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罪判刑与受害和解的影响

律师回答
摘要:故意伤害罪的判决不仅取决于受害人的谅解书,还考虑其他情节。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素包括损害他人身体的非法行为和造成一定程度的身体损害。只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才能构成故意伤害罪。对于14至16岁的人,根据轻重伤情决定是否负刑事责任。谅解书只是轻判的依据之一。
一、故意伤害谅解后还判刑吗?
谅解书只是从轻的情节之一,并不是说签了谅解书就不再追究刑事责任了,而是在没有其他从重或加重情节的情况下,可以从轻判刑,或判处缓刑。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只能说谅解书是该案件的刑事审判合议庭对于犯罪嫌疑人从轻处罚考量的一个依据。嫌疑人除了得到对方出具的谅解书,还应在开庭前积极配合公安和检察院的侦查与审查,在庭审过程中向合议庭表达知罪认罪和悔罪的态度。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二、如何认定故意伤害犯罪?
1、要有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
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的方式,既可以表现为积极的作为,亦可以表现为消极的不作为。
2、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必须是非法进行的
如果某种致伤行为为法律所允许,就不能构成故意伤害罪,如正当防卫造成伤害而未过当的,医生对病人截肢治病等。经被害人同意的伤害,是否合法,要做具体分析。如果被害人的同意是为了达到危害社会的目的,这种同意不能排除伤害行为的非法性;如果这种同意是为了有益于社会的目的、则可以排除他人伤害行为的非法性。
3、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必须已造成了他人人身一定程度的损害,才能构成故意伤害罪
只是一般性的拳打脚踢、推拉撕扯,不会造成伤害结果的,则不能以故意伤害罪论处。故意伤害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故意伤害罪,其中,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自然人有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行为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致人轻伤的,则须已满16周岁才能构成故意伤害罪。
延伸阅读
结语:谅解书并不意味着不再追究刑事责任,而是在没有其他从重或加重情节的情况下,可以从轻判刑或判处缓刑。谅解书是刑事审判合议庭考虑犯罪嫌疑人从轻处罚的依据之一。犯罪嫌疑人除了得到对方的谅解书外,还应积极配合公安和检察院的侦查与审查,并在庭审中表达知罪认罪和悔罪的态度。故意伤害罪的构成需要有损害他人身体的非法行为,并已造成他人一定程度的损害。只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才能构成故意伤害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五条 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故意伤害罪刑罚与受害者的生活影响

故意伤害罪的刑罚根据情节轻重而定,一般为3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但若造成重伤、死亡或使用特别残忍手段致重伤并导致严重残疾,刑罚可能更重,最高可判死刑。...查看全文

妨害公务罪和解的影响

《刑法》规定,妨害公务罪不能和解,只有因民间纠纷引起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过失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可以和解。...查看全文

被害人谅解与刑事和解对刑事诉讼的影响

刑事和解与被害人谅解的区别及其在刑事诉讼中的处理方式。刑事和解是指犯罪嫌疑人通过赔偿、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司法机关不追究刑责或从轻处罚的制度。被害人谅解是指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就损失赔偿进行协商,达成谅解。在刑事诉讼中,侦查阶...查看全文

受害人受伤严重是否影响刑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将人打成重伤的刑罚判决是否能缓刑,取决于具体案情和符合的条件。根据《刑法》,故意伤害罪和过失致人重伤罪的刑罚不同,且程度的轻重也会影响是处罚《刑法》还是《治安管理处罚法》,从而导致判决结果有所不同。...查看全文

刑讯逼供罪对受害者的影响

刑讯逼供罪侵犯对象范围包括行政司法和刑事司法过程中的违法嫌疑人和违法行为人,如治安案件、行政案件当事人、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自诉案件中的被告人等。...查看全文

故意伤害罪对方谅解的影响

故意伤害罪获得对方谅解仍可能判刑,但可考虑从宽处理。根据刑法规定,故意伤害罪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但如果取得对方谅解,法院可酌情从宽判决。同时,被告人的犯罪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和认罪悔罪态度也会影响刑期。此外,故意伤害罪可申请缓刑,...查看全文

受害人家属的证言影响判刑吗

法律分析: 受害人家属的证言会影响判刑,但前提是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一般情况下,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质证并且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查看全文

受害人家属的证言影响判刑吗?

