他被教唆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积极有效采取阻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教唆犯罪中止,如果其个人意图中止犯罪,但未能积极有效地阻止犯罪结果发生,也不能认为该教唆犯成立犯罪中止。...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是否为犯罪?

犯罪中止是一种犯罪表现形式,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或自动放弃犯罪结果的行为。中止行为可以是作为或是不作为的方式,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使正在进行的犯罪中断。...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是否属于犯罪行为?

在犯罪过程中犯罪中止不一定构成犯罪,根据《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若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则免除处罚;若造成损害,则减轻处罚。犯罪中止必须符合以下特征:必须在犯罪过程中停止犯罪,且是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犯...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