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保签署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律师回答
摘要:分手协议的有效性要满足自愿、真实意愿、双方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合法内容等条件。在签订分手协议时要注意身份关系问题、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等具体约定,并避免违反公序良俗和法律禁止性规定。分手后能否要回纪念物品等要视具体情况,一般意义上的物品所有权变化受法律保护,纠纷可通过协商或诉讼解决。
签分手协议具有效力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该分手协议是双方当事人自愿签订的,是其真实意愿的表示;
(1)一切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条件;
(2)如果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实、或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或逃避法律的行为,或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行为,都将导致合同不发生法律效力;
2、双方当事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自然人作为合同当事人,必须具备规定的民事行为能力;
(2)作为合同主体的法人、非法人组织,行为能力是不同的,法人、非法人组织只有在登记核准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济活动,才具有法律效力,法人、非法人组织只有在经营范围内签订的合同,才受法律保护;
3、协议的内容不违反法律规定也不违背公序良俗;
4、协议中应当对恋爱期间的财产处理协商一致等。
签订分手协议应注意:
1、涉及身份关系问题的,不受法律规定的调整。比如双方解除恋爱关系等属于身份关系问题;
2、涉及财产内容及子女如何抚养的问题,要对其财产分割方式、子女抚养方式等尽量详细明确地约定,如果包含赔偿补偿情况,也要将金额、期限写进去;
3、违反公序良俗的约定或者涉及法律禁止性规定的约定忌写入协议,比如双方约定孩子谁带则另一方再也不能见孩子等等,因为这些条款写进协议也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会直接导致这些内容无效。
情侣分手后能否回来,要看情况:
1、作为恋人,一些纪念性的东西一般都是可以要回来的。因为分手后,情感上的东西应该还给主人;
2、一般意义上的东西,包括价值大的东西,女生分手后不还,男生就要不回来了。因为,所有权的变化是受法律保护的。在实践中,发生纠纷时,男女双方可以协商解决或通过第三方居委会组织、律师等人。如果协商失败,纠纷可以通过诉讼解决。
延伸阅读
结语:签分手协议需满足条件:自愿、真实意愿、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不违法违背公序良俗。注意身份关系、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约定要详细明确,避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分手后能否回来需具体情况而定,纪念性物品可归还,所有权变化受法律保护,纠纷可通过协商、居委会、律师或诉讼解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四十五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第四百六十四条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有关该身份关系的法律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根据其性质参照适用本编规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如何确保双方合同的签署具有法律效力?

合同有效条件:真实意思表示、合法性、民事行为能力、可实现的约定。合同可口头或书面,复杂权重合同宜书面。重要时,公证机关公证合同生效。成年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6岁以上以劳动收入为主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查看全文

如何签署协议才能具备法律效力?

签协议符合以下条件的具有法律效益:、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其中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无效。、当事人出于真实的意思表示。协议是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其内容必...查看全文

夫妻双方如何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

夫妻签订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但若协议严重不公或损害一方利益,则无效。夫妻可约定婚姻期间所得财产及婚前财产的归属,可以是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查看全文

签署的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合同有效性与当面签订无关,关键在于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和合法订立。根据相关规定,有效协议必须具备:当事人具备合约能力、真实意思表示、内容合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43条,民事法律行为有效需满足:民事行为能力、真实意思表示...查看全文

签署保密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签订保密协议对公司具有法律效力,根据劳动法第二十三和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对违约者进行经济补偿。竞业限制适用于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限制范围、地域和期限由双方约定,但...查看全文

婚前协议如何确保具有法律效力?

婚前协议是夫妻双方在结婚前达成的协议,约定了冠姓、住所、家务分工、财产制度等事项。协议必须在不违反公共秩序善良风俗的前提下才具有法律效力。但如果协议中涉及离婚条款,法官通常会判定无效。根据《民法典》第1063条,婚前财产、人身损害...查看全文

如何确保协议书具备法律效力?

个人承诺书具有法律效力,但需要满足三个条件:1)是当事人真实意愿的反映;2)没有违反相关法律规定;3)没有侵犯他人利益。而保证书则需要满足三个条件:1)是当事人真实意愿的反映;2)没有违反相关法律规定;3)没有侵犯他人利益。承诺书...查看全文

签署的协议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自愿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除非协议中涉及法律禁止的规定,这些规定将无效。自行达成的协议可反悔,但在诉讼中会被考虑。经行政、司法、公证主持的协议则完全有效。...查看全文

婚内签署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吗

婚内签署的协议只要符合条件就具有法律效力。条件包括:签约双方必须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协议必须是双方的真实意愿,内容不能违反法律法规,也不能损害其他第三方的利益,更不能违反公共秩序和良好习俗。...查看全文

签署保密协议后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民法典规定合法的保密协议签字就有效。协议是社会生活中协作的双方或数方为保障各自的合法权益,经双方或数方共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签订的书面材料,符合规范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民法典规定保密协议签字就有效吗 保密协议签字也不一定有效,保...查看全文

签署协议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合同需要双方签字,否则无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合同形式订立合同的,应在双方签字或盖章时成立。以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的,可要求签订确认书,签署确认书即合同成立。...查看全文

电子协议签署如何保证法律效力?

法律解析: 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有效的电子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数据电文原件,能够可靠地保持内容完整、防篡改,满足法律规定的原件形式及文件保存要求; 2、电子签名,能够标识签...查看全文

电子协议签署如何保证法律效力?

律师解答: 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有效的电子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数据电文原件,能够可靠地保持内容完整、防篡改,满足法律规定的原件形式及文件保存要求; 2、电子签名,能够标识签...查看全文

电子协议签署如何保证法律效力?

法律解析: 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有效的电子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数据电文原件,能够可靠地保持内容完整、防篡改,满足法律规定的原件形式及文件保存要求; 2、电子签名,能够标识签...查看全文

如何确保夫妻签署的协议有效?

婚姻协议书的核心内容是依据平等、自愿、合法、诚实信用原则制定,双方当事人需自愿平等签订,真实表达意思,不违反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序良俗,经双方签字或盖章后生效,除非协议另有规定。...查看全文

如何签署的电子协议才有法律效力?

律师解答: 有效的电子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数据电文原件,能够可靠地保持内容完整、防篡改,满足法律规定的原件形式及文件保存要求; 2、电子签名,能够标识签署人、签署时间,防篡改,满足法律规定的有效电子签名要求; 3、身份经过...查看全文

夫妻签署的保密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夫妻私下签订的承诺书是否有效要分情况看待:只要夫妻双方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自愿协商一致,私下签署的协议符合法律规定,便具有法律效力。然而,如果协议存在欺诈、胁迫、恶意串通、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违反强制性规定...查看全文

签署协议的法律效力

协议签字需满足法定条件,包括民事行为能力、真实意思表示、不违法规定。合同书形式签字盖章或按指印后成立,一方已履行主要义务且对方接受也可成立。书面形式约定但未采用,一方已履行主要义务且对方接受,合同仍成立。...查看全文

如何确保离婚协议具备法律效力?

离婚协议必须合法有效,双方自愿,没有威胁,约定婚前及共同财产的归属,根据《民法典》规定,夫妻可约定婚姻期间及婚前财产的归属,协议书应书面约定,具有法律约束力。...查看全文

村庄签署的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村委会协议需符合一定要件才具法律效力,包括:村委会权威证明、有效公章、联系电话、乡政府负责发放公章、保管及遗失报告。合同生效需满足当事人缔约能力、真实意思表示,且不涉欺诈、胁迫、乘人之危。...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