法律分析: 受害人的家属所做的证人证言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因此会对判刑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实践中,对于被害人的家属,或者是与被告人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所作的有利被告人的证言,应当慎重使用,有其他证据印证的,可以采信。 法...查看全文

受害人证言会不会影响判刑?

受害人家属的证言是否影响判刑要根据其他证据来看。在我国的司法实践当中,一般若是受害者家属的证言是偏向于不利于受害者的一方的,其效力是会比较高的,容易被法官作为有力的证据被法官进行采纳;若是受害者家属的证言是比较偏向于受害者一边的,...查看全文

自首情节和重伤对伤害罪判决时间的影响

故意伤害罪重伤判几年?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致一人重伤可判三至四年有期徒刑,以特别残忍手段致重伤可判十至十二年有期徒刑,致死可判十至十五年有期徒刑。量刑可根据伤亡后果、伤残等级、手段残忍程度等因素增减刑罚。雇佣他人实施伤害行为...查看全文

怎么与受害人和解

法律分析:与受害人和解的方式为:主动与受害人协商赔偿的问题,就民事方面与受害方达成民事方面的和解协议,达成赔偿协议后请求受害人撤销起诉,即完成与受害人的和解。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查看全文

故意伤害罪自首情节是否影响判刑?

合理判刑需根据情况而定。若不构成犯罪或不应承担刑事责任,不得判刑;证据不足,应判无罪;确凿证据,应判有罪;符合条件者可适用缓刑,否则判实刑。刑事诉讼法规定了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在被告人陈述后,根据事实、证据和法律规定,作出有罪、...查看全文

故意伤害罪判缓刑对子女有影响吗

缓刑,是指违反刑法规定,经法定程序确认犯罪后,对犯罪人进行处罚,先宣告定罪,暂不执行刑罚。这些犯人被判处缓刑后,没有在监狱服刑。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回到住所或永久地点,由当地司法局和司法办公室管理。但请注意,社区矫正人员并不是严格意...查看全文

受害人家属的证言对判刑有影响吗?

受害人家属证言对判刑有影响,证人证言需经质证查实后才能作为定案依据,作伪证或隐匿罪证将受法律处理。知情人有作证义务,但生理或精神缺陷、年幼者不能作证。...查看全文

前科因素如何影响故意伤害罪的定罪与刑罚?

本文介绍了故意伤害罪的相关内容。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达到一定严重程度,应当受到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故意伤害罪量刑标准根据伤情轻重和致死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若患者有前科,则涉嫌故意伤害罪判处刑罚需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上,...查看全文

我国《故意伤害罪》判刑标准的演变及影响

故意伤害罪的判刑标准是根据《刑法》第234条规定,根据不同情节分为三个等级:轻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重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查看全文

故意伤害罪是否会影响量刑?

故意伤害罪构成后,获得对方谅解仍可能判刑,但法院可从宽处理。具体刑期根据犯罪情节、社会危害、认罪悔罪等因素综合考虑。轻微伤不构成犯罪,不可告对方故意伤害罪。刑期标准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致人重伤可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致人...查看全文

被害人谅解对量刑的影响

被害人谅解是指被害人或其家属因被告人认罪悔罪、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或其他正当原因,而对被告人表示谅解。司法实务中,因部分犯罪的直接被害人已经死亡或丧失表达能力,故谅解的主体既包括被害人,也包括被害人的家属或监护人。毫无疑问,赔偿损失...查看全文

故意伤害罪和解是否需要判刑?

和解后,故意伤害罪依然要受到刑罚,但可以从宽处罚。被告人赔偿被害人损失且获得谅解,法院可予以轻判或缓刑。和解只是减轻刑罚的一种情节,而非免除刑事责任。犯罪行为必须受到应有的惩罚,暴力无法解决问题,应遵守法律,通过协商解决事务。...查看全文

敲诈勒索罪对受害者的影响

本文主要探讨了侵犯财物罪的特点和构成要件,包括侵犯的复杂客体、侵犯的对象和主体条件。侵犯财物罪与盗窃罪、诈骗罪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侵犯对象不仅涉及财物所有权,还可能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其他权益。本罪的主体为年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