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的除斥期间是多久

律师回答
摘要:合同未注明担保期限时,担保期限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后的六个月;合同注明担保期限至债务本息还清时,担保期限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后的三年。这些期限属于除斥期间,不适用中止、中断、延长的规定。除斥期间是指权利人享有实体权利的存续期间,期满后该权利消灭。
1、保证合同未注明担保期限的情况下,担保期限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六个月的担保期限属于除斥期间,不适用中止、中断、延长的规定。
2、保证合同注明担保期限至债务本息还清之日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担保期限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3年。这里的3年也属于除斥期间,不适用中止、中断、延长的规定。
3、除斥期间,是指权利人享有某项实体权利的存续期间,期间经过,该项实体权利即告消灭。
延伸阅读
担保条款下的除斥期间如何计算?
担保条款下的除斥期间是指在特定情况下,担保责任不适用的一段时间。其计算方式根据具体的担保条款而定。通常情况下,除斥期间的计算从特定事件发生之日起开始,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担保责任才会生效。这段时间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根据特定事件的发生而变化的。例如,在某些情况下,除斥期间可能是30天,而在其他情况下可能是90天。因此,根据担保条款的具体规定,需要仔细阅读并理解担保合同中的除斥期间条款,以确定担保责任何时开始生效。
结语:根据以上规定,对于未注明担保期限的合同,担保期限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而对于注明担保期限的合同,如果期限为债务本息还清之日止等类似内容,视为约定不明,担保期限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3年。这些担保期限属于除斥期间,不受中止、中断、延长规定的影响。除斥期间是指权利人享有某项实体权利的存续期间,经过该期间后,该项实体权利即告消灭。因此,在担保条款下,除斥期间的计算对于确定担保责任何时开始生效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二条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生效的裁判认定构成犯罪,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的,民间借贷合同并不当然无效。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第一百四十六条、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百五十四条以及本规定第十三条之规定,认定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
担保人以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生效的裁判认定构成犯罪为由,主张不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民间借贷合同与担保合同的效力、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依法确定担保人的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章 保证合同 第二节 保证责任 第六百九十二条 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
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出借人仅起诉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为共同被告;出借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借款人为共同被告。
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一般保证,出借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应当追加借款人为共同被告;出借人仅起诉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为共同被告。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担保除斥期间是多久

法律分析:担保除斥期间为保证期间。担保责任的除斥期间可以由债权人和担保人协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条【保证期间】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查看全文

担保的除斥期间是多长时间?

法律解析: 保证合同注明担保期限至债务本息还清之日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担保期限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3年。这里的3年也属于除斥期间,不适用中止、中断、延长的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典法》 第一百九...查看全文

担保的除斥期间是多长时间?

律师解答: 保证合同注明担保期限至债务本息还清之日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担保期限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3年。这里的3年也属于除斥期间,不适用中止、中断、延长的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典法》 第一百九...查看全文

担保期间是除斥期间吗

法律分析: 担保期间不是除斥期间。担保期间,是根据当事人约定或者法律规定,债权人应当向债务人或者保证人主张权利的期间。而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或当事人依法确定的对于某种权利所预定的存续期间。 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1、担...查看全文

担保期间是除斥期间吗

担保期间不是除斥期间。担保期间,是根据当事人约定或者法律规定,债权人应当向债务人或者保证人主张权利的期间。而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或当事人依法确定的对于某种权利所预定的存续期间。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以下几点:1...查看全文

抵押担保期间是除斥期间吗

保证期间是允许约定的期间,届满后消灭的是债权;除斥期间是法定期间,届满后消灭的是形成权。在保证期间内,保证人无抗辩权的行使会导致保证期间功成身退,诉讼时效期间取而代之。起算点的确定较为简单,除斥期间则较为复杂。...查看全文

解除合同的除斥期间是多久?

法律分析:一、解除合同的除斥期间是多久?解除合同的除斥期间是1年,其起算点是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计算,若在可撤销合同的除斥期间未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合同撤销权行使期限是除斥期间,该期限不能中断、中止...查看全文

保全撤销权除斥期间是多久

法律分析:保全撤销权的除斥期间是一年,撤销权的除斥期间就是指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撤销权的存续期间,撤销权应当在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查看全文

撤销权的除斥期间是多久

法律分析:撤销权的除斥期间是一年。但如果是基于重大误解而产生的撤销权的除斥期间是九十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撤销权人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行使撤销...查看全文

除斥期间一般多久

除斥期间一般规定是一年,是法律上对某项民事实体权利依法规定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这个期间没有行使相应民事权利的,该民事权利在法定的除斥期限届满时就会被消灭。除斥期间有几年是根据不同的情况而有所不同的,例如合同解除权的除斥期间,其时间...查看全文

除斥期间一般多久

一、除斥期间一般多久1、除斥期间一般是不变期间,不因任何事由而中止、中断或者延长。2、除斥期间消灭的是权利人享有的实体民事权利本身,如追认权、撤销权、解除权等。3、除斥期间规定的是权利人行使某项...查看全文

抵销权除斥期间是多久

法律解析: 我国法律并未对法定抵销权的行使设置除斥期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六十八条 当事人互负债务,该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到期债务抵销;但是,根据债务性质...查看全文

抵销权除斥期间是多久

法律解析: 我国法律并未对法定抵销权的行使设置除斥期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六十八条 当事人互负债务,该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到期债务抵销;但是,根据债务性质...查看全文

抵销权除斥期间是多久

我国法律并未对法定抵销权的行使设置除斥期间。抵销权的行使不同于抵销权的形成。作为形成权,抵销权的行使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除斥期间,又称“预定期间”、“预备期间”。是指法律规定的某种民事权利有效存续的期间。除斥期间也是某种法律事实,...查看全文

抵销权除斥期间是多久

我国法律并未对法定抵销权的行使设置除斥期间。抵销权的行使不同于抵销权的形成。作为形成权,抵销权的行使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除斥期间,又称“预定期间”、“预备期间”。是指法律规定的某种民事权利有效存续的期间。除斥期间也是某种法律事实,...查看全文

抵销权除斥期间是多久

我国法律并未对法定抵销权的行使设置除斥期间。抵销权的行使不同于抵销权的形成。作为形成权,抵销权的行使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除斥期间,又称“预定期间”、“预备期间”。是指法律规定的某种民事权利有效存续的期间。除斥期间也是某种法律事实,...查看全文

抵销权除斥期间是多久

我国法律并未对法定抵销权的行使设置除斥期间。抵销权的行使不同于抵销权的形成。作为形成权,抵销权的行使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除斥期间,又称“预定期间”、“预备期间”。是指法律规定的某种民事权利有效存续的期间。除斥期间也是某种法律事实,...查看全文

抵销权除斥期间是多久

法律分析:对于抵销权的除斥期间,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有债务人的债务人在破产申请受理后取得他人对债务人的债权的;或者债权人已知债务人有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或者破产申请的事实,对债务人负担债务等情形的,就不能行使抵销权。...查看全文

抵销权除斥期间是多久

法律分析:我国法律并未对法定抵销权的行使设置除斥期间。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六十八条 当事人互负债务,该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到期债务抵销...查看全文

合同解除权的除斥期间是多久

合同解除权的除斥期间,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有2种情况,如下:1、既可以法律规定,也可以当事人进行约定;2、如果欠缺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的,催告后的合理期间内应当行使,这里的合理期间可类推适用最高法相关司法解释的三个月的期间,因为在...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