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污罪的犯罪故意如何认定?

律师回答

行为人明知自己利用职务之便所实施的行为会发生非法占有公共(国有)财物或非国有单位财物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可以认定为贪污罪的犯罪故意。

贪污罪中犯罪故意怎么认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六条:特定关系人索取、收受他人财物,国家工作人员知道后未退还或者上交的,应当认定国家工作人员具有受贿故意。

如何认定贪污罪的犯罪故意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六条:特定关系人索取、收受他人财物,国家工作人员知道后未退还或者上交的,应当认定国家工作人员具有受贿故意。

共同贪污犯罪故意怎么认定

所谓共同的贪污犯罪故意,是指各犯罪行为人之间具有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意思联络,彼此都认识到其共同行为都会发生侵犯公共财物所有权的危害结果,并且具有希望这种危害后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意思联络主要是指实行犯与其他共同犯罪人之间的意思联络。

如何认定贪污罪犯罪金额

1、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贪污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较重情节”,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一)贪污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防疫、社会捐助等特定款物的;(二)曾因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受过党纪、行政处分的;(三)曾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追究的;(四)赃款赃物用于非法活动的;(五)拒不交待赃款赃物去向或者拒不配合追缴工作,致使无法追缴的;(六)造成恶劣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2、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三百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依法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贪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具有本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依法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3、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依法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贪污数额在一百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三百万元,具有本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特别严重情节”,依法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贪污罪怎么认定

认定贪污罪,应从其构成要件上掌握: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公共财物的所有权,又侵犯了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正常活动以及职务的廉洁性,但主要是侵犯了职务的廉洁性。客观方面: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之便,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主体要件:贪污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因此,贪污罪的主体主要包括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自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目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如何认定贪污罪的犯罪故意

法律分析:贪污罪的犯罪故意是行为人明知自己利用职务之便所实施的行为会发生非法占有公共(国有)财放或非国有单位财物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法律依据:《《中华...查看全文

贪污罪中犯罪故意如何认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六条:特定关系人索取、收受他人财物,国家工作人员知道后未退还或者上交的,应当认定国家工作人员具有受贿故意。 怎么认定贪污罪的犯罪故意 行为人明知自...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共同贪污犯罪的故意?

所谓共同的贪污犯罪故意,是指各犯罪行为人之间具有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意思联络,彼此都认识到其共同行为都会发生侵犯公共财物所有权的危害结果,并且具有希望这种危害后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意思联络主要是指实行犯与其他共同犯罪人之间的意思联络。...查看全文

贪污罪共同犯罪故意要如何认定

共同的贪污犯罪故意是指各犯罪行为人之间具有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意思联络,彼此都认识到共同行为会侵犯公共财物所有权,并具有希望这种危害后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查看全文

怎么认定贪污罪的犯罪故意

法律分析:国家工作人员在主观方面是出于故意,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认定为贪污罪的犯罪故意;犯贪污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查看全文

怎么认定贪污罪的犯罪故意?

律师分析: 认定贪污罪的犯罪故意的标准是:国家工作人员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贪污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应当是国家工作人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八十...查看全文

怎么认定贪污罪的犯罪故意

法律解析: 认定贪污罪的犯罪故意的标准是:国家工作人员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贪污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应当是国家工作人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八十...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贪污犯罪?

贪污罪作为一般贪污行为的特殊形式,除具有一般贪污违法行为的共性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性。构成贪污罪的贪污行为,还具有贪污数额和情节上的要求。因此,认定贪污罪与一般贪污违法行为时,应把握以下方面:1、要看行为人贪污的数额是否达到3万元。...查看全文

贪污罪中犯罪故意怎么认定

法律分析:贪污罪中的犯罪故意具体内容表现为行为人明知自己利用职务之便所实施的行为会发生非法占有公共(国有)财放或非国有单位财物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查看全文

贪污罪中犯罪故意怎么认定

法律分析: 贪污罪中犯罪故意这样认定:行为人明知自己利用职务之便所实施的行为会发生非法占有公共财物、国有财物或非国有单位财物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 法律依据: 《刑法》 第三百八十三条 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贪污罪共犯罪

共同贪污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实施的贪污犯罪行为,要求行为人共同实施非法占有公共或非国有单位财物的行为,具有共同贪污的故意,并且彼此联系、互为条件,最终造成了共同贪污的总和犯罪结果。...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贪污罪的犯罪金额

1、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贪污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查看全文

贪污罪共同犯罪如何认定

法律解析: 贪污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但在共同贪污犯罪中,其主体虽然必须包括特殊主体在内,但不一定都是特殊主体。贪污罪的共同犯罪问题就包括相同主体的共同贪污和不同主体的共同贪污。根据刑法第382条第2款规定:"与前两款所列人员相勾结...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贪污罪犯罪金额

法律分析: 贪污罪的犯罪金额认定是:贪污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三百万元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贪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在法定情形下,应当认定为“其他严重情节”;其他数额按照法律规定认定。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贪污罪犯罪金额

法律分析:贪污罪的犯罪金额为:贪污三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可认定为数额较大;贪污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三百万元的,可认定为数额巨大;而贪污三百万元以上的,可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查看全文

贪污罪共同犯罪如何认定?

律师分析: 贪污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但在共同贪污犯罪中,其主体虽然必须包括特殊主体在内,但不一定都是特殊主体。贪污罪的共同犯罪问题就包括相同主体的共同贪污和不同主体的共同贪污。根据刑法第382条第2款规定:"与前两款所列人员相勾结...查看全文

贪污罪共同犯罪如何认定

法律分析: 贪污罪共同犯罪的认定标准: 1、贪污行为人必须是两个人以上; 2、行为人共同实施了非法占有公共国有财物或非国有单位财物的行为; 3、行为人具有犯罪故意; 4、各犯罪人彼此联系,互为条件,造成了总和犯罪结果。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贪污罪共同犯罪如何认定

法律解析: 贪污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但在共同贪污犯罪中,其主体虽然必须包括特殊主体在内,但不一定都是特殊主体。贪污罪的共同犯罪问题就包括相同主体的共同贪污和不同主体的共同贪污。根据刑法第382条第2款规定:"与前两款所列人员相勾结...查看全文

明确贪污、受贿犯罪故意的认定

一是不管事后赃款赃物的去向如何,即便用于公务支出或者社会捐赠,也不影响贪污、受贿罪的认定。二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利,特定关系人索取、收受他人财物,国家工作人员知道后未退还或者上交的,应当认定国家工作人员具...查看全文

贪污罪的从犯犯罪数额如何认定

法律分析:贪污罪的从犯犯罪数额认定方式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共同贪污的数额确定量刑幅度。但是因为是从犯,所以其处罚也应该能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法律依据:_x000D_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