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公章合同是否属于诈骗行为

律师回答
摘要:伪造公章的合同属于民事欺诈行为,非法占有目的的用假公章签订合同涉嫌合同诈骗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伪造公章的合同属于民事欺诈行为,一般不是诈骗。如果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假公章签订合同骗取他人财物的,涉嫌合同诈骗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延伸阅读
伪造公章合同的法律后果及责任承担
伪造公章合同是一种违法行为,其法律后果严重且责任严重。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伪造公章合同属于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罪,涉及到侵犯国家机关公文真实性的犯罪行为。一旦被定罪,将面临刑事处罚,包括但不限于拘役、有期徒刑,并可能被处以罚金。此外,伪造公章合同还可能导致合同无效,从而引发民事纠纷。伪造公章合同的责任承担主要由伪造者承担,但在一些情况下,合同另一方也可能因未谨慎审查公章真实性而承担一定责任。因此,为了避免法律后果及责任承担,任何人都应遵守法律,不得伪造公章合同。
结语:伪造公章合同严重违法,后果严重。根据我国刑法,伪造公章合同属于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涉及侵犯国家机关公文真实性。一旦定罪,将受到刑事处罚,包括拘役、有期徒刑,并可能被罚款。此外,伪造公章合同可能导致合同无效,引发民事纠纷。责任主要由伪造者承担,但对方也应审慎审查公章真实性。为避免法律后果和责任,任何人都应遵守法律,不得伪造公章合同。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伪造公章的合同是否属于诈骗?

伪造公章的合同是否属于诈骗,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一般而言,若目的是欺骗他人,使其基于错误认识实施法律行为,则可能构成诈骗罪;若目的是为自己获利,如虚增收入、转移资产等,则可能构成其他罪名。因此,判断需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和具体...查看全文

伪造合同是否属于合同诈骗?

伪造协议合同属于合同诈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合同诈...查看全文

合同盖假章是否属于诈骗行为?

合同盖假章并不是属于诈骗,只有符合下列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才属于诈骗:主体是具有相应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主观上是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产的目的;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在网络上使用诈骗方法诈骗公私财物,使他人...查看全文

伪造印章是否属于犯罪行为?

伪造印章是犯罪。伪造印章罪属于行为犯,即只要实施此种行为即构成犯罪。我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明确规定: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查看全文

签合同时采用假公章是否属于诈骗行为?

用假公章签合同构成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和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处以刑罚,而真实的公章与假公章在字体、颜色、形状、角度和位置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查看全文

伪造公章的合同是诈骗吗?

律师分析: 用假合同章签订合同不一定构成合同诈骗,这要根据给对方造成的损害结果而确定。如果损害结果一般,利用假公章签合同只属于一种合同欺诈违法行为,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的规定,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查看全文

伪造公章的合同是诈骗吗

法律解析: 用假合同章签订合同不一定构成合同诈骗,这要根据给对方造成的损害结果而确定。如果损害结果一般,利用假公章签合同只属于一种合同欺诈违法行为,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的规定,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查看全文

伪造公章的合同是诈骗嘛?

律师解答: 用假合同章签订合同不一定构成合同诈骗,这要根据给对方造成的损害结果而确定。如果损害结果一般,利用假公章签合同只属于一种合同欺诈违法行为,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的规定,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查看全文

伪造公章的合同是诈骗吗

法律分析:用假合同章签订合同不一定构成合同诈骗,这要根据给对方造成的损害结果而确定。如果损害结果一般,利用假公章签合同只属于一种合同欺诈违法行为,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的规定,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查看全文

伪造公章的合同是诈骗吗

法律解析: 用假合同章签订合同不一定构成合同诈骗,这要根据给对方造成的损害结果而确定。如果损害结果一般,利用假公章签合同只属于一种合同欺诈违法行为,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的规定,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查看全文

欺诈性合同是否属于诈骗行为

虚假合同可能构成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应予追诉。在合同被撤销的情况下,财产返还可分为单方和双方返还两种情况。单方返还适用于故意违法订立合同的情况,而双方返还适用于合同被撤销但没有...查看全文

签合同被骗是否属于诈骗行为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大额财物。如果在签署合同后才意识到被骗,被骗者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查看全文

诱骗性合同是否属于诈骗行为?

诱骗签的合同算诈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财物构成合同诈骗罪。借条陷阱与诈骗有区别,主要在于行为人的主观意图、采取的方式以及对借款的态度不同。诈骗人不考虑归还财物,而借款人...查看全文

未履行合同是否属于诈骗行为?

合同履行与合同诈骗的区别:合同不履行只构成民事责任,不构成诈骗罪。合同诈骗需要证实被告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并具备非法占有目的。判断关键在于逃匿行为、履行准备、诚信原则违背、根本违约行为及对方财产损失。...查看全文

不履行合同是否属于诈骗行为?

合同的不履行只构成民事责任而非诈骗罪,诈骗罪需要满足特定条件。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签订合同过程中以虚构单位、冒用他人名义、伪造票据、没有履行能力等方式骗取对方财物的行为,才构成合同诈骗罪,可处以刑罚。...查看全文

口头合同是否属于诈骗行为?

合同诈骗罪的客观表现必须与合同有关,即行为人必须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实施诈骗行为,口头合同是否构成诈骗要看合同内容是否是双方最初协商同意的。...查看全文

合同违约是否属于诈骗行为?

合同违约一般属于民事违约,非诈骗。当事人应承担违约责任。但若以虚构单位、伪造票据、先履行小额合同诱骗对方或骗取财物,构成刑法上的合同诈骗罪,需承担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签合同用假公章是否属于诈骗?

假公章签合同不一定诈骗,有代表权或代理权的人加盖假公章,合同有效;无代表权或代理权的人加盖假公章,合同无效,需考虑盖章人是否具备代表权或代理权。若符合诈骗构成要件且金额达到三千元,构成诈骗罪,应立案追诉。...查看全文

伪造公章签订合同是合同诈骗罪吗

法律分析:伪造公章的合同是诈骗。利用假公章签合同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查看全文

伪造公章签订合同是合同诈骗罪吗?

法律分析: 如果伪造公章签订合同骗取了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的财物,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