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损害赔偿在离婚案件中的适用

律师回答
摘要:离婚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包括重婚、配偶与他人同居、家庭暴力、虐待遗弃。赔偿数额根据受害人的精神损害程度和过错方的过错程度确定,考虑侵权情节和经济负担能力。然而,离婚时没有青春损失费补偿,这是一个民间概念,没有法律依据。
一、什么情况下离婚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下列情况下离婚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1.对方重婚的。判定是否构成重婚。一就是领取结婚证的重婚,二就是以夫妻名义形成事实婚姻的重婚。
2.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符合构成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条件包括三个方面,具体有:有配偶者;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的共同居住。
3.实施家庭暴力的。构成家庭暴力的行为有:家庭暴力中的身体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
4.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二、离婚赔偿精神损失费数额如何确定
离婚赔偿精神损失费数额按照下列因素确定:
1.受害人的精神损害程度。应考虑受害人所遭受的精神损害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是否给受害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影响,由于损害结果涉及人的身体和精神方面,必要时应由医学专家鉴定其轻重程度,以便确定赔偿数额的高低。
2.过错方的过错程度。包括过错方实施过错的种类、动机、情节等过错程度,一般与造成的损害成正比,过错轻微的,对受害人的精神损害就小,确定赔偿数额应相对较小;过错严重的,对受害人所造成的精神损害就大,则应确定相对较高的赔偿数额。
3.过错方具体的侵权情节。应结合过错方侵权行为的方式、手段、场合等具体情节综合考虑,如虐待比一般的过错行为严重,侵权方式越恶劣,持续时间越长,受害人造成的精神损害就越大,其赔偿数额的确定应相对较高。
4.过错方的经济负担能力。要考虑过错方有无固定的经济来源。
5.诉讼时当地的经济状况。
三、离婚有赔偿青春损失费么?
离婚时没有青春损失费补偿的。从法律的角度看,离婚青春损失费是没有被直接认可和支持的。青春损失费是一个民间发展而来的词,是离婚的人因为自己心灵受到创伤,认为自己在婚姻中处于劣势地位并且付出比对方多,希望在离婚的时候获得经济上的补偿,这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延伸阅读
结语:离婚时,根据法律角度,没有青春损失费补偿。青春损失费是一个民间发展的概念,离婚的人因为心灵受创,认为自己在婚姻中处于劣势地位并付出更多,希望在离婚时得到经济上的补偿。然而,法律并没有直接认可和支持青春损失费的概念。在离婚赔偿中,主要考虑的是精神损害赔偿费的数额,根据受害人的损害程度、过错方的过错程度和经济能力等因素来确定赔偿数额。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离婚第一千零七十六条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离婚第一千零八十条完成离婚登记,或者离婚判决书、调解书生效,即解除婚姻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结婚第一千零五十二条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
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精神损害赔偿在离婚案件中的适用情况

离婚案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主旨:离婚案件中,无过错方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包括重婚、同居、家庭暴力、虐待等行为。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过错方的过错程度、侵害行为的情节、损害结果的严重程度等因素。申请精神损害赔偿需在离婚诉...查看全文

精神损害赔偿在工伤案件中的适用问题

工伤者无法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只能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请求支付赔偿。根据最高法院解释,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劳动关系和工伤保险范围不适用人身损害赔偿规定。工伤保险参保单位的劳动者遭受人身损害应按工伤保险条例处理。...查看全文

精神损害赔偿在离婚时的适用问题

婚外情的认定及配偶损害赔偿责任 婚外情的认定可通过书面材料、照片、视听资料、手机短信等证据。配偶写下的保证书等也可作为关键证据。第三者无赔偿义务。离婚损害赔偿是新规定,是保护离婚当事人权益的需要。损害赔偿责任属于侵权责任,需满足四...查看全文

精神损失费在离婚案件中的适用性

离婚损害赔偿主要包括物质和精神损害赔偿,但法律上没有统一的离婚精神赔偿标准。只有在重大过错情况下,法院才能判决过错方给予赔偿。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标准取决于过错方的过错程度、具体情节、后果、利润、经济能力以及所在地的生活水平。...查看全文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离婚时给予精神赔偿的范围有:重婚行为;与他人同居行为;实施家庭暴力行为;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或有其他重大过错行为等。法律规定,以上情况,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该“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查看全文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律师分析: 离婚时给予精神赔偿的范围有:重婚行为;与他人同居行为;实施家庭暴力行为;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或有其他重大过错行为等。法律规定,以上情况,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该“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法律依...查看全文

离婚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情况

我国民法典规定,离婚时,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重婚、与他人同居、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都可构成离婚的原因。无过错方可以要求有过错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这一规定确立了离婚损害赔偿的范围,只要满足上述情形之一,无过错方就有权要...查看全文

精神损害赔偿在环境侵权案件中的作用

环境侵权行为中受害人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法律依据明确。精神损害包括人格、尊严等受损,可引起愤怒、焦虑等精神痛苦。赔偿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赔偿数额的确定因素包括过错程度、侵害手段、后果、获利情况、经济能力和生活...查看全文

刑事案件中精神损害赔偿?

律师分析: 以被害人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物质赔偿权为例,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赋予了被害人就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但是,如果被害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没有行使该项权利,被害人丧失的仅仅是通过附带民事诉讼手段获得物...查看全文

刑事案件中精神损害赔偿

以被害人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物质赔偿权为例,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赋予了被害人就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但是,如果被害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没有行使该项权利,被害人丧失的仅仅是通过附带民事诉讼手段获得物质赔偿的权利...查看全文

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法律分析: 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公民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其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查看全文

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律师分析: 1、侵害他人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身自由权等人格权,给他人造成精神损害的;2、侵犯监护身份权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给监护人造成精神损害的;3、侵害死者人格权或非法利用、侵害遗体、遗...查看全文

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法律解析: 1、侵害他人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身自由权等人格权,给他人造成精神损害的;2、侵犯监护身份权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给监护人造成精神损害的;3、侵害死者人格权或非法利用、侵害遗体、遗...查看全文

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1、侵害他人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身自由权等人格权,给他人造成精神损害的;2、侵犯监护身份权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给监护人造成精神损害的;3、侵害死者人格权或非法利用、侵害遗体、遗骨给死者近亲...查看全文

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情形

一、精神损失适用情形 可以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情形有以下四个: 1、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因侵权行为而永久性灭失或者毁损,物品所有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2、非法使被监护...查看全文

精神损害赔偿适用情形

法律分析: 精神损害赔偿适用情形包括: 1、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 2、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并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 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查看全文

精神损害赔偿适用情形

法律解析: 精神损害赔偿只适用于侵害人身权利且后果严重的情形和以非法或者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方式侵害人格利益且后果严重的情形。具体而言,侵犯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监...查看全文

精神损害赔偿适用情形

法律分析: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情形为:_x000D_ 1、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_x000D_ 2、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并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精神损害赔偿适用情形?

律师分析: 精神损害赔偿只适用于侵害人身权利且后果严重的情形和以非法或者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方式侵害人格利益且后果严重的情形。具体而言,侵犯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监...查看全文

离婚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情况

法律分析: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是因对方的过错行为导致的离婚,无过错方可以要求赔偿,其中就包括精神损害赔偿,有以下情形:有配偶又与他人同居;一方实施家庭暴力;一方有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有其他重大过错的情形。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