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打如何判断为轻微伤?

律师回答
摘要:挨打不构成轻微伤时,可以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由派出所进行处理和调解。根据法律规定,即使不构成轻微伤,只要实施了殴打行为,也可以受到相应的处罚。轻微伤的鉴定标准由《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规定,其在司法实践中主要用于刑事犯罪案件的定罪和量刑情节的决定。
一、挨打不构成轻微伤怎么办
1、如果是轻微伤以下,由派出所根据具体情况可能按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置。派出所可以做受害方的工作,达成调解协议。
2、法律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殴打他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上述规定,即使不构成轻微伤,只要实施了殴打行为,就可以依据上述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
二、司法鉴定轻微伤标准
1、轻微伤是指各种致伤因素所致的原发性损伤,造成组织器官结构轻微损害或者轻微功能障碍。《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规定了轻微伤的下限和上限。上限为轻伤二级的下限,下限为构成轻微伤的最低门槛标准,凡是达到轻微伤下限而未达到轻伤二级下限的损伤构成轻微伤;凡是未达到轻微伤下限的损伤其程度均不构成轻微伤或者称为皮肉痛苦。
2、轻微伤鉴定意见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就目前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情况看,主要是作为刑事犯罪案件的定罪情节或者量刑情节,以决定某一行为是否构成某种犯罪或者是否达到情节恶劣的程度从而决定某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量刑从重的情节。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即使不构成轻微伤,只要实施了殴打行为,都可以受到相应的处罚。而对于轻微伤的鉴定,根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的规定,其程度应达到一定标准才能构成轻微伤。轻微伤的鉴定意见在司法实践中主要用于定罪情节和量刑情节的决定。因此,在处理挨打不构成轻微伤的情况时,可以寻求派出所的帮助,进行调解协议达成。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章 特别程序 第二节 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第三百三十五条 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安机关应当审查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被害人是否自愿和解,是否符合规定的条件。
公安机关审查时,应当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并记录在案;必要时,可以听取双方当事人亲属、当地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人员以及其他了解案件情况的相关人员的意见。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如何判断为轻微伤?

入室打人行为涉及非法侵入和故意伤害,但非法侵入是故意伤害的前提,通常不构成独立罪名。轻伤以上构成故意伤害罪,轻微伤以下可能不构成犯罪,只受治安管理处罚和民事赔偿。公安机关应在24小时内开具伤情鉴定委托书,被害人需到指定鉴定机构进行...查看全文

殴打如何判断为轻伤?

殴打他人头部致使头部受伤,轻伤标准包括头皮创口20厘米以上、撕脱伤面积50厘米以上、颅骨凹陷或粉碎性骨折、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依法,致人轻伤需承担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如何判断轻伤还是轻微伤

一、如何判断轻伤还是轻微伤判定标准是:1、轻伤是指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器官结构的一定程度的损害或者部分功能障碍,尚未构成重伤又不属轻微伤害的损伤。2、轻微伤指的是...查看全文

打架案件如何判断为轻伤?

打架造成的轻微伤不构成刑事案件,但违反治安管理规定需承担行政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公安可调解并达成协议避免处罚,否则可处罚款或15天以下行政拘留。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殴打他人处5-10日拘留并罚款200-500元,情节较重者处1...查看全文

遭受打击如何判断为轻伤?

被打成轻伤的处理方法及法律责任。当事人可提起刑事自诉,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者可能被判刑。同时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积极赔偿并得到谅解可减轻判决。双方轻伤可调解处理,否则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再由法院判决赔偿。建议调解处理,不追究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打架如何判断是否为轻伤?

轻伤的认定标准是指在打架中,造成肢体或容貌损伤、听觉视觉或其他器官功能障碍,或对人身健康造成中度伤害的损伤。轻伤是一种需受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尽管对生命无危险,但劳动能力降低不超过三分之一,且不构成重伤或轻微伤害。...查看全文

打架斗殴如何判断为轻伤?

轻伤在法律上的规定及其量刑标准,故意伤害行为必须致受害人轻伤以上后果才构成犯罪,实践中打架斗殴造成轻伤及以上损害会被认定为故意伤害罪,可能导致刑事责任追究,甚至死刑。...查看全文

如何判断打架是否构成轻微伤?

打架不构成轻微伤,处理方式包括:公安机关调解处理、经济赔偿受害者满意、民事赔偿或刑事追责。轻微伤可能导致拘留或罚款,而轻伤以上则构成故意伤害罪,可能判刑。未赔偿轻微伤可能违法,拒不赔偿可能导致拘留或罚款。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可能判三年...查看全文

持械伤人案件如何判断为轻微伤?

故意伤害他人轻微伤一般不入罪,但会受到行政处罚并赔偿损失。法医鉴定为轻微伤可行政拘留并罚款。如果伤情严重,则入刑处罚。治安处罚法规定殴打或故意伤害他人者可拘留并罚款,情节较重者拘留并罚款更重。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者可判有期徒刑、拘...查看全文

他人轻微伤如何判断

寻衅滋事两人轻微伤判多久,寻衅滋事罪两人轻微伤怎么判? 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寻衅滋事两人轻微伤的刑期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轻伤一人,刑期都增加六个月至...查看全文

轻微伤如何判断刑罚?

打架致人伤害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伤情程度判刑。轻伤以上构成故意伤害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重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重伤造成严重残疾,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轻微伤不追究...查看全文

轻微伤案件如何判断

打架、斗殴等轻微伤不交由法院审判,公安机关负责调解处理。公安机关会根据情况做出行政处罚,要求赔偿受害者损失。行政处罚包括拘留、罚款等,根据行为情节进行处理。...查看全文

打架轻伤如何判断?

打架斗殴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范围:打架若造成轻伤及以上,需承担刑事责任并赔偿医药费等损失;轻伤以下可能被治安拘留。聚众斗殴可能涉嫌犯罪,需承担刑事责任;寻衅滋事行为破坏社会秩序,需承担刑事责任。打架斗殴需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民事赔...查看全文

打架先动手如何判断为轻伤?

正当防卫行为,合法权益受侵害时采取的行动,未超过必要限度,不属犯罪。双方打架斗殴造成他人轻伤,构成故意伤害罪,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对方先动手可影响量刑。...查看全文

打人轻微伤如何判

把人打轻微伤了要如何判,以下由我来为大家做简要的解答。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由于年轻气躁,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容易造成一定的打架行为。那么对于打架肯定有人受伤,该如何处置呢,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但是这并不是说...查看全文

轻微打群架伤势如何判断和赔偿?

打架轻微伤不判刑,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可处以5-10日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民事赔偿标准不固定,需根据实际损失计算。民事赔偿纠纷的诉讼流程包括起诉、答辩、开庭审理、调查阶段、法庭辩论和判决宣告。...查看全文

被打人轻微伤逃逸,如何判定?

打人造成轻微伤后逃逸,如果构成寻衅滋事罪的,可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不构成该罪的,一般不能判刑,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处罚。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93条。...查看全文

如何判断不构成轻微伤?

本文讲述了轻微伤的处理方式和相关法律规定。根据伤情轻重程度,派出所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包括调解协议和民事诉讼。轻微伤不构成刑事案件,可以由公安进行调解,达成协议后不再处罚;若调解不成可处罚款或行政拘留。对残疾人或不满十四周岁的...查看全文

打架轻微伤如何判刑

打架致人伤害的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故意伤害罪,以侵害...查看全文

轻微伤打人如何判刑?

打人轻微伤不会判刑,一般处罚是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罚款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对于轻微伤损害赔偿争议可以起诉,按照民事诉讼程序进行。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案件,双方同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解处理。...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