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绑架了可以杀了绑匪吗,法律上是如何规定的

律师回答
摘要:正当防卫原则适用于被绑架者。如果被绑架者杀死绑匪,但属于对正在进行绑架的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二十条规定,正当防卫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自己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行为。如果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应负刑事责任,但可减轻或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严重暴力犯罪的行凶者,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被绑架了不可以杀了绑匪。被绑架了杀死了绑架的人,应承担刑事责任,但如果属于对于对正在进行绑架,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法律依据《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
绑架案件中的自卫权与法律规定
在绑架案件中,被害人是否可以行使自卫权并杀死绑匪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法律规定因国家和地区而异。一般来说,大多数法律体系都承认在紧急情况下,被害人有权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来保护自己的生命和安全。然而,这种权利通常受到限制,必须符合合理防卫的标准。合理防卫的界定包括判断被害人是否面临即将发生的危险、防卫行为是否必要和合理,并且不得超出必要的限度。因此,绑架案件中的自卫权在法律上是受到限制和条件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来判断。
结语:在绑架案件中,被害人是否可以行使自卫权并杀死绑匪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法律规定因国家和地区而异。合理防卫的原则要求被害人在面临即将发生的危险时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但必须在合理和必要的限度内,不得超出必要的限度。因此,在绑架案件中,被害人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来判断是否可以行使自卫权,并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四章 社会保护 第五十四条 禁止拐卖、绑架、虐待、非法收养未成年人,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性侵害、性骚扰。
禁止胁迫、引诱、教唆未成年人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或者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禁止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四十二条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聚众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其他参与者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六十二条 拐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了解绑架罪的法律规定

绑架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侵犯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使用暴力或胁迫手段进行绑架行为、具有勒索财物或扣押人质的目的,根据《刑法》第239条,犯罪者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处罚。...查看全文

可以杀绑架犯吗

律师解答      被绑架了不可以杀了绑匪。被绑架了杀死了绑架的人,应承担刑事责任,但如果属于对于对正在进行绑架,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查看全文

法律如何规定绑匪与丑女之间的关系?

绑匪绑架案中,律师解答如下:1、绑匪犯拐卖妇女儿童罪,属于既遂;2、绑匪抛车钥匙给丑女不构成赠与;3、丑女不能合法取得车辆所有权;4、丑女无法通过先占取得车辆所有权;5、丑女以威胁要挟绑匪交车,构成敲诈勒索罪。...查看全文

绑架杀人如何定罪

法律分析: 绑架杀人的应当按照绑架罪处罚,杀人是绑架罪的加重犯,法律规定,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九条 以勒索财物为目...查看全文

绑架杀人如何定罪

法律分析:绑架杀人仍然以绑架罪定罪,一般应当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绑架罪是以勒索财物或者其他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绑架他人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绑架杀人如何定刑

绑架杀人的定刑为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或绑架人质的,定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定刑为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绑架时杀害被绑架人定什么罪

法律解析: 属于绑架罪,绑架过程中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九条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查看全文

绑架中杀害被绑架人定什么罪

绑架中杀害被绑架人定绑架罪一罪从重处罚,而不再另定故意杀人罪与本罪数罪并罚。在绑架过程中杀害被绑架人,属于绑架罪中的从重处罚后果,依法处死刑。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绑架他人,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查看全文

绑架时杀害被绑架人定什么罪

法律分析:绑架时杀害被绑架人定绑架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绑架他人,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查看全文

绑架中杀害被绑架人定什么罪

法律分析:绑架中杀害被绑架人定绑架罪一罪从重处罚,而不再另定故意杀人罪与本罪数罪并罚。在绑架过程中杀害被绑架人,属于绑架罪中的从重处罚后果,依法处死刑。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绑架他人,或者绑架...查看全文

绑架杀人该如何定罪

绑架杀人的定罪标准:1、以勒索财产为目的绑架别人或者绑架别人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2、情节轻微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犯前款罪,杀...查看全文

绑架后杀人如何定刑

法律分析:绑架后杀人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对因绑架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应作为绑架罪的结果加重犯处理,并且原则上适用死刑,并处没收财产。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查看全文

绑架杀人罪如何定罪?

绑架过程中杀人属于绑架罪,处无期徒刑或死刑,并没收财产。勒索财物绑架他人,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罚金或没收财产;致人死亡或杀害被绑架人,处死刑并没收财产。拐卖妇女、儿童,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罚金;情节特别严重者...查看全文

绑架后杀人如何定罪

在绑架中杀害被绑架人,造成被绑架人重伤或者死亡的,一般以绑架罪定罪处罚。绑架过程中杀害被绑架人,导致被绑架人死亡的,是绑架罪中典型的撕票。绑架罪以追求非法利益为目的,直接严重侵害公民人身权利,经常杀害被绑架人或者威胁被绑架人,社会...查看全文

绑架杀人是如何判刑的?

绑架杀人的定罪标准:1、以勒索财产为目的绑架别人或者绑架别人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2、情节轻微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犯前款罪,杀...查看全文

我国法律如何规定绑架罪

绑架罪的规定及判罚:绑架罪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或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绑架罪中止发生在提出不法要求前即可成立;绑架罪既遂需满足第三人满足不法要求或被绑架者无反应,未遂则因被抵抗或救助等未...查看全文

绑架杀人罪行的法律定性

绑架罪中绑架过程中杀害被绑架人的行为是严重的撕票,必须依法严惩,对于勒索财物或绑架作为人质的行为也有相应的刑罚规定。对于杀害被绑架人或致人重伤、死亡的情况,将处以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对于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行为,...查看全文

绑架后杀害被绑架人会判死刑吗

法律分析:绑架后杀害被绑架人最高会判死刑。杀害被绑架人属于绑架罪中的加重处罚情节,可对行为人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而是否判处死刑则由法院根据犯罪的性质、悔罪态度等情节来裁量。法律依据:《《中华人...查看全文

绑架后杀害被绑架人构成犯罪吗?

绑架后杀害被绑架人构成绑架罪。绑架时致使被绑架人死亡与绑架过程中杀害被绑架人,均可认定为是绑架罪,属于绑架罪的加重情形,对罪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杀害被绑架人属于结合犯,即绑架行为与故意杀人行为结...查看全文

绑架中杀害被绑架人具体定什么罪

法律分析:绑架中杀害被绑架人定绑架罪。犯绑架罪,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对犯罪分子判处死刑的,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