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在我国犯罪行为的法律制裁方式

律师回答
摘要:外国人犯罪需追究刑责,根据刑事诉讼法进行处理。我国刑法规定了四种情形:在我国领域内犯罪、在我国领域外犯罪但对我国国家或公民造成严重危害、根据国际条约规定的罪行、在国外已受刑罚处罚但我国仍可追究。我国加入了相关国际公约并将其纳入国内立法。
外国人犯罪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外国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诉讼程序予以处理。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外国人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主要有四种情形:
(1)根据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外国人(包括无国籍人)在我国领域内或者我国的船舶、航空器内犯罪的,除法律有些特别规定外,都适用我国刑法的规定;
(2)根据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外国人(包括无国籍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的,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3)根据普遍管辖原则,对于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我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我国刑法;一般而言,对于反和平罪、战争罪、反人道罪、非法使用武器等战争犯罪,非法劫持航空器罪,劫持人质罪,适用我国刑法;
(4)我国《刑法》第10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国外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相关法律知识:
哪些外国人犯罪案件要采取外交途径解决?
联合国大会于1973年12月14日通过了《关于防止和惩处侵害应受国际保护人员包括外交代表的罪行的公约》,该公约于1977年2月20日获得多数的成员国批准得以生效。该公约扩大了有关受保护人员的范围,加强了缔约国惩治这类国际罪行的义务。中国于1987年6月23日加入上述公约,并早先于1979年7月3日加入了《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因此,我国司法机关办理刑事涉外案件时应遵守公约的规定。同时,我国的国内立法也涉猎到该问题,使之纳入国内立法的范畴。
延伸阅读
结语:外国人犯罪追究刑事责任,需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进行处理。我国刑法规定外国人犯罪的四种情形:在我国领域内犯罪、在我国领域外犯罪对我国国家或公民的、根据国际条约规定的罪行、在国外已受刑罚的。根据联合国公约和我国法律,我国司法机关在办理涉外案件时需遵守相关规定。我国将继续加强对跨国犯罪的打击,维护国内外法律秩序的一致性和公正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第八章 移管被判刑人 第一节 向外国移管被判刑人 第五十五条 外国可以向中华人民共和国请求移管外国籍被判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可以向外国请求移管外国籍被判刑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第八章 移管被判刑人 第二节 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移管被判刑人 第六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以向外国请求移管中国籍被判刑人,外国可以请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移管中国籍被判刑人。移管的具体条件和办理程序,参照本章第一节的有关规定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 任务和基本原则 第十八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互惠原则,我国司法机关和外国司法机关可以相互请求刑事司法协助。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外国人在我国犯罪按照哪个国家法律制裁

法律解析: 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境内有故意杀人等比较严重的违法行为的,受到我国法律的制裁。只有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才由外交解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八条 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查看全文

外国国籍在我国犯罪受我国法制裁吗?

律师分析: 我们是法治国家,对外国人在中国犯罪的处理,必须适用中国法律。凡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不论犯罪人是我国公民还是外国人,也不论被侵害的是我国公民的利益还是外国人的利益,都应依照我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当然,有另外,就是享有外交...查看全文

国家安全犯罪行为的法律制裁

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处罚根据具体罪行而定,包括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和煽动分裂国家罪。背叛国家罪涉及勾结外国,处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分裂国家罪涉及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处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煽动分裂国家罪涉及煽动分...查看全文

外国人犯罪在中国的处理方式

无论是我国公民还是外国人,只要在我国领域内犯罪,都应按照我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但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犯罪则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外交特权和豁免权是指使、领馆及外交人员在履行职务期间享有的不受驻在国法律管辖和其他待遇的权利。...查看全文

中国人在国外犯罪处理方式

中国公民在国外犯罪处理:根据属地管辖原则,犯罪发生地国具有优先管辖权。中国将依法追究,但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不予追究,对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已受外国刑罚处罚者可免除或减轻处罚。我国刑法应对我国公民在境外犯罪具有管辖权,保护本国公民是国...查看全文

在我国,打人行为会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

打架斗殴会被拘留,即使没有造成伤害也是如此,因为对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危胁。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素包括非法故意损害他人身体健康和伤害程度限于轻伤、重伤、伤害致死三种情况。犯故意伤害罪的刑罚根据伤害程度而定,最高可处死刑。当事人打人...查看全文

外国人在我国犯罪适用哪个国家法律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外国人在我国犯罪适用我国法律,如果该外国人拥有外交特权或豁免权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则需要交由外交途径处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查看全文

外国犯罪分子如何在中国受到法律制裁?

