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规定如果公司逃避债务该如何解决

律师回答
摘要: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一种法律措施,旨在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如果公司逃避债务,可以通过利用该制度来解决。该制度否认了公司与其背后的股东各自独立的人格及股东的有限责任,责令公司的股东对公司债权人或公共利益直接负责。民法典相关条款也提供了支持,如第八十三条和第五百二十七条等。通过该制度,可以实现效率与公平相结合的精神,确保股东不对公司债务承担个人责任,并充分利用公司独立人格的一切优势。
一、民法典规定如果公司逃避债务该如何解决
我们可以利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是指为阻止公司独立人格的滥用和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就具体法律关系中的特定事实,否认公司与其背后的股东各自独立的人格及股东的有限责任,责令公司的股东(包括自然人股东和法人股东)对公司债权人或公共利益直接负责,以实现公平、正义目标之要求而设置的一种法律措施。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是对法人人格独立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两者共同构成法人制度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实际上是对已经丧失独立人格特性的法人状态的一种揭示和确认,而不是对健全的公司法人的直接否定。所以,该法理所体现的是一种效率与公平相结合的精神,即法律将公司人格独立和股东有限责任作为一般原则而坚持,以确保股东不对公司债务承担个人责任,并充分利用公司独立人格的一切优势,但也决不容忍股东为谋求非法或不正当利益而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造成公司债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丧失。
二、民法典相关规定
第八十三条【出资人滥用权利的责任承担】营利法人的出资人不得滥用出资人权利损害法人或者其他出资人的利益;滥用出资人权利造成法人或者其他出资人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营利法人的出资人不得滥用法人独立地位和出资人有限责任损害法人债权人的利益;滥用法人独立地位和出资人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法人债权人的利益的,应当对法人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第五百二十七条【不安抗辩权】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丧失商业信誉;
(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延伸阅读
结语: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一种法律措施,旨在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民法典对此进行了规定,并明确了出资人和公司股东的责任。同时,不安抗辩权也是一种法律制度,旨在保护债务人的利益。这些制度共同构成了法人制度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体现了法律将公司人格独立和股东有限责任作为一般原则而坚持的精神。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二章 借款合同 第六百七十九条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二章 借款合同 第六百七十三条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贷款人可以停止发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二章 借款合同 第六百七十七条 借款人提前返还借款的,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应当按照实际借款的期间计算利息。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债务人恶意逃避债务如何解决

遇到恶意逃避债务的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我国民法典有规定,债务人有怠于行使到期债权;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行为,影响债权人实现债权的,可以认定恶意逃避债务。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相对人的...查看全文

债务人恶意逃避债务如何解决?

民法典规定,债务人怠于行使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行为影响债权人实现债权可认定为恶意逃避债务。债权人可向法院请求代位行使债务人权利,但除债务人自身权利外。...查看全文

债务人恶意逃避债务如何解决

遇到恶意逃避债务的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我国民法典有规定,债务人有怠于行使到期债权;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行为,影响债权人实现债权的,可以认定恶意逃避债务。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相对人的...查看全文

前法人如何逃避公司债务?

法人故意隐瞒公司债务需优先清偿,但是否涉及法人代表个体责任需具体分析。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通过身份进行民事行为需承担责任,但非法人代表身份相关的行为责任由个人承担。...查看全文

民法典如何解决债务问题

夫妻共同债务离婚需协议分割,可共同偿还或约定一方承担,协议不得损害第三方权益。有过错方可主张赔偿。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后,可向对方追偿,法院应支持。夫妻共同债务应共同偿还,无法协议清偿则由法院判决。...查看全文

民法典如何界定离婚与债务的逃避关系?

夫妻离婚逃避债务的认定及假离婚案件的处理。根据民法典规定,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共同偿还。若离婚导致一方无法偿还债务,可认定为逃避债务。假离婚分割财产逃避债务属无效民事行为,具有意思不真实、恶意损害利益、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以合...查看全文

民法典规定债务人被起诉后如何解决?

