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从犯的定罪与刑罚

律师回答
摘要:胁从犯是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的人,其特征是在主观上不愿意参与但受到暴力威胁,而在客观上表现消极。被胁迫参与犯罪的人并非完全丧失意志自由,仅有部分选择自由。被胁迫者若后来积极参与犯罪且得到好处,不再属于胁从犯,可能成为从犯或主犯。
胁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胁从犯是我国刑法的独特体例。它有两个特征:一是在主观上行为人虽然明知自己实施的行为是共同犯罪行为,但从其内心而言,行为人本不愿意或不完全愿意参与共同犯罪,只是由于受到他人的暴力威胁才参加了共同犯罪。二是在客观上行为人虽然参与了共同犯罪的实施,但是其犯罪行为显得比较消极,缺乏积极主动精神。
胁从犯仅包括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不包括被诱骗而参加犯罪的情形。
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并非完全丧失意志自由,仅是不完全自愿地、而尚有选择的自由,否则,如果行为人的身体完全受到外在的暴力强制,完全丧失了选择行动的自由,可以认为为不可抗力或者紧急避险而不负刑事责任。
对被胁迫者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即开始被胁迫、不情愿地参与犯罪行为,但后来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好处,而非常积极地、自愿地继续参与犯罪者,不能仍然认为还属于胁从犯,综合全案,可能就是从犯甚至主犯了。
延伸阅读
胁从犯的定罪与刑罚:法律界的争议与实践经验
胁从犯的定罪与刑罚一直是法律界备受争议的话题。在实践经验中,对于胁从犯的定罪与刑罚的界定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解释。一方面,一些法律学者认为胁从犯应当与主犯一样受到同等的定罪和刑罚,因为他们在犯罪行为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另一方面,也有人主张对胁从犯的定罪和刑罚进行相对减轻,认为他们的犯罪责任相对较轻。这一争议主要源于对胁从犯的实质和作用的不同理解。在实践中,法官和律师们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判例,权衡各种因素来确定胁从犯的定罪与刑罚。因此,对于胁从犯的定罪与刑罚,法律界需要不断探索和总结实践经验,以确保公正和合理的判决。
结语:胁从犯作为我国刑法的特例,其特征在于主观上行为人明知自己参与共同犯罪,但内心不愿或不完全愿意,仅因受到他人暴力威胁而参与。客观上,胁从犯的行为显得消极,缺乏积极主动精神。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并非完全丧失意志自由,仅是不完全自愿地、而尚有选择的自由。对于被胁迫者,我们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从犯罪开始时的不情愿,到后来因获利而积极参与犯罪,可能已不再属于胁从犯。胁从犯的定罪与刑罚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法律界需要根据具体案件情况,综合各种因素,确保对胁从犯的定罪与刑罚公正合理。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三条 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足以伪造可进行交易的信用卡,或者足以使他人以信用卡持卡人名义进行交易,涉及信用卡一张以上不满五张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二款的规定,以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定罪处罚;涉及信用卡五张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数量巨大”。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五条 敲诈勒索数额较大,行为人认罪、悔罪,退赃、退赔,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犯罪情节轻微,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一)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
(二)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
(三)被害人谅解的;
(四)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八条 恶意透支,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五百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什么是胁从犯,胁从犯认定,胁从犯如何量刑?

律师分析: 胁从犯,是指在精神上受到一定程序的威胁或者强制而被迫参加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刑法规定,胁从犯也要对犯罪结果负刑事责任。这是因为行为人虽然在精神上受到犯罪分子一定程度的威胁、强迫或者控制,但就其自身而言,并未丧失认识和决...查看全文

什么是胁从犯,胁从犯认定,胁从犯如何量刑

法律解析: 胁从犯,是指在精神上受到一定程序的威胁或者强制而被迫参加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刑法规定,胁从犯也要对犯罪结果负刑事责任。这是因为行为人虽然在精神上受到犯罪分子一定程度的威胁、强迫或者控制,但就其自身而言,并未丧失认识和决...查看全文

什么是胁从犯,胁从犯认定,胁从犯如何量刑

法律分析:胁从犯指的是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认定胁从犯,应由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被他人胁迫,二是参加了犯罪。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_x...查看全文

什么是胁从犯,胁从犯认定,胁从犯如何量刑

法律解析: 胁从犯,是指在精神上受到一定程序的威胁或者强制而被迫参加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刑法规定,胁从犯也要对犯罪结果负刑事责任。这是因为行为人虽然在精神上受到犯罪分子一定程度的威胁、强迫或者控制,但就其自身而言,并未丧失认识和决...查看全文

量刑标准与胁从犯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中,胁从犯的刑罚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可以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但应当在此基础上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查看全文

胁从犯的处罚

法律分析:一、胁从犯的处罚原则,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_x000D_ 二、胁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查看全文

胁从犯的刑法规定

胁从犯的刑法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胁从犯是指中国刑法中特有的共同犯罪人的一种。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虽然参与了共同犯罪活动,但是受某种外来的力而被迫参加的,或者是因受蒙蔽而参与了犯罪,...查看全文

胁从犯的刑法判定?