外国人在中国犯罪需承担刑事责任,不具外交豁免权。在中国领域内犯罪,属地管辖原则适用。特权与豁免外国人、境内外国财产和国家行为除外。在中国船舶或航空器内犯罪也适用属地管辖原则。...查看全文

揭秘:外国人在中国犯罪的处理方式

外国人在中国犯罪需承担刑事责任,属地管辖原则适用,包括犯罪行为或结果发生在中国领域内。外交豁免权不适用于无此特权的外国人,境内外国财产和国家行为也不适用属地管辖原则。在中国船舶或航空器内犯罪也适用属地管辖原则。...查看全文

国外犯罪分子如何在回国后避免法律制裁?

中国检察机关对犯罪行为根据刑法最高刑期进行追诉,最高刑期在三年以下的可以不予追究,而超过三年的则可能引发公诉和刑事责任追究,并有可能引渡至他国。...查看全文

国外犯罪分子如何在回国后逃避法律制裁?

国外犯法回国是否有事,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所犯罪行在中国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可能不会被追究。但如果所犯罪行在中国最高刑超过3年,中国检察机关可以根据属人管辖原则追究刑事责任。如果中国和他国签订了引渡协议,有可能会...查看全文

如何处理外国人在中国的违法犯罪行为?

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按中国法律处理,但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任何人犯罪都应平等适用法律,不允许超越法律的特权存在。...查看全文

如何处理外国人在中国的犯罪行为?

我国依法追究所有在国内犯罪的人员的刑事责任,无论其身份为我国公民或外国人,并不分对我国公民还是外国人的利益侵害。然而,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犯罪则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这是指他们在履行职务期间享有的不受驻在国法律管辖和其他待遇的...查看全文

一个外国人在我国犯罪要使用哪个国家的法律

法律分析:一个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我国的《刑法》。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刑法》。但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应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查看全文

我国现行法律创制的主要方式是

律师分析: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因此,我国现行法律创制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全国人大进行的。全国人大有权颁布法律、制定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等形式的文件。其中,法律是最重要的法律形式,具有最高的法律效...查看全文

我国现行法律创制的主要方式是?

律师解答: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因此,我国现行法律创制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全国人大进行的。全国人大有权颁布法律、制定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等形式的文件。其中,法律是最重要的法律形式,具有最高的法律效...查看全文

中国人在外国犯罪中国的法律能管吗

一、中国人在国外犯罪我国该怎样管辖 1、中国人在国外犯罪的,适用属人管辖原则,适用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但是按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条属人管辖权 ...查看全文

罪犯能否在逃到国外后逃脱法律制裁?

针对外逃的罪犯,我们应该采取国际犯罪由其所在国予以追究责任或引渡回其国籍国审判,国内刑事犯罪由其所在国采取强制措施后引渡回其国籍国审判的措施。这样可以确保罪犯无法逃脱法律制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查看全文

如何在国外犯罪后成功逃脱法律制裁?

根据中国刑法规定,对于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行为,可以不予追究。对于中国刑法规定最高刑超过三年的犯罪行为,中国检察机关可以根据属人管辖原则对其进行公诉并追究刑事责任。如果中国与他国签订了引渡协议,可能会引渡此人。...查看全文

我国如何制定和执行打架犯罪行为法律

伤害案件报警后,需出具伤情鉴定函。轻微伤按治安案件处理,加害人可拘留15天、罚款500元。构成轻伤则涉嫌故意伤害罪,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特殊残忍致重伤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