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狗被人投药毒死了我可以报警调取摄像头吗?

律师回答
摘要:故意投毒杀狗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若危害公共安全,涉嫌投放危险物质罪,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5条和第114条的规定,故意毁坏财物数额较大或有严重情节,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投放危险物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1、故意投毒药杀死狗,如果狗是主人饲养的,会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若投毒行为危害到公共安全,还会涉嫌投放危险物质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五条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延伸阅读
狗被毒害,我能否向警方申请调取周边摄像头的录像?
在您的情况下,如果您的狗被毒害,您可以向警方报案并说明情况。根据相关法律,警方可能会调取周边摄像头的录像作为调查证据。然而,是否能够成功调取录像取决于多个因素,如录像保存时长、摄像头位置、录像所有者的合作意愿等。警方将会根据案件的性质和紧急程度来决定是否调取录像。因此,您应该尽快向警方报案,并提供任何可能有助于调查的信息。警方将会根据法律程序进行相应的调查和处理。记住,法律程序可能因地区和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因此最好咨询当地律师以获取专业的法律建议。
结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故意投毒杀死狗属于故意毁坏财物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若危害到公共安全,还涉嫌投放危险物质罪,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您应及时向警方报案,并提供相关证据。警方将根据法律程序展开调查和处理。具体法律程序可能因地区和情况而异,建议咨询当地律师以获取专业法律建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9修订):第四章 森林保护 第三十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森林防火工作,发挥群防作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领导应急管理、林业、公安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做好森林火灾的科学预防、扑救和处置工作:
(一)组织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活动,普及森林防火知识;
(二)划定森林防火区,规定森林防火期;
(三)设置防火设施,配备防灭火装备和物资;
(四)建立森林火灾监测预警体系,及时消除隐患;
(五)制定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发生森林火灾,立即组织扑救;
(六)保障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所需费用。
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承担国家规定的森林火灾扑救任务和预防相关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第二章 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体制 第二十条 国家建立生物安全审查制度。对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生物领域重大事项和活动,由国务院有关部门进行生物安全审查,有效防范和化解生物安全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第十章 附 则 第八十八条 本法自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我家的狗被投毒药死了,怎么报案

狗被故意毁坏,涉嫌违法行为,可报警。投毒行为还会涉嫌投放危险物质罪,公安机关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若未造成严重后果,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行为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有其...查看全文

宠物狗被毒死了可以报警吗

中国公民报警权益保障及维权途径。报警遇到问题可向上级公安投诉,不立案可向不予立案公安申请复议;复议不服可向上级公安申请复核。也可请求检察院立案监督,或拨打12389举报。复杂问题建议咨询律师。...查看全文

我家的小狗被偷了在摄像头看见的但是看不见车牌号报警有用吗

狗被偷时可报警,但需提供证据。只有构成犯罪行为才能立案追究。民事案件由法院独立审判,不受其他干涉。起诉需满足条件: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明确被告、具体请求和事实、属于法院管辖范围。法院保障起诉权利,符合条件的应在7天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查看全文

?我的狗狗被车撞了我可以报警吗那人也没有跟我道歉

涉嫌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行为,如写恐吓信或以其他方式威胁他人人身安全,可以报警并要求警方立案,违法者可能面临5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者可能面临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可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查看全文

我怀疑被人下毒了可以报警吗

中国公民报警权益保障及申诉途径。报警遇到问题时可向上级公安投诉,不立案可申请复议,复议仍不服可申请复核。可请求检察院立案监督,或拨打12389举报。...查看全文

狗被人打了可以报警吗 狗被人打了可以报警吗

一、狗被人打了可以报警吗      自己的宠物犬无故被人打伤,当事人可以报警或到法院起诉。如果宠物犬价值较大,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罪;如果较小,是治安案件,施暴者会...查看全文

车被蹭了怎么调取监控摄像头

交通事故当事人及直系亲属可申请法院调查令,要求交警调取视频监控。双方涉及人也可查看监控录像。这是事故当事人获取证据的一种方式,他们有权要求查看监控录像。...查看全文

车被蹭了怎么调取监控摄像头

停车被剐蹭报警调监控的方式就是报警:1、第一、客气一点的,如果是同一个小区的,那么你可以在小区贴公告或者通过物业根据车牌去找到车主,然后跟他协商解决;2、第二、直接拿着监控视频去报警,你有证据不怕找不到人的,不过报警对他来说后果可...查看全文

别人家的摄像头对着我家门口,我该怎么办?

