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定义与相关规定

律师回答
摘要:逃税罪立案标准:纳税人五年内受过刑事处罚或多次行政处罚,再次逃税金额超过五万元且占应纳税总额的百分之十以上;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逃税金额超过五万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逃税罪的立案标准:
1、纳税人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的;
2、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延伸阅读
法律定义与相关规定:理解法律界定及其适用范围
在法律领域,法律定义与相关规定是至关重要的概念。法律定义是对特定法律概念或术语的明确定义,它为法律的正确理解和适用提供了基础。相关规定则是对法律定义所涉及的事项进行具体规定和解释,以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理解法律界定及其适用范围对于法律从业者和公众来说都是必要的,它有助于准确解读法律条文、判断案件的适用法律,并为法律行为提供指导。深入研究法律定义与相关规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法律的内涵和外延,从而促进公正、公平和法治的实现。
结语:法律定义与相关规定是法律领域中至关重要的概念。它们为法律的正确理解和适用提供了基础,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了解法律界定及其适用范围对于从业者和公众都是必要的,有助于准确解读法律条文、判断案件的适用法律,并为法律行为提供指导。深入研究法律定义与相关规定,有助于促进公正、公平和法治的实现。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五十七条
逃避缴纳税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不补缴应纳税款、不缴纳滞纳金或者不接受行政处罚的;
(二)纳税人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的;
(三)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包庇罪的法律定义与相关规定

法律对包庇罪有明确规定:为明知是犯罪的人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作假证明的,将受到刑罚;旅馆、饮食、文化、出租汽车等行业人员在卖淫、嫖娼活动中通风报信的也将受到定罪处罚。...查看全文

强奸罪的法律定义与相关规定

强奸罪的法律规定及量刑指导意见: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强奸妇女,可判三至十年有期徒刑;对未满十四周岁的,从重处罚。情节恶劣、奸淫多人、公共场所当众强奸、二人以上轮奸、致重伤或其他严重后果者,可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量...查看全文

挪用资金罪的法律定义与相关规定

挪用资金罪的构成要件是单位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故意挪用本单位较大数额资金归个人用途且三个月未归还,或参与经营活动或非法活动。挪用资金需要满足数额较大且长时间未归还才能定罪,不是任意挪用资金即构成挪用资金罪。...查看全文

偷税漏税罪的法律定义与相关规定

偷税漏税罪法律规定了纳税人通过转移或隐匿财产来逃避缴纳税款的行为,并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和罚金。对于欺骗、隐瞒并逃避缴纳较大税款的纳税人,可处以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对于数额巨大的情况,刑期更长。扣缴义务人也有类似的规定。在某...查看全文

放高利贷行为的法律定义与相关规定

高利贷的法律后果及处理方式,以及高利贷的危害。高利贷需遵守法律规定的利率标准,违法行为将受到严厉打击。对高利借贷,合同应认定无效,本息可被没收,严重情况下可处罚款。高利贷对借款人造成负担过重,催收方式暴力,破坏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查看全文

非法融资的定义与相关法律规定

非法融资的主旨是指未经批准,以类似吸收公众存款的方式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违法行为将受到刑事处罚。根据《刑法》第192条,非法集资数额较大者将面临有期徒刑和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者将面临更严厉的刑罚。根据第176条,非...查看全文

相关规定与法律规定

非法持有鸦片、海洛因或甲基苯丙胺的刑罚:200-1000克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则处3-7年有期徒刑;超过1000克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保释定义及相关法律规定

保释金是指公安机关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决定取保候审时,责令犯罪嫌疑人为保证其不妨碍、不逃避刑事诉讼活动而交纳的一定数额的现金。取保候审保证金数额应当综合考虑保证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需要,被取保候审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的性质...查看全文

土地法中的赠与定义与相关规定

土地法赠与是指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包括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直系亲属房屋赠与只需缴纳契税,非直系亲属赠与需缴纳增值税、契税和个人所得税。赠与协议只需赠与人签字,但合同成立与生效是不同概念,合同有效需满足民事能力、真实意思表示、不违法、...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的含义与相关法律规定

挪用公款罪的主旨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挪用公款罪的处罚根据挪用金额的大小而定,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罪的对象包括国家、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以及国家...查看全文

相关法律定义与案例分析

非法经营罪是指未经许可经营限制买卖物品、证券、保险业务等,扰乱市场秩序的严重行为,主体为自然人或单位,构成要件包括侵犯市场管理制度、故意行为和谋取非法利润的目的。具体表现包括非法买卖外汇、出版物、电信业务、添加禁用物品于饲料等,以...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与相关权益

精神二级残疾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程度,患者需要依靠他人照料,不能自理,生活中存在适应行为重度障碍。精神残疾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受到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障碍影响。病因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性、反应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病变等。...查看全文

相关法律规定与处理

外国人偷渡来中国将受到治安处罚,包括拘留、罚款和限期出境。严重情况下构成偷越国境罪,需承担刑事责任并被遣送回国。偷渡对国家影响巨大,扰乱边境管理与安全,对个人造成危险且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偷越国境者将面临拘留和罚...查看全文

相关法律规定与步骤

买卖合同违约起诉需准备证据、起诉状,管辖法院根据合同约定或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确定。起诉前需注意诉讼时效三年限制,否则承担败诉风险。(75字)...查看全文

相关法律规定与责任

防卫挑拨不是正当防卫,是滥用正当防卫的故意犯罪行为。防卫挑拨具有犯罪预谋,故意引起对方侵害自己,再以正当防卫为借口。与正当防卫不同,防卫挑拨不具有防卫意识,需承担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相关法律规定与实践

孩子十四岁变更抚养权的方式:协商变更适用于双方能够就抚养权变更达成一致;诉讼变更适用于无法协商且存在正当理由(如虐待子女)要求变更抚养权的情况。...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与相关问题

夫妻离婚时,未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有探视权。探视权是法律赋予的权利,不得被剥夺。如有一方阻碍对方探望子女,被剥夺探视权的一方可以向法院起诉。如果父母探望对子女身心健康不利,法院可以中止探望,但事由消失后应恢复探望。...查看全文

相关规定与法律制裁

卖假化肥行为将受到处罚,包括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所得、处罚款等。构成犯罪则需承担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一般可处拘役或最高两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者可处最低两年、最高七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相关法律规定与解读

工伤九级伤残是根据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评定,对遭受工伤的职工进行伤残程度和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综合评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职工有权获得医疗救助和经济补偿。郑州九级工伤赔偿金额根据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相关数据确定,当事人应查清数据以...查看全文

相关法律规定与解释

我国医疗事故的损害程度与伤残等级相对应,三级戊等医疗事故相当于十级伤残。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等,其中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确定,赔偿系数为10%。根据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最长赔偿30年,60周岁以上不超过...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