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贷款逾期的人都会接到电话,威胁给你发送律师函,听到这话很多人会很害怕,担心后续被起诉至法院以及面临的一系列后果。
第一,凡是非银行人员而是催收公司人员给你说这话的,绝大部分都是假的。这个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不会真给你发律师函而只是一种施压手段,另外一种是即便给你邮寄了一个所谓的律师函,也并非由律师发出而是催收公司自行杜撰的。
第二、如果你收到律师函,很多朋友就会问了,怎么识别律师函的真假。其实识别律师函真假,也很简单,只需要看你收到的律师函是否有律所的红色公章。如果收到的文件没有律所的红色公章,就不是一份真正具有法律意义的律师函,看红色公章可以识别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假律师函。
第三、当然有极少数的催收公司会铤而走险去刻一枚律所的假公章,这种情况就涉嫌刑事犯罪。即便是这种情况,也可以通过律师函上律所的名称,通过网络搜索律所的联系方式去核实。
如果真收到律师函怎么办?真给你发律师函了,就要认识到起诉的风险很大了,如果还有余力的话,为了避免被起诉,及时协商处理。在放款机构的清收机制中,催收机构是0预付款完全风险代理根据回款拿提成而律所是需要先支付相应费用的。举个例子,你欠了银行十万本金,银行委托催收机构催收是不需要预先支付任何费用的,而请律师给你发送律师函是需要预先支付相应费用的,而当银行到了花钱请律师出具律师函的阶段,就距离银行通过法院起诉你很近了。
另外,发了律师函后,律师就要开始干活了,催收机构作用就会相应后移,这倒不是因为银行不能同时委托催收和委托律师,而是因为分成机制的约束。(举个例子,在律师发律师函后催收机构又同时催收,假如这个时候回款了,提成奖金怎么分配呢?)
所以银行一般都是请催收机构催收一段时间,如没有效果且逾期贷款数额较大,就会移交给律师通过律师函、法院起诉等手段处理。当然一些银行机构也存在委托律师和委托催收机构相互结合的模式,但是一般而言都有阶段划分。
法院起诉的后果?相比较催收机构通过电话和上门等催收方式而言,律师介入后的就会有律师函以及随之而来的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或者支付令生效后,会产生一系列的后果。
第一,银行可以对你进行财产五查,请求法院对你名下所有银行账户、微信、支付宝等互联网支付账户以及房产、车辆等所有财产进行查封。
第二,银行可以请求法院将你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出具限制消费令(不能买飞机票、高铁票等)。
第三,判决书以及其他文书都会上网公示,在互联网上留下痕迹,影响工作生活等。
一般而言,银行逾期贷款都是可以协商减免利息的,本金偿还即可。但是起诉后,再去和银行协商,虽然还是可以协商减免利息,但是银行缴纳的法院诉讼费用等一般不会减免。