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用他人签名罪如何定罪?

律师回答
摘要:伪造签名构成犯罪,但具体构成何种犯罪需综合判断。伪造签名可能构成诈骗、合同诈骗、金融诈骗等罪名。在诉讼中伪造签名可能构成妨碍作证罪、伪证罪。冒充他人签名需由代签人承担责任,本人无责任。代替他人签名需符合代理权规定,否则无效,本人需承担责任。
伪造他人签名构成诈骗罪,如果以此制造伪证,则构成伪证罪,如果用以伪造政府公文,情节将更为严重。签名具有法律效力,伪造签字是要负法律责任的。但是仅仅伪造签名并不当然构成刑事犯罪,还需要结合伪造后的具体行为,社会危害性,危害后果等综合判断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签的合同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其他相应的可能构成金融诈骗、票据诈骗。如果是在诉讼过程中,则可能构成妨碍作证罪、伪证罪。如果是假冒明星签名出售,那么应该属于侵犯姓名权的行为,量特别大的话也可以认为是诈骗。在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别人冒充本人签字的,如果本人不追认的,则不承担法律责任,由代签人承担责任;如果经追认的,则本人应该承担责任。代替他人签名的,属于一种代理行为,如果本人不知情的,则属于无权代理,本人不承担法律责任;但如果本人知道他人代替自己签名而不作否认表示的,或经本人追认的,则该签名对本人有约束力,本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二条【表见代理】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有效。
延伸阅读
盗用他人签名罪的定罪标准和司法实践
盗用他人签名罪的定罪标准和司法实践主要涉及刑法相关规定和法院的实际判决情况。根据我国刑法第267条的规定,盗用他人签名罪是指盗用他人签名,以获取不正当利益或者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定罪标准主要包括:盗用他人签名的事实成立、盗用行为的主观故意、以及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后果。在司法实践中,法院通常会通过调查取证、听证、鉴定等方式来确认盗用行为的事实和性质。同时,法院还会综合考虑被害人的权益损失、盗用行为的恶劣程度等因素来判决定罪与量刑。具体的判决结果会因案件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但司法实践一般会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结语:伪造他人签名构成诈骗罪,制造伪证构成伪证罪,伪造政府公文情节更严重。签名具有法律效力,伪造签字需负法律责任。仅伪造签名不一定构成刑事犯罪,需综合判断行为、社会危害性及后果。签合同可能构成合同诈骗,其他可能构成金融、票据诈骗。在诉讼中可能构成妨碍作证、伪证罪。假冒明星签名属侵犯姓名权,大量时可视为诈骗。他人冒充签字,若本人不追认,代签人负责;若追认,则本人负责。代替他人签名需授权,否则无效,本人知情且不否认者有约束力,需负责。盗用他人签名罪定罪标准主要涉及刑法规定和司法实践,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如何定罪盗用他人驾照?

盗用他人驾照的行为应处以15日以下拘留和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为有效打击此类行为,驾驶员需随身携带驾驶证,不随意放置在驾驶室内,更不能借给他人使用。...查看全文

盗用他人签名属于犯罪吗

公民享有姓名决定权、使用和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盗用、假冒,未经同意不能以营利目的使用。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享有名称权,有权使用和转让名称。签订买卖合同时,伪造签名导致合同成立,受损害的一方是否可以维权,取决于合同是否...查看全文

盗用他人姓名构成何种罪名?

本文讲述了姓名权和肖像权的相关法律知识。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改变自己姓名的权利,而肖像权是自然人所享有的对自己的肖像上所体现的人格利益为内容的一种人格权。公民享有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和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查看全文

私自刻章盗用他人财物罪如何定罪?

对于未构成犯罪的情况,处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和一千元以下罚款;对于情节较轻的情况,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和五百元以下罚款。对于构成犯罪的情况,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对于情节严重的情况,处以...查看全文

损害他人名誉罪如何定罪

诽谤罪和侮辱罪是毁坏他人名誉的犯罪行为,严重者可被判刑。两者都是自诉案件,但严重损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诽谤罪以捏造虚假事实毁坏名誉为主,侮辱罪则可用真实或虚假事实进行。...查看全文

盗用他人名字是什么罪

法律分析:盗用他人名字一般不构成犯罪。但会侵犯他人的姓名权,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和假冒。法律依据:《中...查看全文

盗用他人姓名罪是什么?

本文讲述了盗用他人名字的行为可能构成侵权,但并非犯罪。同时,我国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但同时也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和假冒。在改名方面,只要公安局没有发现不需更改的情形,派出所和公安局都可能会同意,但...查看全文

盗窃他人手机如何定罪?

手机抢夺构成抢夺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量刑根据数额大小和严重程度决定,最高可判无期徒刑或没收财产。凶器抢夺则构成抢劫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定罪处罚。...查看全文

盗用他人名字构成什么罪

法律分析:盗用他人名字一般不构成犯罪。但有可能会侵犯他人的姓名权,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和假冒。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盗用他人名字构成什么罪

盗用他人名字一般不构成犯罪。但有可能会侵犯他人的姓名权,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和假冒。...查看全文

他人盗用店名,该如何维权?

合法维护公司名称权益的步骤:学习相关法规,核实自己公司名称登记情况,申请调查对方公司名称登记方式,向工商机关申请处理或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损失;如对方合法登记,可请求工商机关处理名称争议,处理时限为6个月。...查看全文

诬陷他人盗窃罪如何界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以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可能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查看全文

盗用他人信息犯罪如何处罚

法律分析:一、如果构成盗窃罪,一般情况下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属于盗窃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盗窃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查看全文

侵犯他人姓名使用权如何定罪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86年4月12日) 第一百二十条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款规定...查看全文

盗用他人车辆算何罪?

未经同意开走他人汽车构成犯罪需要视情况而定:盗窃罪是指偷偷将车开走,使车主认为车辆丢失;侵占罪是指车主明知车被对方开走,但未经同意;若是熟人,需协商,否则出事故双方担责;若是陌生人的车或未经熟人同意擅自使用,属于盗用车辆,需追究法...查看全文

盗取他人信息罪名的定义

盗取他人信息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非法盗取个人信息可被定为犯罪,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保护个人信息不被侵犯是重要的,违法购买、窃取个人信息都会受到法律制裁,单位和相关责任人也会受到处罚。...查看全文

如何判定损害他人名誉罪

诽谤罪和侮辱罪是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可能被判处刑罚。诽谤罪是捏造虚假事实,侮辱罪可以用真实或虚假事实来毁坏他人名誉。这两者都是自诉案件,但严重损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查看全文

盗刷他人信用卡是什么罪名

盗刷他人信用卡是构成盗窃罪,如果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查看全文

盗窃他人财物如何定罪量刑?

盗窃罪的刑事处罚标准根据不同数额分为较大、巨大和特别巨大三个等级,具体数额标准由各地高级法院、检察院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治安情况确定,并报批准。在跨地区运行的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的案件,数额的认定应根据受理案件所在地的相关数额标准来确...查看全文

伙同他人盗窃如何定罪量刑?

律师分析: 属于共同犯罪,应当按照盗窃数额及犯罪情节定罪量刑,如果是从犯,比照主犯从轻处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