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隐藏在传统金融背后的风险

律师回答
摘要:高利借贷的危害性:社会治安混乱、企业经营恶化、国家金融政策扰乱。高利借贷导致社会不稳定,催生犯罪行为;企业负担加重,利润被吞噬,可能导致倒闭;扰乱资金供求关系,削弱国家宏观调控功能。
一部分人认为,民间高利借贷系双方自愿行为,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私人交易,谁也管不着,事实并非如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6条明确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之所以有这样的规定,其意义在于遏制高利行为,防止高利贷给社会带来的危害,那么高利借贷有哪些危害性呢?
1、造成社会治安混乱,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发放高利贷的人群中有部分是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性情残暴、手段恶劣,在催讨债务过程中,他们有的采取殴打、伤害、非法拘禁甚至杀人等恶劣手段逼迫还债,造成人心恐慌,社会动荡不安,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再者高利贷一般还款期限短,借款人一旦借了高利贷,基本上无法按期还清借款,由于害怕高利放贷者的残暴追债,一些借款人不惜去抢劫、诈骗、盗窃等,走上犯罪的道路。另一方面,一些人将自己的钱借出去,获得了高额的利息回报,偿到了甜头,想要获取更多的利润,便到银行借款,再以高出银行几倍的利息转借给他人,构成高利转贷罪等等。
2、企业高利借贷导致经营状况的恶化。民间借贷本是中小企业融资形式的一个有益补充,但高利息事实上加重了企业负担,使其一步步增大财务支出,最终企业利润却被高利贷所吞噬,陷入破产境地。对于原本效益就不好的企业,因资金周转需要,向社会高息吸款后,一旦经营不善,便会拖欠借款人本息,导致大量借款人催款闹事。倘若企业倒闭,借款人高额回报的美梦破碎,血本无归,便极易引发借款人集体上访事件。而企业巨额债务包袱就抛给了社会,抛给了政府,给社会留下严重的不稳定隐患。
3、破坏国家金融政策,扰乱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金融市场的稳定是建立在资金供求关系的相对均衡上,而利率反映的正是资金的供求关系,如果民间高利借贷发展壮大,其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资金供求关系,使资金供求矛盾日益扩大,严重扰乱金融秩序。高利贷在民间盛行,还会使中央银行不能准确掌握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从而削弱国家宏观调控功能,影响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延伸阅读
结语:高利借贷的危害性不容忽视。首先,它导致社会治安混乱,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高利贷背后往往隐藏着黑社会组织,他们采取残暴手段逼迫还债,造成人心恐慌和社会动荡。其次,高利借贷使借款人陷入无法偿还的困境,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对社会造成更大伤害。此外,企业高利借贷使经营状况恶化,负担加重,最终导致破产,对借款人和社会造成严重不稳定隐患。最重要的是,高利借贷扰乱了国家金融政策,破坏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影响了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有效性。因此,必须严格遏制高利借贷现象,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四节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第一百八十七条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吸收客户资金不入帐,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四节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第一百七十九条 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四节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第一百七十四条 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擅自设立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伪造、变造、转让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警惕这些隐秘的风险

娱乐场所涉毒行为应没收非法所得并罚款,构成犯罪者将追究刑事责任,未构成犯罪者将受行政处罚。娱乐场所经营者若明知涉毒活动而不报告公安机关,也将受到处罚。...查看全文

警惕公司对外融资的潜在风险

不同融资方式不同法律风险,同一融资不同环节也有不同法律风险。银行借贷可能涉及高利转贷、违法贷款、贷款诈骗等风险;民间借贷可能遇到非法吸收存款、集资诈骗、票据诈骗等风险。融资项目管理需警惕,防范法律风险。...查看全文

警惕这些隐藏的陷阱!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不当有奖销售进行了规定,包括欺骗性有奖销售和巨额抽奖式有奖销售。欺骗性有奖销售指经营者通过欺骗方式实施有奖销售,如不明确奖项信息或谎称有奖等。巨额抽奖式有奖销售指奖金超过五万元的抽奖销售,会引发侥幸心理和扰乱公...查看全文

隐藏在背后的秘密

出生证明对于确定孩子的年龄具有关键作用,尤其在抚养权判决中。对于已上户口的孩子,不需要出生证明,而对于未上户口的孩子,则需要出生证明来证明其年龄。出生证明不仅可以证明孩子的出生状态和血亲关系,还可以作为获得户口、国籍、保健服务和其...查看全文

警惕哪些合同存在风险?