隐私权侵犯包括未经许可公开个人信息、非法侵入住宅、跟踪监视、窃听、窥探、刺探财产、私拆信件、调查社会关系、干扰性生活、泄露个人材料、收集个人私密信息。摄像头监控门口需合法目的,私自监控为侵权行为。...查看全文

我的金毛狗丢了 可以报警吗?

在被偷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报警,因为此时为盗窃罪;但如果是它自己跑丢的话,警方一般不会受理此案件。 狗也是属于你家的私人财产,在民事财产受到损害的情况下,可以先与对方协商解决,要求对方恢复原状或赔偿损失,协商不成的,可以相关凭据向人民...查看全文

狗狗走失了,我该报警吗?

宠物被偷后,如果要报警,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宠物是被偷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报警是通过电话、网络、信件等方式向警方报告危急情况或发出危急信号,以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查看全文

合租房内发现摄像头可以报警吗

法律分析:合租房内发现摄像头可以报警,行为人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该罪是指行为人主观上是故意的心态,故意实施该犯罪行为的情形。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

在酒店里发现摄像头可以报警吗

可以。自然人的隐私权受到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侵犯隐私权的法定情形有:(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查看全文

我的狗被人抱走了,有监控作证,我可以报警立案吗

中国公民报警权益保护及投诉渠道:遇到公安机关不受理、不作为、不公正等问题,可向上级公安投诉;对不立案可申请复议、复议仍不服可申请复核;可请求人民检察院立案监督;或拨打12389举报。...查看全文

没有狗证,但我家狗走失24小时了,可以报警吗

人口失踪报案并非所有情况都需要等待24小时,儿童和老人走失可随时报警。若有证据表明失踪可能涉及犯罪行为,如绑架、婴儿被盗等,会立案处理。儿童被拐也无需等待24小时,应立即报案。公安部要求采集血样并录入全国打拐DNA数据库,以打击拐...查看全文

狗被人打了可以报警吗?

律师分析: 如果是你的狗咬人被打死,这是紧急避险行为,是不要承担责任的;不过,对方可能是避险过当了,可要求对方承担部分责任;如果你的狗没有咬人而被他人打死,这是故意毁坏财物的行为,属于违法,可报警,同时可要求对方赔偿。 【法律依...查看全文

狗被人打了可以报警吗?

法律解析: 如果是你的狗咬人被打死,这是紧急避险行为,是不要承担责任的;不过,对方可能是避险过当了,可要求对方承担部分责任;如果你的狗没有咬人而被他人打死,这是故意毁坏财物的行为,属于违法,可报警,同时可要求对方赔偿。 【法律依...查看全文

别人家摄像头对着我家门口怎么处理

法律分析:侵犯你的隐私权,可以要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别人家摄像头对着你家门口,监控了你家门口属于侵权行为。根据我国国情及国外有关资料,下列行为可归入侵犯隐私权范畴:    &nb...查看全文

别人家摄像头对着我家门口怎么处理

律师分析:侵犯你的隐私权,可以要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别人家摄像头对着你家门口,监控了你家门口属于侵权行为。国家并没有法律规定禁止安装摄像头,另外安装摄像头监控的目的是判定为是否违法的依据,如果是为了私自监控,为了自己的私...查看全文

我被别人家狗咬了。

我被别人家狗咬了。 家里狗咬了人,其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依法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但有证据证明该损害是由于被侵权人自身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行为,如挑逗狗、挑衅狗导致的除外,饲养人和管理人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