债务人被起诉了,可以及时还钱要求借款人撤诉,这样双方才能够顺利的解决欠债的纠纷,维护各自的权益。如果被诬陷,比如自己明明还钱了,对方却起诉说没还,那么债务人应当积极应诉,如果不应诉,就放弃了答辩的权利。《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逃避债务

债务人无偿处分财产权益、恶意延长债权履行期限等行为可视为逃避债务。债权人可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但必须是法律行为且成立于债权成立之后。只有债务人实施的处分财产的法律行为,如赠与、出卖、债务免除、债权让与等,才会发生债权人的撤销...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逃避债务?

债务人无偿处分财产、恶意延长履行期限等行为影响债权人实现债权,可认定为逃避债务。债权人可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行为必须是法律行为,并在债权成立后实施处分财产的法律行为,才可能产生债权人的撤销权。包括债务人为他人提供担保,...查看全文

如何逃避债务

法律分析:逃避债务属于违法行为,民间借贷不还情节严重会被拘留十五天。故意拒绝执行法院判决将会被采取司法拘留措施。并且根据我国的《刑法》规定如果有能力执行法院判决而拒不执行涉嫌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罪,有能力归还却故意不还的可能构...查看全文

债务人恶意逃避债务如何解决,最新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我国民法典规定,债务人恶意逃避债务的行为可向法院起诉。如果债务人怠于行使到期债权、放弃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行为影响了债权人实现债权,可认定为恶意逃避债务。债权人可向法院请求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相对人的权利,但债务人自身专...查看全文

公司债务纠纷如何解决?能否通过注销公司来逃避?

公司注销需进行清算,清算组制作清算报告,报送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公告公司终止。注销前需清理财产、债权债务,处理未了结业务,清缴税款,参与民事诉讼等。注销后可重新注册,但三年内不得再注册。注销需办理社保、税务、媒体、工商、开...查看全文

民法典规定离婚后外债如何解决?

夫妻共同债务应由双方合意或一方用于家庭日常生活所负,共同承担。共同签字或事后追认的债务也属于夫妻共同债务。除非用于共同生活、生产经营或夫妻共同意思表示,超出日常生活债务不算共同债务。...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如何认定转移财产规避债务

民法典规定,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无偿赠与财产等行为,对债权人债权实现造成影响的,属于转移财产规避债务。公司逃避债务的方式包括关联法人利用关系、建立空壳公司、挂靠关系、改制企业转移债务和拒不承认债务。这些方式使债权人难...查看全文

债务人为逃避债务低价变卖财产应该如何解决

法律解析: 债务人为逃避债务低价变卖财产的,债权人享有撤销权。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债务人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查看全文

债务人为逃避债务低价变卖财产应该如何解决?

律师分析: 债务人为逃避债务低价变卖财产的,债权人享有撤销权。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债务人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查看全文

债务人为逃避债务低价变卖财产应该如何解决

法律解析: 债务人为逃避债务低价变卖财产的,债权人享有撤销权。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债务人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查看全文

债务人恶意转移财产逃避债务如何解决

债务人恶意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的,债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撤销权之诉,申请撤销债务人转移财产的行为。法律规定,债务人以无偿转让财产等方式无偿处分财产权益,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如果有必要的,债权人...查看全文

股东如何规避公司债务??

律师解答: 股东规避公司债务的行为主要包括:将公司财产非法转移、挪用公司资金、虚构交易等方式逃避公司债务。这些行为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的规定,并会给公司及其债权人造成不良影响。若被认定构成...查看全文

股东如何规避公司债务?

律师分析: 股东规避公司债务的行为主要包括:将公司财产非法转移、挪用公司资金、虚构交易等方式逃避公司债务。这些行为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的规定,并会给公司及其债权人造成不良影响。若被认定构成...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