侮辱诽谤罪的法律规定及其判罚原则

律师回答
摘要:我国《刑法》对犯侮辱罪和诽谤罪的量刑标准相同,即侮辱或诽谤他人情节严重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由于侮辱罪和诽谤罪通常为自诉案件,自诉人往往难以获得法院的支持,因为他们缺乏公权力支持的证据收集能力。因此,即使客观事实可能构成犯罪,法院也很难认定被告人构成犯罪。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犯侮辱罪与诽谤罪的量刑标准是一样的,即侮辱或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侮辱罪、诽谤罪因一般情况下系自诉案件,需要自行收集证据,鉴于自诉人证据收集能力没有公权力作为依托,所以即便客观事实可能构成犯罪,但查明的法律事实无法认定被告人构成犯罪,所以多数情况下自诉人自诉难以得到法院支持。
延伸阅读
侮辱诽谤罪的法律规定:保护名誉权的法律防线
侮辱诽谤罪的法律规定旨在维护个人的名誉权,确保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受到尊重和保护。根据相关法律,对于任何故意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如散布虚假言论、恶意中伤等,法律将予以严厉制裁。判罚原则包括考虑行为的恶劣程度、损害的影响范围、被害人的社会地位等因素。这些法律规定构成了保护名誉权的法律防线,起到了预防和打击侮辱诽谤行为的作用。通过明确的法律规定,社会得以维护公正和尊重的价值观,为个人提供了法律保障,确保他们的名誉不受非法侵害。
结语:侮辱罪、诽谤罪的法律规定旨在保护个人名誉权,维护社会公正和尊重的价值观。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侮辱或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将予以严厉制裁,包括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等。虽然自诉案件需要自行收集证据,但法律规定确保了个人名誉的法律保障。这些法律防线的明确规定,为社会提供了有效的预防和打击侮辱诽谤行为的手段,确保个人名誉不受非法侵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一、侮辱罪和诽谤罪有什么区别?
1、客观方面表现不同:
侮辱罪: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诽谤罪: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注意:侮辱罪和诽谤罪针对的对象是特定的个人。
2、犯罪手段是不同的:
前者是公然进行的,包括可能使用的暴力;而后者只能以言语、文字方式来进行的。前者不需要有捏造事实的过程,只要有公然侮辱的行为,情节就够了,而后者必须有捏造他人事实,并公开扩散两个行为。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侮辱诽谤罪的法律规定及其量刑标准

本文讲述了网络暴力和诽谤行为的法律规定和处理方式。如果网络暴力和诽谤行为情节严重,会受到刑事处罚。如果被害人在向法院报案时遇到困难,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行为人犯诽谤罪的,受害人可以在提起自诉案件时要求精神损害赔偿。...查看全文

诽谤侮辱罪的判定规定?

律师解答: 认定标准是: 一、客观上使用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败坏他人名誉; 二、主观上只能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侮辱行为会造成败坏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查看全文

侮辱诽谤罪的法律法规

侮辱诽谤罪的处理: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被告诉的才处理,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网络实施上述行为,被害人可向法院起诉,如证据困难...查看全文

侮辱罪和诽谤罪的法律规定

侮辱和诽谤罪的立案标准是: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或者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等其他严重情形。...查看全文

侮辱诽谤罪刑罚规定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的侮辱、诽谤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情节严重者可处以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被害人可以向法院起诉,如有证据困难可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查看全文

诽谤侮辱罪的相关法律规定

诽谤行为引起的民事赔偿责任主要是精神赔偿,但精神赔偿标准与数额没有明确规定,由法官根据适用原则决定。诽谤是指故意捏造、散布虚假事实,属于自诉犯罪,不告不理。...查看全文

侮辱罪和诽谤罪的刑罚规定

我国《刑法》规定,犯侮辱罪与诽谤罪的量刑标准相同。侮辱或诽谤他人情节严重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由于侮辱罪、诽谤罪为自诉案件,自诉人证据收集能力有限,法院支持自诉较为困难。...查看全文

侮辱诽谤罪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法律分析:侮辱诽谤罪的法律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且本罪是亲告罪,必须要告诉才处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侮辱诽谤罪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我国《刑法》对犯侮辱罪与诽谤罪的量刑标准相同,情节严重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由于侮辱罪和诽谤罪一般为自诉案件,自诉人往往难以获得法院支持,因为他们缺乏公权力支持的证据收集能力,即使客观事实可能构成犯罪,...查看全文

侮辱诽谤罪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律师分析: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查看全文

侮辱诽谤罪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法律解析: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查看全文

我国法律规定侮辱诽谤罪怎么处罚

法律分析:我国法律规定侮辱诽谤罪的处罚:一般应当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诽谤罪是指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故意贬损他人人格的行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_x0...查看全文

侮辱罪的法律规定及其处罚标准

侮辱罪的处罚标准及告知要求:犯侮辱罪可处三年以下刑罚,需被告知才能处理,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除外。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近亲属可告知被害人。受害者可能不愿告知,若强制诉讼可能适得其反。告知要求并非不告知即非犯罪,而是不提起诉讼。严重危害...查看全文

诽谤罪的刑罚及其相关法律规定

诽谤罪的处罚:根据《刑法》第246条,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者,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通过网络实施的,被害人可向法院起诉,如提供证据困难,法院可要求公安机关协助。...查看全文

诽谤罪的法律规定及其处罚情况

诽谤罪是指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严重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若内容为虚构则构成此罪,而若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他人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查看全文

诽谤罪的法律规定及其刑罚解释

诽谤罪判刑应根据故意编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名誉的程度。单位不构成犯罪主体。构成诽谤罪的要件包括侵犯他人人格尊严和名誉权、以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贬损他人人格、情节严重,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查看全文

诽谤罪的法律规定及其处罚方式

诽谤罪是指捏造并散布有损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情节严重者将受到法律制裁,包括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诽谤罪的认定主要有两点区别于侮辱罪:诽谤罪只能采用口头或文字方式,而侮辱罪可以采用暴力方式;诽谤罪必须涉及捏造并...查看全文

诽谤罪的法律规定及其处罚措施

侮辱和诽谤罪的立案标准包括:同一诽谤信息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严重后果;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且再次诽谤他人等其他严重情形。...查看全文

涉及侮辱罪与诽谤罪并罚时的法律适用

侮辱罪和诽谤罪都是指公然侮辱他人人格尊严、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但诽谤罪需要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诽谤罪的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人进行的,且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两罪处于并罚状态,需要有证据证明行为存在,并进行严格处罚,包括高额罚款。...查看全文

如何定义诽谤罪以及其判刑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严重贬损他人人格和名誉的行为。犯罪者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