欺诈性合同包括虚假的交易欺诈行为、虚假的质量欺诈行为、虚假的服务欺诈行为、虚假的售后服务欺诈行为、虚假的商品标识欺诈行为、虚假的合同主体欺诈行为、虚假的宣传欺诈行为、虚假的价格欺诈行为。民法典规定,以欺诈行为签的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查看全文

警惕租赁合同中的潜在风险

合同诈骗多种形式:中介截留资金、虚假购房人转卖房屋、冒用身份骗贷款、虚假租售信息骗取费用、隐瞒房屋已抵押或出售、虚构投资项目、伪造身份签合同、隐瞒拆迁转租。...查看全文

洗钱产业链:隐藏在金钱背后的秘密

洗钱罪一般在十年后不再追诉,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案件也是如此,无期徒刑和死刑的案件则需要经过二十年才不再追诉,如果二十年后仍需追诉,需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查看全文

警惕中介机构设定的隐藏条款

通过中介买房需警惕的霸王条款包括:剥夺买方选择权、无论成功与否均可获报酬、免除中介责任、吞没诚意金、剥夺没收定金权等。根据我国《民法典》第962条和964条规定,中介人应如实报告事项,未促成合同不得要求报酬。剥夺售房者中介选择权的...查看全文

警惕林地承包合同潜在的风险

林地承包合同应遵守法律法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林地承包给本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权,评估机构需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流转需经发包方同意或备案,对于集体林地发包给外单位或个人需经村民会议同意并报政府批准。...查看全文

警惕非法集资风险

非法集资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不正当渠道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吸取资金的行为,需满足未经批准、公开宣传、承诺回报、吸收公众资金等四个要件。典型的非法集资犯罪包括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只要满足向公众募集资金并具备以上四个要件...查看全文

警惕买卖合同风险

买卖合同中的注意事项:1)确认标的物的权利瑕疵,卖方需提前告知买方;2)确定标的物的质量缺陷,买方有权拒收或要求赔偿;3)卖方应按约定时间、地点和方式交付标的物,并办理相关手续。...查看全文

揭秘隐藏在网络背后的秘密

中国裁判文书网不公布涉及个人隐私或商业秘密的案件判决书。当事人可申请不在互联网公布,若审核通过且不涉及公共利益,可不公布。隐私案件包括个人、夫妻、家庭的私密事务,如恋爱史、婚姻史、夫妻生活、生理缺陷等。例如,离婚案件、强奸案件。...查看全文

隐藏在高效工作背后的秘密

加班是指劳动者在完成工作任务后,根据生产或工作需要在法定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狭义上的加班是指在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内工作,以及超出标准工作时间的加点工作。...查看全文

无需公司设立?警惕潜在风险

公司设立无效的单位是人民法院或约定的仲裁机构宣告,原告限于公司利益相关者,被告为公司。法院可依职权或原告请求,追加第三人。对于申请公司设立无效的诉讼时效问题,原告可以随时提起无效确认之诉,不受诉讼时效限制。...查看全文

警惕潜在风险,遵守交通法规

无证驾驶扣车后,依法接受处罚后可取车回来,摩托车被扣后同样适用。机动车需缴纳罚款200-2000元,拘留一般不超过15天。虽可无保险单,但领车时会强制要求购买保险。...查看全文

背后隐藏的惊心动魄

法官判决后,如果不按时支付款项,债权人可申请强制执行,冻结银行卡,且记录将留在央行征信,成为信用黑名单,影响信用卡、贷款等借款行为,以及乘坐高铁、飞机等。...查看全文

背后隐藏的法律法规

请假不应成为推迟发工资的理由。根据劳动部规定,工资应按合同约定日期支付,除非遇到不可抗力或生产经营困难,需征得工会同意可暂时延期支付。其他情况下,不得延期支付工资。然而,用人单位延期10天支付算违法行为,但违法程度较轻,可向劳动监...查看全文

警惕以他人名义购房的潜在风险

借名购房的风险与限制 政策房和普通房屋都存在借名购房的风险。对于政策房,可能遭遇举报、产权人反悔等风险,出资人无法取得产权。对于普通房屋,名义产权人的债务、离婚纠纷等可能导致房屋被查封、拍卖或继承纠纷。此外,转移产权还需支付相应税...查看全文

警惕商品服务合同中的潜在风险

销售合同注意事项:审查房屋所有权、审查房价费用、明确付款方式、严格审查交房情况、确定违约责任救济方式。需注意法律规定的房屋限制转让,共有人同意书面转让,明确交易税承担,附属设施价格,中介佣金退还协议,具体付款约定,交货时间条件费用...查看全文

购房过户需警惕哪些潜在风险

房屋买卖中,未办理过户手续会带来法律风险。风险包括房屋遭法院查封、房屋遭恶意出售和房屋无权处分。买受人可能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也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违约赔偿。买受人应审查代理人权限,否则签订的合同可能无效,需返还财产或补偿损失。...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