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对合同相关规定有哪些

律师回答
摘要:合同编调整因合同产生的民事关系,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时应依据相关规定解释,无名合同和涉外合同适用本编通则的规定,非因合同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适用有关法律规定。
第三编合同
第一分编通则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四百六十三条【合同编的调整范围】本编调整因合同产生的民事关系。
第四百六十四条【合同的定义和身份关系协议的法律适用】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有关该身份关系的法律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根据其性质参照适用本编规定。
第四百六十五条【依法成立的合同效力】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百六十六条【合同条款的解释】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依据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合同文本采用两种以上文字订立并约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对各文本使用的词句推定具有相同含义。各文本使用的词句不一致的,应当根据合同的相关条款、性质、目的以及诚信原则等予以解释。
第四百六十七条【无名合同及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本法或者其他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合同,适用本编通则的规定,并可以参照适用本编或者其他法律最相类似合同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第四百六十八条【非因合同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的法律适用】非因合同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适用有关该债权债务关系的法律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本编通则的有关规定,但是根据其性质不能适用的除外。
本文因篇幅,截录至第四百六十八条。
延伸阅读
结语:合同编是调整因合同产生的民事关系的法律。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时,应根据相关规定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本编通则适用于没有明文规定的合同,同时涉外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非因合同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适用有关法律规定或本编通则的相关规定。以上为对第三编合同的简要概括。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合同的效力 第五百零五条 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的合同的效力,应当依照本法第一编第六章第三节和本编的有关规定确定,不得仅以超越经营范围确认合同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章 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第五百五十五条 当事人一方经对方同意,可以将自己在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给第三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离婚 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法典143条有哪些相关规定

法律解析: 主要规定了民事行为有效的条件,即:(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查看全文

民法典143条有哪些相关规定?

律师分析: 主要规定了民事行为有效的条件,即:(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查看全文

民法典143条有哪些相关规定

法律分析:主要规定了民事行为有效的条件,即:(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查看全文

民法典关于继承法的相关规定有哪些

根据《民法典》第1136条的规定,打印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见证。立遗嘱人和证人应当在遗嘱的每一页上签名,注明下一年、下一个月、下一天。《民法典》第1137条规定,以录音录像形式订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见证。遗嘱人、证...查看全文

《民法典》对合同相对性原则进行了哪些规定?

《民法典》对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突破性规定代位权。具体规定是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债权或者与该债权有关的从权利,影响债权人的到期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相对人的权利。 突破合同相对性的规定 突破合同...查看全文

民法典对解除合同的规定有哪些

民法典规定合同存在协商解除和法定解除。法律明确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约定解除合同事由的,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也可以解除合同。除了这两种解除方式,还存在法定解除,法律明确规定,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也可以...查看全文

《民法典》对附条件合同有哪些规定?

《民法典》对于附条件合同的规定有若是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若是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 《民法典》对于借款合同的规定 《民法...查看全文

民法典对合同无效的规定有哪些

合同无效的情况包括:欺诈、胁迫、恶意串通、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强制性规定;免责条款造成人身伤害或故意重大过失造成财产损失也无效。无效合同自始没有法律效力,但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争议解决条款独立存在有效。无...查看全文

《民法典》对于赠与合同有哪些规定?

关于赠与合同的规定有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若是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是不能...查看全文

民法典对合同的效力有哪些规定?

民法典关于合同的效力是:有效合同、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效力待定合同。行为人订立合同时需要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同时不得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民法典关于合同的效力是怎样的 《民法典》关于合同效力的规定分别为有...查看全文

民法典对合同无效的规定有哪些

法律分析:《民法典》对合同无效的规定有:以虚假的意思表示签订的合同无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无效;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所签订的合同无效;违背公序良俗签订的合同无效;法律其他规定。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民法典关于合同保全有哪些规定

《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五至四百四十二条规定了债权人在债务人违约时的权利和义务。债权人可以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相对人的权利,要求相对人履行债务。债权人也可以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的无偿处分财产的行为。撤销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必要费...查看全文

《民法典》关于合同违约有哪些规定

法律分析:合同违约的违约责任是需要违约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违约金,承担违约责任。如果合同没有约定违约责任条款的,那么当事人可以协商由违约方承担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如果双方协商未达...查看全文

关于合同解除,民法典有哪些规定?

民法典关于合同解除的规定是: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依法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当事人超过一年不行使解除权的解除权消灭。 民法典中关于合同解除的规定是什么 《民法典》中关于合同解除...查看全文

《民法典》关于合同违约有哪些规定

合同违约的责任由违约方根据合同约定继续履行、补救或赔偿违约金来承担。如果合同未规定违约责任,当事人可以商议违约方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责任。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以通过起诉法院或申请仲裁来解决。...查看全文

民法典对解除合同有哪些法律规定?

《民法典》解除合同的法律规定有:当事人在制定合同时就约定了解除条件,解除条件成就时,合同自动解除;合同出现法定解除事由时,向法院请求解除合同;合同双方协商一致后可以解除合同。 民法典解除合同的法律规定,民法典合同解除的条款 ...查看全文

民法典对合同有效性的规定有哪些?

民法典规定合同想要有效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订立合同时,当事人双方都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双方在订立合同时意思表示真实,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3.合同的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民法典关于合同...查看全文

民法典有关准合同的规定都有哪些?

在《民法典》之中准合同的规定具体如下: 第三分编 用益物权 第十章 一般规定 第三百二十三条 【用益物权的定义】用益物权人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第三百二十四条 【国有和集体所有自然资源的用益...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撤销权的相关规定有哪些?

民法典撤销权的情形和相关法律规定。撤销权消灭的情况包括未在一年内行使、受胁迫后一年内未行使、明确放弃等。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五百三十八条和第五百三十九条规定了撤销权的消灭和债权人的行使范围。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承...查看全文

民法典财产分割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些

法律分析:民法典财产分割相关法律规定有: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