律师分析: 胁从犯,是指中国刑法中特有的共同犯罪人的一种。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虽然参与了共同犯罪活动,但是受某种外来的力而被迫参加的,或者是因受蒙蔽而参与了犯罪,而且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比较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查看全文

胁从犯的认定及处罚?

律师分析: 胁从犯的本质特征在于参加共同犯罪是违背其意志的,也就是说其本身没有犯罪的故意,其参加犯罪是在他人的精神强制比如威胁、揭发隐私等情形下不自愿的作出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查看全文

胁从犯的认定规定是什么,胁从犯的刑事责任?

律师解答: 胁从犯的本质特征在于参加共同犯罪是违背其意志的,也就是说其本身没有犯罪的故意,其参加犯罪是在他人的精神强化,比如威胁、揭发隐私等情形下不自愿的作出的。以下几种情景下不宜认定为胁从犯:1、行为人身体受外力强制完全失去意志...查看全文

什么是胁从犯及对胁从犯的处罚

一、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具体来说,胁从犯具有以下特征:1、客观上实施了犯罪行为。2、在主观上明知自己实施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在可以选择不实施犯罪的情况下,虽不愿意但仍实施了犯罪行为。3、行为人是因为受他人胁迫而参加犯罪的...查看全文

什么是胁从犯及对胁从犯的处罚

法律分析:胁从犯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指在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中被胁迫进行犯罪的犯罪分子,处罚的具体规定为: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刑法中非法吸收公众罪与胁从犯的刑罚探讨

该段内容描述了构成非法吸收公众罪的情况下,不同情况下的量刑标准。对于胁从犯,量刑应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的基础上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对于数额巨大的犯罪行为,应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的基础上减轻处罚;对于...查看全文

胁从犯量刑规定?

律师解答: 胁从犯,是指被迫参加犯罪的犯罪分子。所谓“被迫参加犯罪”,是指因受到威胁强迫而参加犯罪。对于胁从犯,根据《刑法》第28条规定,应当考虑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完全被强制而犯罪的人不是胁从犯,其主观上没有犯罪的...查看全文

胁从犯量刑规定?

法律解析: 胁从犯,是指被迫参加犯罪的犯罪分子。所谓“被迫参加犯罪”,是指因受到威胁强迫而参加犯罪。对于胁从犯,根据《刑法》第28条规定,应当考虑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完全被强制而犯罪的人不是胁从犯,其主观上没有犯罪的...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中胁从犯的刑罚计算原则

根据共同犯罪的相关法律规定,对于胁从犯的刑罚量定,应当根据其犯罪情节轻重程度来进行相应的减轻或免除处罚。胁从犯的身份可能会影响到对其犯罪行为的认识程度,有些胁从犯可能并不了解自己参与的是共同犯罪行为,而有些胁从犯则可能已经知晓自己...查看全文

胁从犯的认定

法律分析:胁从犯的认定为犯罪分子本身没有犯罪的故意,其参加犯罪是在他人的精神强制比如威胁、揭发隐私等情形下不自愿的作出的,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法律依据:_...查看全文

胁从犯的认定?

律师分析: 胁从犯的认定为犯罪分子本身没有犯罪的故意,其参加犯罪是在他人的精神强制比如威胁、揭发隐私等情形下不自愿的作出的,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查看全文

胁从犯与从犯是否相同?

胁从犯和从犯不同,从犯是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分子,而胁从犯是被胁迫或蒙蔽参与犯罪的人,作用较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于从犯应从轻处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应减轻或免除处罚。胁从犯的认定在于参与犯罪是违背其意志的...查看全文

胁从犯与从犯是否一样?

胁从犯和从犯不同,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应从轻处罚;胁从犯是被胁迫参与犯罪的,应减轻或免除处罚。共同犯罪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过失犯罪不算。主犯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或起主要作用者,从犯是起次要或辅助作用者。教唆犯应根...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